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疯狂

不愿做流氓,但仍要疯狂。
个人资料
犯错的猫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国互联网“无敌舰队”为何搁浅中国

(2016-08-03 19:37:26) 下一个

滴滴出行1日宣布与Uber全球(优步)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这起收购在美国及西方媒体中引起强烈反响,美媒普遍将之描述成Uber向滴滴“投降”“举白旗”,此外它们还认为优步中国被收购延续了美国高科技公司在中国失败的趋势。《纽约时报》写道:“亚马逊、脸谱、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就像驶离北美西海岸的帝国舰队,在其他大洲抢滩坐大,但当它们进入中国这个世界最大规模互联网市场时,这支无敌舰队却搁浅了。”

美国媒体没好意思把责任全都归结在“中国的问题”上,但是它们宣扬这是美国高科技无敌舰队搁浅中国的重要原因。它们的说法是,世界互联网正在分为两部分,一是中国的互联网,二是中国以外的互联网,中国互联网有从不透明到政府偏袒性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只能是中国本土公司玩得转。

我们认为,互联网是中国公众参与性最强的领域,它也确实形成了自己的监管体系,但是这种监管应当说对本土及外来公司是相当公平的。一些外媒抱怨中国网民有民族主义,让中国本土公司占了便宜。但另一个事实是,中国最“崇洋”的人群也都在互联网上,他们很容易被美国互联网公司吸引为“铁粉”。

按说美国互联网巨头掌控着网络技术发展的大方向,中国本土公司总体尚不具有方向性的引领能力,美国公司的优势是先天的。那么中国本土公司究竟赢在了什么地方呢?

中国网络大公司在技术模式上大多源于对美国公司的复制,但它们从一开始就立足中国现实,针对中国用户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再创新,具体经营方式也更积极地适应中国市场环境,并且顺应中国社会的其他非市场因素。它们显然更加做到了与中国社会“打成一片”,为普通中国人所喜爱。

美国互联网巨头在中国经营时,不仅有点“端着”,而且常常搞错什么是“中国公众”,搞错中国用户最核心的诉求。谷歌是个典型例子,它囿于自己的价值观和盈利模式,并且也得到中国部分对西方颇具好感网民的支持。它于是“端上了”,还似乎有了要“改造中国”的雄心,但当它与中国政府发生激烈冲突时,大多数网民却没有支持它,事实证明它对中国市场情况做了战略性的误判。

谷歌是个极端例子,但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在中国市场放下架子,真正服务于中国社会,将自己“中国化”,而是多少想坚持自己那一套,希望中国市场适应它们,或者“中国化”不够坚决,措施不到位,这些情况却不同程度上存在于美国互联网巨头中间。

此外,中国本土互联网公司的实力越来越强,它们的集体自信也在不断成长,它们的员工团队更肯于付出,这些都增加了它们战胜外来公司的几率。

除了互联网企业,其他一些外资企业也受到中国本土公司越来越强有力的竞争。比如美国快餐巨头在中国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几乎没有对手,肯德基被迫在早餐中加上油条豆浆这些完全的中国饮食元素,很值得玩味。

中国自身的商业活力正不断释放出来,外国公司要想赢得中国市场,就必须花更多心思。只要是外国的好东西拿到中国来就肯定赢,那个时代很可能过去了。不要拿政治当败退的借口,那样的自我安慰于事无补。反思,调整,为新的成功奋斗显然更可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