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残阳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 现实, 是将来的历史, 我们不纠缠历史,我们创造历史!
个人资料
苍山残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步高里,老上海风情的优雅漫步》 熊小仙 上海老洋房的故事

(2016-04-09 19:31:49) 下一个

记得早先少年时 ?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   ?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木心 《从前慢》

 
 

 

在我们的记忆中,小时候的时间总是慢的,我们不追赶什么,在静静的夜里,坐在庭院的小板凳上,与父亲母亲一起,看闪亮的星,感受微凉的风。

 

而如今,总是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高楼林立的闹市区里,暮地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只顾焦急地前行。

 

在上海这个超级大都市里,每天都有新的人涌入,旧的人离去,我们习以为常,依然在快节奏里,日复一日。带着对这个大都市的好奇,我同许多人一样,背着行囊,独自闯入到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有人说,过去的老上海和现在的上海是断裂的,现在的上海拼命赶路,忘记了来时的路。但我想这座城市,总有舍不得丢掉的过去,在藕断丝连间,依旧诉说着旧日的情意绵绵,成为上海独有的一种暧昧。

 

在哪里能找到昔日的上海风情?是周璇与吴莺音的歌声里,还是在王家卫的《花样年华》里?哪里依然残留着触手可及的老上海生活,古老的砖墙里,是昔日的吉光片羽,是令人向往的慢时光?这些疑问,在我进入步高里的那刻起,似乎得到了解答。

 

 建成于1930年的步高里,位于陕西南路和建国西路的交界处,是上海石库门建筑的代表。弄堂口中法文双语的中式牌楼、弄堂内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都在诉说着步高里的不同寻常。曾经有许多的文人墨客流连于此,在老上海风情的浸润下,书写着各自的情怀。

 

20世纪40年代末,木心先生因为养病而寄宿在步高里15号。 平日里,他时常从步高里出发,沿建国路朝西行至思南路,再往北行至复兴路,来到自己钟情的“贝多芬书店”,细心淘得一些唱片与书籍。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步高里静静地记录着木心先生的慢时光。

 

除了木心,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也曾居住在这老式里弄,他的故居位于步高里52号。与如今步高里的市井气息不同,我猜想,巴金先生1934年在这里创作《海的梦》等作品时,这条崭新的弄堂里,没有凌乱的车子和杂物,只有安静而美丽的鲜花,还有空气中淡淡的浪漫气息……

 

褪去名人的光环,步高里记录着的,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十多年前,纪实频道《纪录片编辑室》栏目制作了一部关于“步高里”的纪录片,影片中呈现的是最传统的上海里弄生活,是许多上海人成长的记忆。弄堂里的居民过着典型的石库门里弄生活,窗台上盛开的鲜花,被精心呵护的盆栽,都体现着上海人精致的生活方式。

 

居民们在这封闭的石库门建筑里,在恬静的旧时光里,尽情享受着“桃花源”般的生活。邻里之间亲密无间,守望相助,属于里弄的独特人情味,伴随着他们的歌舞声,感染着每一位怀念旧时光的人。

 

然而,时光从来不会因为怜悯,而停下它匆匆的脚步。在指缝间溜走的,不只是时间,更是随之而去的生活。

这个夏天,带着对上海里弄生活的好奇,我来到步高里,街道旁茂盛的梧桐树叶透着阳光,摇曳在风中,似乎在静静守护着这些老建筑。

 

十多年过去了,弄堂口的牌楼已经翻新,老房子的外墙也进行了一定的修缮。弄堂外的陕西南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弄堂里似乎如往日一样,居民们在院子里晾衣服,在窗台上种小植物,老人在家门口的竹椅上,与孙儿玩耍,好像一切都没有变。

 

我尝试寻找那部纪录片里的几位主人公,去看看他们的生活是否如往日一样,没有改变。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有的人已经离世,有的人卖掉了老房子,住进更宽敞的楼房里,也有的人依然在原地,坚守着陪伴自己成长的老房子。

 

住在步高里16号的朱阿姨,曾经能歌善舞,是社区活动的爱好者,夫妻和睦,子女孝顺。然而十多年的时光,带走的不仅是她的健康与容颜,更带走了她深爱的老伴。在与她的交谈中,我感受到时光的残忍,却更加为她乐观的生活态度而感动。如今,她与自己的大女儿一家,延续着老石库门生活的精致与恬静,方寸之间,自有天地。

 

离开朱阿姨的家,我偶然遇见了住在院子另一边的宛先生,宛先生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从小在步高里长大。他喜爱收藏老物件,在一间极其狭小的房间里,堆满了他从四处淘来的各种旧货,有老式电风扇、各种船钟、灯具等等。他对每一件物品如数家珍,他说:“在旧货市场,看到喜欢的就会买来,买了很多,很多东西都不舍得丢”。

 

(摄影 朱世俊)

 在老房子里,赏玩老物件,也算是宛先生的一种怀旧方式。他告诉我,现在步高里的老居民越来越少了,很多人搬走了,把房子租给外地人或者外国人。其实,步高里也像是一个围城,它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风情,吸引着外面的人来这里参观和居住。然而,对于住在这里的老居民来讲,狭小的空间越来越不能满足生活的需求,即使对陪伴自己成长的老房子充满感情,但很多人还是选择了离开。

 

在老房子的一呼一吸间,我们仿佛读懂了这座城市,也看到了自己的过去。或许我们终将离开自己成长的地方,然而那份回忆,仿佛旧时光写给我们的一封情书,柔情蜜语间,教会我们不忘初心。   

 

 

 
 

不管我们身处何方,闭上眼睛时,总能记得这样的画面,那里的时光很慢、很真:

 

儿时的我,骑着脚踏车,穿梭在狭窄的小巷里,与伙伴们一起嬉戏。

 

傍晚,炊烟升起,饭菜的香气召唤着我们回家。

 

在暖暖的夕阳中,一家人围坐在桌旁,说着今日的趣事,品尝着妈妈亲手做的菜。

 

在欢声笑语间,这个城市随着暮色,渐渐睡去。

 

临睡前,天真调皮的我,把小伙伴送的玻璃弹珠、妈妈织的手套,小心翼翼地锁进自己的百宝箱。

 

老房子里,住着曾经的我;我的百宝箱里,住着旧时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