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闲侃画家(7) --- 和共产主义搅和在一起的画家

(2017-04-05 09:02:56) 下一个

全名Diego María de la Concepción Juan Nepomuceno Estanislao de la Rivera y Barrientos Acosta y Rodríguez,墨西哥画家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 1886-1957),

自画像 

里维拉出生于墨西哥中部,父亲是教师。他三岁就开始在墙上涂鸦,父母不但不制止他,还在墙上挂上黑板供他瞎画。他很快显示出早熟的艺术天赋,10岁(也有说12岁)时进了墨西哥城的艺术学校,1906年在该校的年度展览中展出了自己的26幅画,后来获得了出国留学奖学金。也有说他16岁时参加学生罢课被驱逐,后来恢复学籍,但他没回去,开始工作自立。眼看着儿子的绘画生涯要玩儿完,已是学校视察员的老里维拉帮助他获得了该奖学金。总之是里维拉获得了出国留学奖学金。

里维拉1907年初去了欧洲继续学习绘画,先去了马德里,以那里为基地,在英、法、比利时荷兰游学,1909年去了巴黎。那年代,巴黎的画家圈儿正开始立体主义,领头的是毕加索等人。里维拉也卷入其中,还受塞尚的画的影响,向后期印象派靠拢。

但是据里维拉本人说,周围画家中唯一给他印象最深,“能够搅动我神经”的画家是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 1844-1910)。卢梭这主儿自学成材,被归为后印象派,但其实有个词定义他那种画风:“素人艺术”(Naïve art),其实就是未受过正规训练,没那么多讲究,画风跟谁都不一样,十三不靠:

卢梭:猛虎吃食(The Repast of the Lion1907

尽管里维拉后来的画风的确和卢梭更接近,但那时可不是那样,还在转着圈地模仿满大街地找北。 从1913年开始,他走上了“立体主义”的路子,还是“水晶立方体主义”(Crystal Cubism),简称“水立方”。

下面这幅是他画家圈里共享画室的朋友,莫迪里亚尼(Amedeo Modigliani, 1884-1920)那年画下的他的鬼样子:

莫迪里亚尼:Portrait of Diego Rivera, 1914

他在巴黎广交朋友,其中多是俄国人,主要原因是他有两个俄国情妇。这是他1914年画的“两个女人”(Two Women, Portrait of Angelina Beloff and Maria Dolores Bastian), 画名中的Angelina就是他的情妇之一 ,俄国艺术家,1909年在布鲁塞尔认识,比他大七岁,他们算是Common-law婚姻,可以说是他的妻子,

两个女人(Two Women, Portrait of Angelina Beloff and Maria Dolores Bastian,1914)

1916年,他妻子生孩子了。这是他当时画的“母爱”(Motherhood Angelina and the Child Diego,1916),也显示了他当时的画风,

Motherhood,Angelina and the Child Diego,1916

那孩子病得厉害(第二年就死了),他不满意孩儿他妈对孩子的照顾,把孩子带走交给之前一年与他开始有一腿的比他小六岁的另一个俄国画家情妇Marie Bronislava Vorobyeva-Stebelska照看。后者几年后生了女儿,但都没把她算作是画家事实婚姻的另一个妻子。

那两年里维拉是忙得焦头烂额(知道一夫多妻不好玩了),和朋友都断了联系,还和原本是朋友的毕加索闹翻了:他认为老毕偷的他的画的构思。这是他画得“Zapatista风光”(Zapatista Landscape, 1915),也名为“游击队”(The Guerrilla),被认为是他立体主义的主要作品,画家自己说是他那时“墨西哥风格最忠实的表达”:

Zapatista风光(Zapatista Landscape, 1915)


里维拉认为毕加索下面这幅 “坐着的男人”(Seated Man, 1915-1916)偷了他的技法,

毕加索:坐着的男人(Seated Man, 1915-1916)

此画原名“坐在灌木上的男人”(Man Seated in Shrubbery)。里维拉认为老毕抄袭了他的画树叶子的方法,在画家群里到处散,搞得一时画家们都对老毕紧闭画室。上面的这幅画是老毕受此惊吓后修改过后的,连画名都改了。

里维拉说老毕偷了他不只一幅画的画法。毕加索的“学生和报纸”(Student and Newspaper,1913-1914),和里维拉的“吃午饭的水手”(Sailor at Lunch,1914),

                              毕加索: Student and Newspaper,1913-1914            里维拉:Sailor at Lunch,1914

看着也有像的地方,是谁偷了吗?

Texas州Dallas的Meadows Museum,今年八九月份要办一个展览:“Picasso/Rivera: Still Life and the Precedence of Form”,其中同时展出毕加索和里维拉同在1915年各画的另一幅画:毕加索的“静物风景”(Still Life in a Landscape, 1915)和里维拉的“静物灰碗”(Still Life with Gray Bowl, 1915),

毕加索:静物风景(Still Life in a Landscape, 1915)

里维拉:静物灰碗(Still Life with Gray Bowl, 1915)

借这个“偷”的话题,还要讨论这两幅构图类似的画,看热闹不怕事大,不知会说点儿什么?

这是他1917年画的“窗前的刀和水果”(Knife and Fruit in Front of the Window, 1917),学塞尚,什么都斜着,

窗前的刀和水果Knife and Fruit in Front of the Window, 1917

后来里维拉对“立体主义”就没了兴致,不玩儿了,什么形状的主义都不玩了。

1921年里维拉海归了,次年初,在墨西哥城著名的国立预备高中(National Preparatory High School)完成了一个政府资助的墨西哥壁画项目,那是他的第一幅实验性的壁画。同年中他结婚了,小九岁的第二任妻子Guadalupe Marin是模特和小说家。那年晚些时候他加入了墨西哥共产党,还进入了中央委员会。他这一年活得充实,画画,结婚,入党,提干,一点都不耽误。

他作画的学校里一位年轻女学生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 1907-1954)被画家吸引,晃来晃去地挑逗他,还开一些肢体接触的玩笑,故意试着引起画家妻子的嫉妒心,若干年后还真成了画家的下一任妻子。

里维拉很快地把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卢梭的十三不靠主义,以及墨西哥土著阿兹台克(Aztecs)形式融合到一起,形成了自己新的风格。再同时他也证明了自己是一位多产的画家:从1923年开始到1927年,他完成了教育部的124幅壁画,外加其他一所学校的不少壁画。他成了著名的壁画家。

1927年,苏联庆祝十月革命十周年,邀请这位无产阶级的壁画家,去为莫斯科的红军俱乐部作壁画。但是里维拉在苏联每时每刻都觉得不舒服,尤其是见到斯大林的时候。他用很嘲讽的口气描述了他们一行人被接见时斯大林出现的场面:“……,斯大林同志在一群圣徒和崇拜者面前装腔作势”。苏联方面发现他主意太大,不好打交道,1928年里维拉就奉第三共产国际拉美秘书处之命回国了。

他回国后,又见到了那位多年前被他吸引的年轻21岁的女学生卡罗,第二年两人就结婚了。就是结婚的同年,里维拉被说是卷入第三国际内部的左翼反对运动,反对苏维埃,反正是一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说不清的烂事,被墨西哥共产党开除了。新娘婚前已加入了共产党,还比较狂热,后来还参加了第四国际(好在画家被党开除了,要不在家还得接受共产国际的指令)。

没了党籍没关系,东方不亮西方亮,一技在身爱谁谁,黑了南方有北方。当年底就有美国驻墨大使委托他画画。第二年(1930年)他接受委托带着妻子先到了旧金山,为那里的股票交易所和加州艺术学校画了壁画。1931年。纽约市的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为他办了个人回顾展。

之后带着妻子杀奔底特律,当时的福特汽车公司老板出资,委托里维拉为底特律艺术学院作壁画,主题是福特汽车厂革命性的装配线。画家被现代化生产惊呆了,他在去过的其他和自己的国家从未见过。他用了八个月画了两幅大型壁画,加班加点,每天工作15小时,累瘦了100磅。但是他给助手们的薪水很低,还引起了他们的罢工。

北墙壁画:Detroit Industry North, 1932-1933

南墙壁画:Detroit Industry South, 1932-1933

这两幅画完成后引起抗议,批评家认为壁画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神职人员谴责壁画是对宗教的亵渎,新闻界评论说壁画庸俗、非美国的。壁画揭幕后,当地宗教界要求把它们毁掉,只是由于委托人和艺术学院院长的坚持才保留了下来。到了50年代,艺术学院在那里竖了块牌子,上面一开始就这样写着:“里维拉的政治和他的宣传诉求是可恶的,让我们直截了当地看看他在这里做的事情吧…”

底特律之后,画家一个回马枪又到了纽约市,为新落成的洛克菲勒中心的RCA大楼作壁画。画家为自己之前的一系列成功,包括不断地作,挑衅人们的容忍度而忘乎所以,这回在画上画了列宁,还有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托洛斯基:

Man, Controller of the Universe, 1932

局部 1:列宁在1932

局部 2:托洛斯基,恩格斯,马克思

他的画还没画完就又引起外界抗议被叫停,报酬按合同完成一分没少,但是这幅画被遮挡,然后被毁掉。由于这事,原定的芝加哥的壁画委托也被取消了。

画家在纽约市恋恋不舍地晃悠了一阵,为一个工人学校和一个托洛斯基中心画了些画后,不得不无可奈何地被形容是夹着尾巴地回国了。这次纽约惨败后,直到1943年他都没接到任何政府方面的绘画项目。最好的一个项目也就是为墨西哥城的一家旅馆作画,还是来自他的老资助者。但是他又越界了,画作在没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下被修改和谐了,墨西哥的法律比美国的更严格。

1937年里维拉成功地请愿墨西哥政府同意流亡的托洛斯基夫妇到墨西哥,而且还把自己的房子让给托洛斯基夫妇住,再而且妻子出轨成了托洛斯基的情人,直到法国超现实主义教父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 1896-1966)1938年到墨西哥,道岔才又转了轨。

也别怨做妻子有外遇,画家早在从美国回来后,就和小姨子搞上了,这可和其他外遇不一样,妻子是伤透了心。然后她自己也就绯闻不断,他和她二人就在外各遇各的了。1939年终于离婚,没想到1940年底他俩又复婚了,据说是卡罗的健康止不住地恶化,需要有人照顾,又据说是卡罗的美国医生撮合。尽管复婚,他和她各自的婚外情还是继续,有增无减。

1940年托洛斯基被暗杀,墨西哥警方还一度怀疑里维拉卷入其中,原因是他在之前曾与托洛斯基发生争吵。被开除出党后,里维拉一次次地向党表忠心,承认错误,希望回到党内,但是一次次屈辱地被拒绝,原因之一是他曾画过一幅很不恭敬斯大林的画。为了染红自己,在1952年被邀请作画参加巴黎的墨西哥展览时,里维拉借机画了一幅亲斯大林反西方的画。墨西哥政府担心刺激法国政府而拒绝了他的那幅画,但他的画得到了法国新闻媒体的叫好。

思想改造的不错,1954年,伟大的党妈妈终于敞开怀抱重新接受了他。不过同年早些时候,他妻子去世了。第二年,里维拉与其出版代理结了婚,掰掰手指头,应该是第四任了。

里维拉祖上是西班牙的犹太裔,在历史上被迫转信了天主教,到了他这里,成了无神论者了。他曾经为一家旅馆的餐厅画了这么一幅画,

阿拉米达公园周日下午之梦Dream of a Sunday Afternoon in Alameda Park, 1946-47

画中间是墨西哥艺术中的重要形象“卡特里娜骷髅头”,最初其创作于1910年代的一幅插图,其作者就是画中骷髅头左手边绅士打扮的那位。骷髅头右手牵着的那个男孩是童年版的里维拉,后面的女子是他的妻子卡罗:

局部 1:mini里维拉和妻子等

画里面还画了墨西哥历史上众多的著名人物。在下面这部分画中,那位高大上的男子是墨西哥十九世纪一位著名的无神论者,他手上的那页纸上有一句:“Dios no existe”(上帝不存在):

局部 2:God Does Not Exist

这幅画作完成后,委托方要求画家把那句话去掉,他坚持不改,结果那幅画就一直不被展示,直到九年后,画家还是同意把那句话去掉,但他嘴硬,说宗教是集体神经症。

里维拉为了无神论信仰与教堂冲突,然后还得妥协,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与现实社会冲突,画的画不被认可,但又受不了共产党的思想控制(要是在苏联,早毙得过了)。再说了,他在底特律作画剥削助手的时候,就没算算拿了多少“剩余价值”?他以为共产主义那么好玩?还有那共产党是他玩得了的吗?不知墨共现在还有木有?是不是都已转战美国争取非移权力了?

里维拉和最后一任太太结婚后,同年就查出有癌症,1955年底去苏联治疗后回国。1956年全墨还有活动祝福他70岁生日。第二年心绞痛,去见马克思了。

顺便一提,一旦美墨边境的墙修好,那可是画壁画的好地方,翻不了墙可以作画,一不留神里维拉就再世了也保不齐(几千英里长的壁画,想想都激动,画好之后,该轮到美国人翻墙了)。

再顺便一下,除了上面提到的达拉斯的博物馆下半年将举办展览外,洛杉矶博物馆LACMA已经和老毕和里维拉干上了,从去年底到今年5月初,那里正在展览:“Picasso and Rivera: Conversations Across Time”。

 

谢谢阅读,欢迎指教:-)

本文在“世界风情”论坛的连接:http://bbs.wenxuecity.com/travel/538228.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acme 回复 悄悄话 对于我这样爱读的不觉其长,读了过瘾是享受
随心时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你再把我吓着!其实我是特别希望那些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人们能够都聚到一个地方搞他们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怎么阶级斗争都可以,只要别输出革命就行。这样,大家的日子都好过。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图片看完了,有的挺搞笑,也挺反动的
随心时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为写而写' 的评论 :
“百年孤独”一直如雷贯耳,可惜一直没读过,哪天看看。
随心时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说的正是,有朋友就说写得太长了,这篇可能是我侃画家最长的一篇,我发之前还都删了一些了。感谢你的评论,如果读完了就更感谢了:-)
为写而写 回复 悄悄话 这些画让人想起《百年孤独》。画上的妻子好像Frida。边境筑墙画壁画是个好主意:)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太长了,谁读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