朱头山

无意邀众赏,一心追残阳
个人资料
朱头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俄乌现状和中国援俄的条件

(2022-09-26 15:12:15) 下一个

已经持续了200多天的俄乌战争一度让吃瓜群众看得有些审美疲劳,双方的行动节奏太过磨磨唧唧,搞得战场气氛非常沉闷,即使是在8月底乌克兰高调开启赫尔松反击的时候,场面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然而就在9月6日,战场的变化让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乌军突然在乌克兰北部的哈尔科夫战场发难,反击的部队在6天之内连续拿下库普扬斯克和伊久姆两座重镇,控制了奥斯基尔河西岸。

而面对乌军的攻势,该地俄军最主要的应对策略就是“望风而逃”,于是乌军在狂飙突进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遭到像样的抵抗,仅是跑跑腿就收复了超过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控制奥斯基尔河西岸意味着俄军之前建立起来的对哈尔科夫市的威胁被彻底解除,这个结果可以说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说是意料之外,是因为哈尔科夫方向其实并非乌军主要的进攻方向。乌克兰在几个月前进行了大量的征兵和准备工作,为的就是在这段时间发起一次大规模的反击攻势。而这个反击的主要目标,其实是南线的赫尔松。

乌军早在8月份就在南部赫尔松的主攻方向集结了多达十几万的兵力;相比之下,他们在哈尔科夫集结的兵力仅为1万多人。

我们按常理来推断,乌军这次的大反攻如果能取得重要战果,那也应该是在赫尔松一线,至于哈尔科夫,能拿下几个村庄意思一下就不错了。结果真打起来才发现乌军在赫尔松的重拳直接捶到了铁板上,他们从8月底开始反复冲锋了20多天,到现在也不过是拿下几个村庄而已。反倒是北面哈尔科夫的1万多乌军冲起来如入无人之境,几天的战果比赫尔松主力几个星期的都要多。

说是情理之中,是因为在乌军反击前,俄乌双方的弯弯曲曲的战线算下来已经超过上千公里长。面对这么长的战线,防守方不可能在每一段区域都布置足够的力量,平均分配守军也不可行,结果就是战线上必然存在大量的漏洞;另外乌克兰的地形又是以平原为主,所以进攻部队行动起来非常灵活,可以集中兵力任意选择一个方向进行突破。

俄军这种一周内“清仓”几千平方公里的拉胯表现不得不让人怀疑:俄军是不是要输掉俄乌战争了?要判断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先搞清楚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俄乌冲突开始时俄国提出了一大堆目标,比如说要乌克兰保证永远中立不加入北约、去军事化、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承认顿巴斯地区的独立地位等等。不过打到现在我们不难发现,以上这些目标里面有很多其实只能停留在嘴炮上。诸如去军事化,永久中立之类的诉求需要的是对方的承诺,这只有在控制了对方整个领导层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当然了,俄军在战争初期确实也朝这个方向努力过,他们一开始就闪击基辅,企图“擒贼先擒王”。只不过乌克兰的抵抗意志比想象的要强,俄军的闪击战术未能奏效,没能拿下基辅,于是“控制乌当局的领导层”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那这是否能说明俄国就取胜无望了呢?

当然不是。那些基于对方承诺的目标本来也不是核心目标。毕竟承诺这种事,对方就算答应了也随时可以反悔,实际意义不大。对俄罗斯来说,此次军事行动真正核心的目标只有一个:保住顿巴斯地区和克里米亚。

从战略价值的角度来说,顿巴斯确实是乌克兰难以放弃的地区,这里是乌克兰最重要的能源中心和工业中心,不仅经济繁荣(战前),而且资源丰富,铁路里程更是占到乌克兰的40%以上。该地区由两个州组成: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其中顿涅茨克的煤炭和钢铁产量占全乌克兰的一半,所以当地有个知名的球队叫“顿涅茨克矿工队”。而卢甘斯克则是乌克兰最重要的内燃机制造中心,并拥有大量火电站。顿巴斯地区是工业和能源中心,价值巨大;700万人口的人力资源对于缺人的俄罗斯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

围绕对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的拯救和保卫,俄国出兵的真正目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1. 解放并保卫顿巴斯全境;
  2. 把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的土地连上;
  3. 巩固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的防务;
  4. 攻取更多的地盘(包括把德左共和国和俄占区连成一片)。

那么俄军现在的形势如何呢?

目前第一个目标还没有完成,虽然卢甘斯克已经大部分解放,但顿涅茨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争夺。现在顿涅茨克市的郊外仍是战场。

第二个目标已经基本完成。俄军拿下扎波罗热州靠海的一部分地区后,已经成功将顿巴斯和克里米亚连了起来,从此亚速海也成为了俄罗斯的内海。俄国的补给可以从亚速海上岸运往不同方向的前线。

俄占区已连成一片:

第四个目标是个远期目标,我们可以暂时不谈。而第三个目标就是目前双方对决的焦点了,即巩固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的防务。

乌克兰国土广袤,地形平坦,俄罗斯要如何巩固这两个地区的防务呢?很简单:开拓缓冲区。只要把这两个地区周边的地区也打下来,那么这两个地区自然就安全了。这就是为什么俄军会去攻击顿巴斯旁边的哈尔科夫和克里米亚旁边的赫尔松、尼古拉耶夫等地的原因。

在这里面赫尔松的意义又更重要一些。因为克里米亚缺水,它的水源就来自于赫尔松的水库和引水渠。自从2014年克里米亚分家以来,赫尔松就把克里米亚的水源给截断了。为了保障该地区居民的正常生活,俄罗斯只好不惜消耗高昂的成本用船运水到克里米亚。所以俄军一开战就重点拿下了赫尔松并就此恢复了给克里米亚的供水。从赫尔松州的卡霍夫卡大水库引水灌溉大半个克里米亚半岛。占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淡水供应的85%:

当然了,哈尔科夫也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拿不下哈尔科夫,顿巴斯地区就永远活在战争的威胁下。不过因为顿巴斯地区和哈尔科夫中间还有奥斯基尔河的水库天险隔着。所以哈尔科夫对顿巴斯威胁没有赫尔松对克里米亚威胁那么大。

在理解了这些战场逻辑后,我们去判断俄乌双方的胜败就比较有依据了。那么什么情况下俄罗斯算败?什么情况下又算胜呢?

首先,俄罗斯要拿下并守住顿巴斯地区和克里米亚,这是底线。顿涅茨克市、卢甘斯克市、塞瓦斯托波尔(克里米亚军事要塞和军港),这三座城市丢了任何一座,都可以认为是失败。全丢了当然就是大败了;

只要最终保住了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就没输;

如果能把顿巴斯和克里米亚连起来,也就是守住现在扎波罗热州的俄占区,还能保住赫尔松市和赫尔松州的克里米亚水源地,就是小胜;

如果还能拿下缓冲区的大城市哈尔科夫市和尼古拉耶夫市,就是大胜;

如果最后连敖德萨也拿到,实现俄占区和德左共和国接壤,那说是“一战封神”也不为过了。

俄军在赫尔松的前线部队背靠着宽阔的第聂伯河,属于“背水一战”的格局。因为河面上的桥梁已经被乌军炸断,所以后勤补给的难度很大,战役的前景并不明朗。俄军在赫尔松方面能接受的最差结果是放弃赫尔松主城区。退守第聂伯河右岸,沿河拒守。这样的话防守压力和后勤压力都会大幅减小。

但对于俄国的首要目标来说,赫尔松市的得失并非致命,因为即使放弃该市,克里米亚身前的缓冲区也依然存在,而且也不影响俄军对水源的控制权。只不过以后再想继续往前进攻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萨就很难了。当然,从乌克兰的角度看,乌军主力部队也必然要死保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萨这两个最后的沿海大城市,不然乌克兰就真的成了内陆国。

值得注意的是,南线赫尔松地区有个乌克兰最大的水库:卡霍夫卡水库。水库人工湖面积跟洞庭湖差不多大。其战略意义重大,既是克里米亚的水源地,也为扎波罗热州的核电站提供了冷却水,同时宽阔的水面还是俄军防守扎波罗热州的天然屏障。

 

按照上文提到的胜负标准,俄罗斯现在的成果已经可以算是小胜,就算按现在的战线鸣金收兵,也足以让俄罗斯不虚此行。但问题在于:战线不会乖乖的停在当前的位置上,对手是会反推的。如果俄国人现在就放弃战斗,那马上就会把之前吃到的战果吐得干干净净,甚至包括克里米亚。这对于俄罗斯来说当然不可能接受,总不能打了大半年最后打了个寂寞吧?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重要的变量:凛冬将至。俄乌战争导致的欧洲能源危机将让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很多欧洲国家面临严冬的挑战。俄国人没理由在对手马上就要受苦的时候放手。

所以虽然现在俄罗斯在战场上的表现有些拉胯,但没必要怀疑他们打下去的决心。对于他们来说,只有怎么打的问题,没有打不打的问题。而俄罗斯当前的问题正是出在“怎么打”上。

从俄乌战争这200多天的发展来看,我们不难总结出俄军战略的一个指导思想:尽量用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的战果。这个代价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兵力、经济、国际影响等等。这样的指导思想不能说错,但多少有些“投机取巧”,而这种投机取巧的策略往往会带来高风险。因为追求“以小博大”的操作意味着行动的容错率很低,而且就算你自己的行动做到了尽善尽美,也不能保证对手会完全按照你的预想来行事。

现实就是事态的发展很快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正如上文所说,就在俄军还在按武装冲突的逻辑进行作战时,乌克兰已经一步到位升级到了全面战争,这导致双方动员和投入的资源不在一个档次上,对待战争的心态也是云泥之别。这些问题体现到实战中就是俄军的行动一直因为担心舆论压力而束手束脚、瞻前顾后,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没看到过俄军发动大规模空袭,他们直到最近实在被逼得受不了了才开始攻击乌克兰的发电厂。这活要换美国来干,早就实现了乌克兰的断水断电断网,连基辅都不知道已经被犁过多少回了。

毛子这种行为可能既有好面子的原因,也有舍不得砸钱的因素,但无论如何,有一句成语说得好: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乌克兰再落后他也不是一个弹丸小国,企图靠十几万人小拳拳捶几下就完成对这个国家征服并不现实。实际上兵力不足正是俄军在战场上遭遇各种困难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乌军从南北中三个方向全面反击的时候(扎波罗热方向的乌军正在集结),俄军根本没有足够的部队进行防御。他们只能选择在某些区域唱空城计,赌一个乌军不敢来。很显然哈尔科夫战线就是“空城计表演大舞台”之一,奈何对手不是司马懿,他有卫星开地图。于是俄军在哈尔科夫的空城计才刚唱了个开头就被乌军一拳打飞了门牙。

另外这几天还有传闻乌军在赫尔松方向集结的兵力已经增加到了25万左右,随时准备强攻赫尔松,而俄军也在紧急调配兵力增援,准备死扛。“战斗民族”虽然气质上很莽,但技术上并不算“善战”,尤其不擅长以少打多,所以如果兵力不足的根本问题不解决,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苦头等着俄军去吃。

不过也要看到,乌克兰在经过几轮征兵后也已经极大透支了他们的战争潜力,如果不能靠这挤牙膏挤出来的70多万大军突破俄军防线,他们也会很快面临后继乏力的局面。所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俄乌战场会出现更大规模的战斗。

对于普京来说,200多天的鏖战已经足以证明一个事实:乌军并非软柿子。虽然俄罗斯的战争潜力远超乌克兰,手上还有大把的牌可以打,但要想真的把这些潜力发挥出来,就需要普京去做出一些新的选择。具体的说,就是需要他去提升战争的等级。

普京不是“大帝”,而是一个正在走钢丝的专业政治家。不过他小心维护的各方平衡恐怕已经走到了尽头,他现在需要直面这么一个现实规律:要想在丛林世界里不受指责,靠的不是做大家认可的事,而是把仗打赢。打赢了一切都不是问题,打不赢一切都是问题。

接下去,发展到世界大战已经不是一种可能性了。中国迟早会被卷进去,太迟了入场就指定亏了,就像美国在二战期间也急急地挑衅日本下水了。中国被老大和所有西方强国认定为头号敌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只能和俄国站在一起,如果看着俄国倒下(没有中国帮助,这是个很可能的结局),那就象二战中日本不配合德国,等到德国倒下了,自己也成了别人砧板上的肉了,必被胜利者群殴而死!

问题是,中国怎么加入战争?是和当年日本一样,从另一个方向(台湾)开打呢,还是加入俄乌战争。我觉得,加入俄乌战争更为有利!因为中国的巨大经济体量,西方就是发现了中国帮助了,也不敢声张,就像朝鲜战争中发现了苏联空军参战了也不敢声张一样。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中国的加入,保持了俄乌战争中力量的平衡,毕竟俄国现在是一国对付万国。而俄罗斯在常规力量上达到均势,就用不着去使用核武器了。一旦核战,没有一个国家包括中国能够得益。这可以说中国以这个方式,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可以接受的结果,就是保持现在这个状态,俄罗斯没占到黑海沿岸的全部,乌克兰夺取了哈尔科夫的全部,双方都无法进一步推进了,那才可能谈判解决。就像朝鲜战争,中国军队把朝鲜海岸把守得严严实实,三八线附近陈兵百万,没有任何像仁川登陆那样的机会,那美国也只有谈了,尽管南朝鲜一百个不愿意。如果乌克兰在西方的帮助下无法推进,除了和南朝鲜一样,还能怎么样呢?

一旦俄乌战争以侵略者得到土地为结束,那么台湾就会胆寒,知道加上西方所有国家的支持,也指望不上,那时,中国和平统一的曙光才会显现!

但是,中国要出手,俄国必须献上投名状!

如果俄国在博弈的过程中首鼠两端,一直保留着和美国重归于好的余地,不敢彻底与之决裂,那中国凭什么全力帮你呢?中国也有自己的顾虑,万一我帮你了,等你形势缓解的时候,你会不会拿着筹码跑去和美国又和好了呢?那样的话我之前为了你去和美国撕破脸岂不是很尴尬?这是三国志游戏的特征,我前面写过一篇文章,也有实例证明这是完全可能出现的情况!

 

想要在你死我活的丛林世界中获得帮助,是需要纳投名状的。七十多年前为了成为苏联阵营的一员,中国用几十万青年的鲜血在朝鲜和美国你死我活地干了一场,彻底消除了斯大林关于中国首鼠两端的疑惑,获得了苏联“无私”的援助!四十年前为了成为美国阵营的一员,中国以数万青年的鲜血和苏联的盟友,美国的死敌越南打了一仗,才消除了美国的疑惑,给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机会!

俄国需要和美国来一场刻骨铭心的了断,中国才可以下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Firefox01 回复 悄悄话 习普之间有很多不同,其中之一就是,普似乎一个人说了算,而习似乎一个人说了不算。习的“定于一尊”没有落实,导致名至而实不归,偷偷摸摸搞点儿小动作,有,正大光明的援助,无。二十大后,他还在不在台上,还不一定呢?要参战?做梦去吧!
rabbitzhang 回复 悄悄话 作者说得很有道理!
FollowNature 回复 悄悄话 中国骑墙最好。 一个弱的俄罗斯对中国不是坏事,而且也没必要与美国为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