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珠心算 - 是心法、妖法、还是魔法

(2018-04-06 14:27:57) 下一个

最近村里来了两位数学老师,分别是奥数和珠心算,身为孩子家长,就不得不关注一下。奥数对我的孩子有些早,先缓一缓考虑。那么珠心算是怎么回事?谷歌、百度加维基了一番,有了一些大致的认识,现在来分享一下。

首先,什么是珠心算?要说起它来,还真是传统民粹。是由我们老祖宗的算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速算方法,并且采用的方法也与传统道家/佛家的修炼方式(起点修仙小说中的方式)相似。主要的方法是在心中观想算盘(在头脑里形成算盘的形象),然后按照正常珠算的规则由个位运算开始观想。不断训练,不断熟练后,观想的算盘会越来越大。由个位到十位、百位、千万位甚至十几位、几十位多位同时运算。这样理论上人脑将会达到,甚至超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按照珠心算教育机构的介绍,如果长期训练下来,不仅仅能够提高计算速度,还能够开发孩子潜能,培养注意力,手、脑、口、眼、耳的协调能力,和记忆力、空间想象力等等。

其次,珠心算的年龄要求,最好是4-6岁的学龄前儿童。理由是能够提高孩子的潜能,为孩子正式学业打下一个很好的数学基础。这一点是最要家长命的。你明明知道这是一个新兴的教育方式,还没有经过长期磨合,但是听到广告提到的诸多好处,你的孩子又恰恰处于接受这个教育的黄金年龄。你拥有为孩子选择的权利,但由于担心选择的正确与否,真是操碎了心。

我们先看珠心算的背景。准确的说:珠心算不是政府行为(教育部组织策划),不是公益行为(国家或者慈善团体资助的非盈利目的),而是企业行为,背后的利益链条我可以稍后介绍。但先不说商业化的教育就一定不好,好不好这个家长心中也会有一个标尺。

现实的情况:国内从2014年末开始,珠心算教育退烧,主要原因是基层教育工作者(国内得小学教师)的反馈。孩子们在各类幼儿园中接受了珠心算启蒙,正是我们的基层教师们首先承接了这些孩子们的教育。这个具体情况也稍后介绍。

虽然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算盘,并且我们在没有计算机之前也使用了大概上千年时间。但是珠心算实际上还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毕竟老祖宗们也没提到他们抛开算盘,直接在大脑中速算。对于一种新的事物,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评价。至少要给它一段时间实践,看看结果是好处多于坏处,还是相反。同时,由于珠心算的推广是一种商业行为。商家为了推销,常常会列举出大量珠心算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对于这些”好处“,我们应该这样来看:将它们区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硬指标“是指能够量化衡量珠心算帮助孩子提高了什么能力;”软指标“是珠心算能够帮助孩子提高的”软实力“,也是难以用量化来衡量的能力。按照广告,珠心算的效果如下:

硬指标评价:提高计算速度

软指标评价:开发潜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手、脑、口、眼、耳的协调力,以及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反应能力等

其次,我们家长还要看看珠心算是不是与国家统一教育大纲/方式紧密衔接。如果一个是魔法文明,另一个是科技文明,那怎么也都衔接不上的。这个我们也要稍后分析。

第三,什么年纪应该接受珠心算?4-6岁是人类孩子开始接受抽象思维,在智商上开始碾压动物界的开始。至少从我家的角度出发,儿子4岁以后智力水平开始一天一天超过我家的金毛狗了。那么,这个岁数接受珠心算是否合适?是不是应该更晚一些接触?还是最好等到成年之后再学习?这些问题也要稍后讨论。

下面开始正是讨论上述相关的疑问。首先,珠心算的范畴是算数,而非数学。这与背乘法99表没什么不同,它帮助我们能够更快地进行四则运算。的确,掌握相近的速算方法的确有利于加快运算速度。我儿子掌握了乘法99表之后的确比班级里的其他孩子解题速度要快(北美的孩子不要求背99表的)。但是,要说对乘法概念的理解和解释,我儿子的程度与其他的孩子基本上没什么差别。而珠心算的操作里面,将5进位与10进位相结合,并且采用死记硬背的复杂的口诀和运珠规律(珠算的规则)。很难想象孩子们学习之后会对算数有更深入的理解。另外,4-6岁这个年龄段正是孩子对于数的概念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对数字和算数的概念才刚刚接触。如果说孩子在对加减运算的实际意义都没有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过早地就被灌输这种抽象的计算法则,反而会使幼儿出现认知混乱的情况。

与国内数学教学不同的是,北美的数学教育从小学1年级起就是大量的应用题,像国内那种需要快速大量计算的题反而很少。对于这类题目,孩子最需要的是首先提高阅读和理解的能力。我有时候听到华人孩子数学成绩低的情况,多半不是因为孩子不会解题,而是因为孩子没有正确的理解题目的含义。随着孩子长大,进入高年级后,数学课的学习就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数运算。那个时候数学涵盖的内容就更广泛了。在那个时期学习的关键在于逻辑推理,空间概念,抽象思维,等等等等,计算速度的快慢根本就不重要。

珠心算课程宣传说能够改善孩子的各项基本认知能力,比如数量推理,记忆力,专注力,而这些能力相比计算更重要,并且提到珠心算学的好的孩子理科一定学的好。这种“软指标”实际上很难加以衡量。即便是有这样的说法,说我的孩子学珠心算,结果理科成绩比没学的孩子高多少多少。但按照统计学中这个很有意思的幸存者偏差这个概念,只能得出珠心算学的好和理科学的好有联系,而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珠心算宣传学习过程中讲究听、看、拨、说,锻炼了五感协调共用,使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珠心算的学习过程会很枯燥,大部分时间就是枯燥的练习。周而复始,让孩子很专注地去学难度颇高。所以说,珠心算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但也是因为过于要求专注,从而坚持下来的孩子并不多。

珠心算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负面影响,就是影响孩子逻辑思维的成长。一个孩子的逻辑思维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有着巨大的作用,逻辑思维在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思维中的比重和作用,远远大于计算能力。而珠心算本身是一种只关注计算结果,不关心计算过程和为什么的技巧。一旦孩子因为学习珠心算而形成宁愿知其然,而不愿知其所以然的习惯,实际上会因小失大。思维是多方面的,为提高一点点计算能力,严重影响孩子逻辑思维的成长,得不偿失。

以下是节选几位家长对孩子学习珠心算之后的感想:

  一至三年级的数学题目都很简单,演算量很小,孩子数学计算都能比较快地完成。可是随着孩子长大,上到四年级后,数学题目的步骤和计算日益复杂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出错率开始上升。我寻找其中的原因,发现孩子有个不好的习惯,很少在演草纸上笔算,大部分用心算,步骤少的题目尚可,稍微复杂的题目就容易出错。心算对付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加减乘除还可以,小学五六年级的分式以及方程的计算都是需要笔算完成。但是孩子做题喜欢用心算,不愿意动笔演算的习惯在珠心算学习时形成了,严重影响了孩子数学的学习。为此,开始矫正孩子心算数学题的毛病。此时,我才体会到珠心算的影响,由于孩子是在幼儿启蒙阶段接受的珠心算的培训,可谓是印象深刻,加上一到三年级的固化,孩子做计算题心算的习惯早已是根深蒂固,此时再去改正,真是难上加难。

现在有一部分上过珠心算的家长痛心疾首,因为他们已尝到不可逆转的后果了。因为他们发现 孩子在此“学业”完成后,孩子对简单的3+5都不能脱口而出了,而是必须要用珠心算所要求的步骤才能作出,本身人的思维往高级发展是抽象思维,结果弄的孩 子只能停留在具象思维的阶段了,不具象就不会!可悲啊!如果这个趋势不停下来,会害了多少孩子啊

一位小学老师介绍,班里的不少学过珠心算的孩子,他们做数学题的时候,一定要两手做出拨算盘珠子的动作,才能得出答案,离开了这种姿势,连最简单的算术题他们都不会做。

最后谈一下珠心算背后的利益链条。首先,要想成为珠心算的合格教师,得首先考取中国珠算协会(简称珠心协)的认证。这个认证是珠心协和其它几家商业教育机构共同组织的,前些年的新闻中总能见到它们的广告,但15年以后都偃旗息鼓了。其次,获得认证的教师一般会挂靠到当地的幼儿园进行授课,教材和相关教具都需要向珠心协购买。当珠心算教学规模达到一定人数,教师可以向珠心协申请当地的特许加盟权,这样就可以垄断本地的珠心算学员。但规模扩大之后,新的师资力量和资源一样还需要获得珠心协的认证。所以,教师资格认证费、培训费、学员的资料费、门店加盟费等等就构成了珠心算背后的组织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它收入还包括珠心协举办比赛的收入、广告收入、赞助收入等等)。

作者保留版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