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如海

写情,您写得过我吗?
正文

命运的两极 ---李商隐和晏殊的故事

(2015-05-06 18:25:12) 下一个
命运的两极

---李商隐和晏殊的故事

先看看下面这些句子, 我们中国人大多耳熟能详。这些优美而伤感的诗句的作者都是李商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再看看这些诗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些句子也很美, 但有着富贵闲愁,淡淡的但是华丽的伤感。

我很早就对这两个人感兴趣,不仅是他们的诗歌作品,更是他们迥然不同的人生。两人都是诗人(词人),但他们好象走在命运的两极-一个是命运多舛,另一个却是荣华富贵. 真正是同行不同命。

我的老师说李商隐是才命相妨,这个评价太恰如其分了-作为诗人,李商隐才华横溢,但他的个人命运却令人感叹。李商隐是一个忧郁的诗人,似乎他一生从没有开心过,李商隐为什么“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呢?这得从三个方面说起:时世,家世,人世。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代本身就是令人伤心的时代. 再说家世, 用李商隐自己的话说就是: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极其孤苦冷清。从他的身世来看, 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归里。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艰辛。因此李商隐的人生感慨就形成地特别早,持续地特别长. 李商隐的内心是特别的内向,又特别地软弱. 但是李商隐的所有的这些身世、家事、时世的不幸聚集一身,也给他诗歌的创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什么影响呢?李商隐的诗歌更多的由人性的表达,因为他是个内向的人,也是个软弱的诗人所以也是一个有更多关于生命思考的人. 李商隐对人性的解读是非常深刻的.比如说《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

-写什么呢?生命的珍贵和活跃,是以必然的不长久为代价的.
生命的来龙去脉又都是生命本身难以知道的,由此我们就可知,生命的底色注定是悲伤的.诗人表达生命的终极悲伤,诗里面说“何事”.“何事”这二个字,不仅仅是“周穆王已经"死”的委婉说法,它还是有关生命结局的真正设问-你说一个人,能把人的悲伤写得这么温文敦厚, 你不觉得李商隐实在是诗中的高手吗?

我们再来说说晏殊. 晏殊十四岁就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五十年间仕途均为平稳,
所以被称作叫“太平宰相”.他一生几乎就没有什么贬谪之类的事.十四岁就以神通入试,五十多年的仕途生涯都很平稳,最后官至宰相.真是仕途畅通.一个人仕途畅通,会对他的文学创作会带来影响.晏殊诗歌没有他的词出名.晏殊在文学方面最出名的是他的《珠玉词》.今天《珠玉词》留下了139首.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上是属于富贵闲雅,符合晏殊五十多年仕途畅达的这么一种人生履历.顺便要谈到的是,晏殊的139首词,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里面大量的是寿词,就是写歌女或者家人怎么给他祝寿. 为什么晏殊这么喜欢人家给他祝寿呢?其实这恰恰折射出晏殊有一种死亡的恐惧意识, 为什么?对于封建时代的文人来说,做官 做高官是他的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可是他现在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那么为什么他还那么担心呢?我们说,人当什么都有的时候,就想长期地拥有它.可是人的生命不是由自己掌控的,而至于什么时候死,又是不能事先预知的,所以他时常有一种担忧,为什么他总是喜欢歌女给他祝寿呢?就害怕自己哪一天生命骤然截止,
而不能享有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所以总是希望人们祝自己长寿.我们总是在他的词里面读出
淡淡的忧伤,为什么有这淡淡的忧伤?人生短暂、富贵难存的淡淡的哀伤, 是他身居高位 幻想长期拥有, 而又恐惧哪一天失去的一种典型的心理折射.

李商隐和晏殊,不同的人生故事。我个人更喜欢李义山,因为他的词更细腻, 更富有哲理, 更能引起共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