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沙湾古镇

(2020-10-09 13:56:02) 下一个

喜欢古镇,喜欢古镇的安详宁静,喜欢古镇的从容淡泊,喜欢漫步在古镇的小巷里,喜欢徘徊于古镇的老屋间,倾听自己的脚步声中,传来时光荏苒的回响,那份远离世俗,是最好的心灵小憩。

只是现在的很多古镇里,每个窄巷街廊中,都弥漫着浓郁的商业气息,各处亭台楼阁上,都充斥着游客的嘲杂喧嚣,找不到一丝宁静质朴,看不到一点缱绻慵闲,让我每每感到一份失落和黯然。然而我还是追逐着古镇的身影,跟随着游人的脚步,希冀在某个古镇的幽巷深处,邂逅心目中的古镇风韵,体验那味清新纯净,领略那份静美绵长,如沐春风,如逢甘露,岁月静好。

岭南在唐宋年间是荒蛮落后的烟瘴之地,韩愈,苏轼都曾经流放至此。在两宋更朝换代,兵荒马乱的时期,通往岭南的古老驿道上,常常挤满了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逃难人,他们来自中原的各个阶层,长途跋涉到岭南,来寻找可以活下去的安家之地。深圳西北100多公里广东番禹,有一个沙湾古镇,始建南宋,那里最早的村民,大概很多是那些逃离战乱的中原人。

在沙湾古镇,我第一次见到蚝壳墙,这是岭南珠三角一带会看到的独特建筑。蚝壳墙是把生蚝壳拌上黄泥,红糖,熟糯米,一层层堆砌而成。据说这样的屋子冬暖夏凉,坚固耐用,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很受大户人家的青睐。沙湾古镇有几处这样的蚝壳墙,时间最久的有200年的历史。密密麻麻的蚝壳,排列得整整齐齐,有如青砖,可是表面又凸凹不平,粗糙锐利,远远望去,宛如一幅可以看出3D图像的灰色立体画。建筑蚝壳墙的蚝壳都很大,比今天看到的蚝壳大很多。很想知道,沙湾的先祖是从什么地方,收集到这样巨量的蚝壳。也许那时生蚝是岭南人的日常,犹如江南的米饭,北方的馍。

沙湾的建筑特色不仅有蚝壳墙,还有独特的“镬耳墙”,镬耳墙是高高耸立在房脊两边的山墙,状似铁锅的耳朵,造型堪称优美独特。岭南建筑的另一风格是用石雕和砖雕来装饰廊柱,台阶和窗棂,很有美感。沙湾古镇最大的乡村祠堂的留耕堂,是富甲一方的何家宗祠。面积有3千多平米,镬耳高耸,蚝壳砌墙,雄伟大气。宗祠内部的石刻,砖雕,灰塑,精美古扑,美轮美奂。最让我着迷的是,月台下面的大理石基座石刻,远看高雅大气,近看生动逼真。

何家先祖1233年来到沙湾,家风崇尚诗书,碑坊门额上悬挂着“诗书世泽”的牌匾。何家在北宋政和年间,何棠,何栗,何榘三兄弟高中进士,人称何家三凤,碑坊门额内侧的牌匾“三凤流芳”,就是纪念这件让家族自豪的大事。宗祠前面是一片很大的青砖广场,广场前有一池塘,靠近池塘的地方,立着石头的旗杆碑座,上刻科举中榜的名字,旗帜随风而去,座石犹在。这些旗杆碑座形象生动地告诉我,金榜提名是一件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难怪范进会发疯。

沙湾古镇文化气息浓郁,穿过留耕堂旁边的一条小巷,就会看到一个三层六角的“文峰塔”,这是沙湾古镇的”孔庙“,古时沙湾村民的孩子开冬学时来叩拜的地方。文峰塔下,是明代进士何子海的故居,冠名”古镇书斋“。沙湾古镇不仅有进士三凤,还有音乐三杰,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经典的广东音乐《雨打芭蕉》就是出自沙湾何家何博众之手。从古镇回来,特意重听一遍《雨打芭蕉》,明快清丽的曲调,仿佛是雨打芭蕉时,无比美妙的自然之声,令人轻松惬意。不知道王维为何会有“雨打芭蕉叶带愁”的诗句,是心境吧。

岭南历史悠远,地域风情独特。沙湾古镇没有小桥流水,舟影波光,和江南古镇的风格迥然不同,然而其神韵却是颇为相似。排排老屋静静地守候着无尽的日升月落,青石板路撒满了锈色的时光斑斓。漫步在幽窄安静小巷里,徘徊于蚝墙镬耳的写影下,一株老树,几缕青藤,忽然就有了时光穿越的感觉,仿佛看到了如风的情感,如水的容颜,如歌的岁月。

庆幸沙湾古镇没有被商业大潮完全吞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原上草2017 回复 悄悄话 10多年前到南村的余荫山房,提起与邬家有点渊源,(那是我外婆的外家).工作人员不但不要我们买票,还请我们喝姜汁撞奶.也不肯收钱.不过如今大概没这回事了,一切向钱看.
渺渺炊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是不是最典型的中国人都在岭南不知道,但是宋朝的确发生了大规模的移民潮,岭南因此发展起来,还形成了有特色的岭南文化。
渺渺炊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wan' 的评论 :沙湾何家的后代呀,久仰。去过沙湾,见过留耕堂,才知道何家的财富,兴旺和向学的家风。可惜这一切都嘎然而止。
这些古镇没法用最原始的面目见人,因为不具备接待游客的条件。修缮是必须的,但是要有规划和目标,不要把古镇修成假古董。
记得是四川大佛的旁边,新修了一个洞,里面都是各种佛,买票入内的寥寥无几,其实游客不仅仅是看佛,更重要的是体验千年,现代的技术,什么样的佛做不出来呢?
同样,古镇要修缮,不然不能吸引游客,但不能修得失去了时光的斑驳,那样的话,就没有游客了。
原上草2017 回复 悄悄话 沙湾何,有仔唔忧冇老婆。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据说中国最典型的中国人在岭南,因为宋朝之后,中原人南迁了,为了躲避北方战争。比利时的国菜是mussels on Brussels 也是令人费解,那地方没有出海口,却是海鲜著称。写的好,有机会去看古城:)
cawan 回复 悄悄话 所谓沙湾古镇是近年返修的假古董。 我们家的祖屋在镇中心清水井附近的鸡(未成肉)巷, 大跃进的时候被拆掉建成百货店, 现在又重建, 成了博物馆 ---LOL。 现在进古镇要收门票吧? 连我们这些沙湾何的后人也不例外。我三伯爷的故居在庐江道上(他家的蚝壳墙被有机玻璃罩起来了, 附上讲解), 是沙湾第一家点上电灯的。 小时候去探望他的妹妹四伯婆(她是自梳女), 吃她自己制作的陈皮。。。俱往矣, 现在要进去也要买票, 2016年的门票是五元人民币。据族谱记载, 沙湾何来自中原的韩国被秦灭, 一路辗转南下, 在南雄珠玑巷和广州白云山下的同和停留过。留耕堂用公田的收入办学, 49年前族人的适龄儿童都是免费入学, 包括女孩。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沙发,先占座,下午回来再看:)就喜欢古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