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七干校(三)千里拉练去安源

(2015-05-07 09:17:45) 下一个


因为毛主席有关于野营拉练的最高指示,徒步行军拉练在小学也是经常事。干校的五、七小学曾组织我们去革命圣地井冈山参观拉练。因为路途遥远,我们先乘车到达三湾村,然后沿着红军的脚印行军。解放牌大卡车光板的车斗里几十个学生晃晃荡荡,颠颠簸簸,中午时分到达永修县城,跟着老师在街上一家饭铺吃午饭,米饭和鸡蛋炒丝瓜,好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那叫一个香啊。

 傍晚到达三湾,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村口有一颗大树,据说毛主席曾在树下指导秋收起义部队改编,政治课课本上说 这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村边有一条河,很清澈。从这里我们开始徒步行军, 经过古城、宁岗、茅坪 黄洋界等地,最后到达茨萍。每天背着背包行军, 边走边听老师讲故事,跟着老师摘花摘草,夹在笔记本里做标本。 一路参观了许多毛主席故居纪念馆,记得黄洋界上有一座小小的纪念亭,当时是林彪题字,相信早已经不在了。在茨萍招待所,我们吃到红米饭和南瓜汤,亲身体验“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的红军生活写照。

与井冈山行军相比,去安源的行军要艰苦得多。毛主席早年曾在安源煤矿从事工人运动,所以安源也算革命圣地,文革时期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风靡一时,还印成邮票。那一年毛主席指示全民冬季野营拉练,我们当时小学五年级,也跟着干校大部队 (工农兵学员为主) 徒步行军一个月往返跋涉约两千里到安源朝圣。全部行李都自己背着:一床被子,两件换洗衣服打成背包,背包后面插一双解放鞋,扣一个脸盆。挎一只行军水壶,一只黄挎包,里面放一个饭盒,及牙刷毛巾等物。 我们晓行夜宿, 中午吃带的干粮,休息时方便以公路为界男左女右。夜晚在地上铺些稻草, 两人一组,一人的被子铺,一人的被子盖, 棉袄脱下来当枕头。那时年龄小,还有人因白天行军过于疲劳,夜里睡得太死以至尿床的。除了正常的行军外,还常常有急行军,昼夜行军等等花样, 以求在最艰苦的环境下考验革命意志。一般每天行军七八十里地,昼夜行军要走一百多里。急行军三十里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喊着毛主席语录:
下定决心, 不怕牺牲, 排除万难, 争取胜利! ” 现在的同学们别笑,这就是那年月的精神胜利法。

顺便提一句,那一年B 大成立鲤鱼洲草棚分校,招收工农兵学员,出于支援世界革命的考虑, 东、西、俄三个外语系招收的全部是解放军学员, 军事输出革命的理念,可笑不? 但当时人们的思维确实如此。 那年月解放军地位极高,所以东、西、俄 的队伍走出来一色的绿军装,特别神气, 是我们行军队伍中的一景。 在安源参观毛主席活动纪念馆, 一位女讲解员声音极细、极尖、极高,拖着颤音,一句“日-------------------,日------------------”颤颤悠悠, 至今余音绕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