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十九:敬宗乱政之一:染坊张韶作乱与前宰相张弘靖病逝

(2018-08-13 07:38:05) 下一个


长庆四年即公元824年春正月二十二(壬申)晚,唐穆宗李恒驾崩,终年三十岁。次日,皇太子李湛在灵柩前即位,成为史上的唐敬宗,那时他才十六岁。二月初三(癸未),唐敬宗在宰相李逢吉的鼓动下,将前宰相户部侍郎李绅贬为端州司马。


夏四月初五(甲申),唐敬宗任命御史大夫王涯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出任盐铁转运等使。


四月十三(壬辰),兵部侍郎武儒衡去世。武儒衡字庭硕,是遇刺身亡的前宰相武元衡的堂弟。他才气俊逸,器度宏伟,为人正直,外貌端庄,不随便说话议论他人,与人交友,总是始终不渝。相国郑馀庆不在乎服饰和外表的华丽整洁,而很多趋炎附势的后进去拜见他时故意穿着破旧衣裳,希望以此得到认可。而武儒衡去谒见他时,从未轻易改变自己而投其所好,只是和他真实地谈论事情,郑馀庆因此很器重他。唐宪宗因武元衡为了朝廷横遭刺杀,曾非常嗟叹痛惜,所以十分厚待武儒衡。武儒衡经累迁出任户部郎中。元和十二年(817),他暂时负责谏议大夫事务,很快又兼知制诰。皇甫镈作为宰相兼领度支,靠盘剥下民以取媚皇上,而没人敢于指责他的罪过。武儒衡上疏指责他,而皇甫镈私下向唐宪宗诉苦。唐宪宗说:“不要因为武儒衡的上疏,爱卿就大报怨起来!“皇甫镈因此不敢再说什么。


武儒衡气质高雅,论事很有风彩,因此遭到一大帮奸邪的厌恶,尤其被宰相令狐楚忌恨。元和末年,他即将得到重用。令狐楚害怕他的明俊,想法阻扰他入相,并离间他和唐宪宗的关系。有个叫狄兼谟的人,是梁公狄仁杰的后代,当时任襄阳从事。令狐楚于是起草了一道制词,召狄兼谟前来担任拾遗。制令说:“朕在听政的闲暇,亲自阅览了国书,知道奸臣擅权的由来,也见到母后窃取大位的事情。我朝的神器大宝,将要传给他人。幸亏昊天苍穹,降下明鉴储君;诞生了狄仁杰,让他保佑中宗,使得断掉的朝代得以更张,英明的皇位得以复辟。应当降福与他的后裔,让他们和国家永享无穷。”以此影射武儒衡是武则天的后代。狄兼谟的任命制书出来时,武儒衡在唐宪宗的御前哭诉,说他的祖先武平一在武则天的朝代固辞荣耀,终老于乡野,当时人们从不认为他有对不起朝廷的地方。唐宪宗再三抚慰他,并因此而看不起令狐楚的为人。然而武儒衡因为坚守正道,宁折不回,嫉恶如仇,太过固执,所以终究没有得到重用。很快他正式拜任中书舍人。当时元稹依赖内宫宦官,得以掌管制诰,武儒衡非常鄙视他。当他们一块在阁下吃瓜时,有苍蝇飞在瓜上。武儒衡用扇挥走它们,指桑骂槐地说:“从何处过来的东西,就匆忙到这里来混?”同僚听了都大惊失色,而武儒衡依然意气自若。不久他升迁礼部侍郎。这时他去世,终年五十六岁。


四月十五(甲午),淮南节度使王播被罢免了盐铁转运使的职位。次日,唐敬宗任命布衣平民姜洽为补阙;任命试大理评事陆洿与布衣平民李虞和刘坚为拾遗。当时李逢吉当权用事,他的亲信包括张又新、李仲言、李续之、李虞、刘栖楚、姜洽,以及拾遗张权舆和程昔范,还有其他许多依附他的人。厌恶李逢吉的人们都将这些人称作八关、十六子。


占卜的术士苏玄明和染坊供人(即主管)张韶关系很好。苏玄明跟张韶说:“我为你占了个卦卜,你将会登御宫殿,和我共同食用御食。如今主上昼夜击球狩猎,大多不在宫中,我们必能成就大事。”张韶觉得有理,便和苏玄明密谋,交结了一百多染工和无赖。


四月十七(丙申),张韶他们埋伏在紫草,然后乘坐偷载兵器的车马前往右银台门,想趁夜作乱。还没到那里时,就有人怀疑这些车辆怎么载着这么重的东西,便拦下他们盘问。张韶急了,当即杀了盘问的人,然后和他带的一百多门徒换上服装,挥舞兵器,大喊大叫地往禁庭中猛冲,还开始进攻弓箭库。


当时唐敬宗正在清思殿击球,他的宦官们看到张韶他们进来,大吃一惊,急忙关闭殿门,跑去报告唐敬宗。盗贼接着砍破殿门进来。先前,右神策中尉梁守谦得到唐敬宗的恩宠,因此每次两军角斗竞技时,唐敬宗总是为右军喝彩。这时,唐敬宗狼狈地想逃往神策右军。身边侍从们说:“右军太远,恐怕路上会遇到这些盗匪。不如前往就在附近的左军。”唐敬宗听从了。左神策中尉河中人马存亮听说唐敬宗前来,急忙出迎,捧着唐敬宗的脚哭泣,并亲自背着他进入军中,然后派大将康艺全率领骑兵入宫讨伐贼匪。唐敬宗担心两位太后被隔绝。马存亮于是又派五百骑兵去把两位太后接到左神策军。


张韶进了清思殿,登上御榻,然后真的和苏玄明一同吃东西,还说:“果然就像先生预言的那样!”刘玄明吃惊地问道:“事情到此就算了事了吗!”张韶这才感到惊惧,急忙逃走。刚好康艺全和右军兵马使尚国忠带兵来到,联合攻击他们,很快就杀了张韶和刘玄明及其党羽,盗匪的尸体一片狼藉。这事件到夜里才平定,余党还分散藏匿在禁苑中间,但第二天就全部被捕。当时宫门全都关闭,唐敬宗留在左军,朝廷内外都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因此人心惊骇惶恐。


次日,唐敬宗回宫,宰相率领百官到延英门道贺,但来的朝臣不过数十人。谏议大夫李渤觉得唐敬宗的轻率导致了这一事件,因此说话十分激切。


盗贼经过的九仙门等几道宫门,监门的三十五名宦官按理得判处死刑。四月二十(己亥),唐敬宗下诏只将他们处以杖责鞭笞,也不将他们改任他职。四月二十二(辛丑),因为张韶是染坊的差役,染坊使田晟和段政直被发配到天德。同时,唐敬宗下诏洗雪前中尉吐突承璀的罪过,让他儿子吐突晔改葬他父亲。四月二十三(壬寅),唐敬宗厚赏左右两神策军立功的将士。


四月二十七(丙午),唐敬宗封宰臣李逢吉为凉国公,牛僧孺为奇章县子。


五月初七(乙卯),唐敬宗任命正议大夫、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渭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李程守本官,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任命朝议郎、守尚书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判度支、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窦易直为朝散大夫,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并赐给判度支兼户部侍郎韦顗金紫官服。唐敬宗征求李逢吉的意见,看谁可以入相,李逢吉列上当时有资历和名望大臣的名字,李程为首,所以唐敬宗任命了他。唐敬宗喜欢兴建宫室,因此打算另造一座新殿,规模很大。李程劝谏,请求将准备的木材和石料去加修唐穆宗的山陵。唐敬宗立即就听从了。


五月十一(己未),朝廷将富平县的丰水乡、下邽县的翟公乡、澄城县的抚道乡、白水县的会宾乡,都用来进奉景陵(即唐敬宗祖父唐宪宗的墓)。五月十五(癸亥),唐敬宗任命盐州刺史傅良弼为夏州节度使。朝廷还根据转运使王涯的请求,将东都和江陵监大转运留后都改为知院官。


六月初一(己卯),唐敬宗任命左神策大将康艺全为鄜坊节度使。


六月初二(庚辰),大风吹坏延喜门和景风门等宫门。同时,工部侍郎张惟素去世。次日,唐敬宗下敕,因为长安不停地下雨而命令重审京城在押囚犯。六月十四(壬辰),他任命左金吾卫大将军李愿为检校司空,兼河中尹、御史大夫,出任河中、绛、隰等州节度使。


唐敬宗得知王庭凑屠杀已故山南东道节度使牛元翼家眷的事后,为他们的冤屈和横死感到痛惜,伤悼了很长时间,并感叹宰臣没有才能,竟然纵容奸臣如此跋扈。翰林学士韦处厚趁机上疏说:“裴度的功勋冠盖华中夏,他的名声远播外夷。陛下如果将他安置在殿廊之下,委任他参决政事,那么河北和山东必然禀承朝命。管仲说过:‘人离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治理乱世的根本,并非要有什么特殊的法术。顺人则理,违人则乱。近来见到陛下进食时时常叹息,抱恨没有萧何和曹参那样的人才。如今有一裴度,陛下还不能使用,就像当年冯唐感叹说,汉文帝即使有廉颇和李牧那样的名将,也未必能任用。君王驾御宰相,应当委托他,信任他,亲厚他,礼遇他。如果他办事无效,对朝廷没有功劳,则应当将他安排个散职,或贬黜到远郡。如此一来,则在位的人不敢不尽力自勉,求进的人不敢苟且冒进。臣与李逢吉平素并无私人的嫌隙,倒是曾被裴度无辜贬官。今天臣的陈奏,只是对上答谢陛下的圣明,在下表达群臣的心愿而已。”唐敬宗见到裴度奏折上没有同平章事的头衔,便询问韦处厚究竟是怎么回事。韦处厚详细介绍了李逢吉排挤裴度的事,唐敬宗叹道:“怎么会这样!”李程也劝唐敬宗为裴度增加名号,唐敬宗于是在六月十八(丙申)加授山南西道节度使兼守司空裴度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加授陈、许节度使李光颜为守司徒。


六月二十五(癸卯),太保张弘靖去世。张弘靖字元理,是故宰相张延赏的儿子,故中书令张嘉贞的孙子。他优雅厚道,诚信正直,少年时靠门荫授任河南府参军,后调补蓝田尉。东都留守杜亚聘他为从事,接着奏请改任他为监察御史里行,后转任殿中侍御史和内供奉。留守将领令狐运追逐盗贼到郊外时,刚好那天有人在路上劫掠了转运使的绢布车辆。杜亚觉得令狐运是豪家子弟,以为是他干的,便让判官穆员和张弘靖一同调查这事。穆员和张弘靖都觉得令狐运在牙门任职,必定不会沦落为强盗,所以坚决请求不要调查。杜亚不听,还是将这事立案奏闻朝廷,并将穆员和张弘靖贬斥出幕府。后来朝廷下诏让吏部、大理寺,御史三司一道审理,结果在河南地界捕获盗贼,证明张泓靖他们是对的。没多久,德阳公主下嫁,朝廷给她修建的宅第侵占了张弘靖的家庙。张弘靖上表陈述了具体情况,详细叙述他祖上的仁德。唐德宗慰抚了他,下令不许拆毁该庙。他又献上赞美两京体制的赋。唐德宗嘉许他的文采,提拔他为监察御史。他不久转任殿中侍御史和礼部员外郎;接着升迁兵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知东都选事;还官拜工部侍郎,转户部侍郎、陕州观察、河中节度使。最后他官拜刑部尚书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淮西的吴少阳死后,他儿子吴元济擅自主持留后事务。唐宪宗勃然大怒,想下诏诛讨他。张弘靖请求先派吊赠使去慰问,等到他的确对朝廷不恭时再出兵征讨。唐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很快他加授中书侍郎平章事。不久盗匪杀害了宰相武元衡,京师没有搜捕到凶手。当时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在京师的留守官邸中有镇州士卒张晏等数人,行止可疑,很多人都怀疑是他们干的。唐宪宗下诏,将他们捕获后交付御史陈中师审理,张晏他们都服罪,正像京师人们传闻的那样。张弘靖有怀疑,当即在唐宪宗面前提出他的见解,但唐宪宗不听,最后还是杀了张晏他们。当魏博的田弘正率军进入郓城,检查了原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帐簿时,发现里面记载了付款给刺杀武元衡的凶手。但事情依然十分暖味不清,互有所说,最终一直得不到真实的情况。杀了张晏他们之后,唐宪宗打算讨伐王承宗。张弘靖认为同时讨伐他和吴元济,罕有成功的可能,不如并力攻打吴元济,待到淮西平定后,再全副精力出讨河朔。但唐宪宗因已决心北讨,便没有因他而停止,然而还是很看重张弘靖的进言。张弘靖知道他终究不听自己的,便请求罢相。很快唐宪宗就改任他为检校吏部尚书,带着平章事头衔出任太原节度使。他尚未赴任时,唐宪宗果然下诏诛讨王承宗。张弘靖觉得自己的谏言不被采纳,就必须尽力自效,于是大阅河东的兵力,请求亲自出讨王承宗。唐宪宗下诏,允许他派出大军,但不许他亲自前往。很快魏博和泽潞等道官军都被王承宗打败,唐宪宗因此下诏对他先前的进言表示赞赏。张弘靖当即派人走小路到成德去恳切劝喻王承宗,王承宗也因此表示愿意归附朝廷。很快唐宪宗就内征张弘靖为吏部尚书,升迁检校右仆射、宣武军(汴州)节度使。那时宣武军节度使韩弘已经到长安入觐唐宪宗了。张弘靖取代韩弘后,用政宽缓。不久幽州的刘总累次请求回归宫阙,并恳切请求让张弘靖代替自己,唐宪宗因此下制加授他为检校司空平章事,出任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


张弘靖进入幽州时,蓟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夹道观望。河朔军的将帅大多亲冒寒暑,和士卒同甘共苦。主帅从不张开华盖和安于乘舆,一般不和士卒们有明显区别。张弘靖久居富贵,又不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所以在三军将士众目睽睽之下,让人用肩舆抬着进入范阳城。蓟人颇感到惊骇。张弘靖觉得安禄山和史思明之乱,始于幽州,便想一开始就完全革除那里的习俗,于是发掘了安禄山的墓,毁掉他的棺柩,结果让幽州民众更加失望。他的从事中有韦雍和张宗厚一帮人,又都是些轻率放肆,嗜酒如命的家伙,经常夜饮醉归,烛火满街,前后呵叱,干些蓟人所不习惯的事。韦雍等人还经常谩骂官吏士卒,骂他们是反虏,还跟军士们说:“如今天下无事,你们能挽开两石的强弓,还不如认识一个丁字。”军中以意气自负,因此对他们深为痛恨。前节度使刘总回归朝廷后,唐宪宗赐给幽州将士一百万贯钱,张弘靖留下十万贯充当军府杂用。蓟人更加不胜愤慨,于是相率反叛,将张弘靖囚禁在蓟门馆,然后拿下韦雍和张宗厚他们一帮人,全都杀了。后来有个叫张彻的官员从远方出使回来,经过范阳。军人因为他没有过失,起先不想加害于他,便把他安置在馆中。张彻不知道他们的愤怒,便追问张弘靖在哪里,还大骂军士,结果被乱兵所杀。次日,卢龙军的官吏士卒稍稍自悔,便前往馆舍,请求张弘靖重新为帅,并愿意改过自新而奉戴他。请求了三次,张弘靖都没有回答。军人于是互相议论道:“相公不说话,分明是不肯饶恕我们。军中岂可一日无帅!”于是便拥戴前卢龙主帅朱滔儿子朱洄为兵马留后。朝廷接着任命朱洄的儿子朱克融为幽州节度使,然后将张弘靖贬为抚州刺史。没多久,他升迁太子宾客、少保、少师。这时他病故,终年六十五岁。


六月二十七(乙巳,旧唐书误作己巳),浙西洪水冲坏太湖堤堰,大水进入州城,冲走了居民庐舍。


六月二十九(丁未),唐敬宗任命吏部尚书赵宗儒为太常卿,兵部尚书郑絪为吏部尚书。


张韶作乱时,马存亮立功最多,但他不居功自矜,甚至还主动交出军权,请求出朝任职。秋七月初,唐敬宗任命马存亮为淮南监军使。


秋七月初二(己酉),睦州和清溪等六县下大雨,山洪暴发泛溢,冲走了城镇居民的庐舍。次日(庚戌,旧唐书误作庚辰,七月无庚辰),唐敬宗任命前河中节度使郭钊为兵部尚书。七月十一(戊午),太子宾客许季同去世。


七月十四(辛酉),朝廷派人疏通灵州的特进渠,在那里设置营田六百顷。七月十八(乙丑),郓、曹、濮三州因暴雨造成河水泛滥,损坏了城墙和庐舍。两天后,唐敬宗下敕,因为谷价昂贵,所以规定原来百官俸料内的一半本给布匹,今年改给谷粟,以每斗折钱五十文计算。


七月二十四(辛未),唐敬宗任命大理卿崔元略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夏绥节度使李祐入朝成为左金吾大将军,并于七月二十五(壬申)进献一百五十匹马(《旧唐书》作二百五十匹马),但被唐敬宗谢绝了。两天后,侍御史温造在朝堂当场上奏弹劾李祐,指责他违敕进奉。李祐匆忙走出朝堂,在殿外待罪。唐敬宗下诏原宥了他。李祐跟人说:“我当年半夜进入蔡州城拿下吴元济时,都没觉得害怕。今日却被温御史吓破了胆!”


同时,襄、均、复等州汉江泛滥,冲走了百姓的庐舍(《新唐书》作夏季)。


七月二十九(丙子),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上奏说:“根据诏令,本道应当制作二十具盝子(小型妆具),估计得用银一万三千两,金一百三十两。昨天已进献两具,共用银一千三百两。本道库存的现银不到两三百两;经过百般努力到市场征收钱税,才制作了这两具盝子。臣本道唯有留使钱五万贯,每件事情都得节俭开支,还欠十三万贯。臣如果按惯例不予奏闻,臣将辜负陛下对观察使的信任;如果对民间分外要求,又怕有损陛下仁慈节俭的美德。还希望陛下让宰臣商议,做出决定,让臣得以上不违背陛下的要求,下不拖欠军政的需求;不给民众带来困疲,也不招致百姓的怨恨。”当时有取消进奉的诏书,所以李德裕上了这道奏折。


要想知道唐敬宗后来的事,请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