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金头脑

徐志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笔。天马行空,喜欢写作。阅读历史、地理等知识,追寻探险背后的故事。曾上电视参加益智类竞赛节目-金头脑,并夺得月优胜。这就是我,一个爱好广泛的小伙子。
个人资料
正文

北极系列(3)香港96年TVB北极探索节目(上篇)

(2022-01-15 23:42:28) 下一个

最近,在网络上找到了1996年TVB的极地探索节目“北极追踪”。该节目由帅哥罗嘉良、黄智贤主持,可以说是我的童年回忆。里面的冰海探险、到达北极点、格陵兰冰山等情节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中,让我自小就对北极念念不忘。

首先,播放一下这个节目的主题曲“极地无限”,由黎明主唱。这首歌在网上很难找到,有网友据说已经找了二十年。


歌词如下

茫茫雪野冰天不散 , 遙遙百里多少驚歎 , 文明遠去就像勇闖極地無限

前行縱有風雪阻隔, 沿途有你不管多冷, 寒流掠過像夢裡又像夜裡天藍

不艱難, 總會攀過這冰山, 不會感到我孤單; 忘掉時間, 心裡的暖火從未怕難

我找到的“北极追踪”的视频都在B站,共四集。视频的质量还行,也有中文字幕,就是在音频上把粤语原声和普通话解说混在一起,建议观看的时候把音量调低、甚至静音。

这一篇先讲前两集,下一篇再讲后两集

第一集(B站上的P3)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x411b7Sx?p=3?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TVB的极地探索节目“北极追踪”摄制组终于在1996年三月正式从香港出发,前往北极。该团队由主持人罗嘉良、黄智贤带队,随团人员除了TVB摄影师、后勤保障人员外,还有曾到达过北极的香港极地探险家李乐诗女士、以及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鄂栋臣教授等专业人员。

TVB团队从香港出发,经加拿大埃德蒙顿转机,再乘坐民航飞机到达加拿大北部的雷索卢特(Resolute),正式进入北极圈(约北纬66.5度)以内。

雷索卢特位于北纬七十四度,约有两百名居民(绝大部份为因纽特人),是加拿大康沃利斯岛上的最大居民点。

当地也是很多北极探险队所钟爱的前进基地。加拿大当局在当地储存了大批北极探险装备,小至睡袋、单人用雪橇;大至雪地摩托、雪车、雪地拖车等重型装备,可供探险者们租用。当地还有可在跑道及冰面起降的雪地飞机可供租用,TVB团队就租用了两架这样的飞机,前往格陵兰和北极点。


 

TVB团队在雷索卢特的旅店里住了几天。室内的温度是摄氏二十度;室外的温度是摄氏零下四十度,他们需要穿上六件衣服和四件裤子,共十几公斤重的衣物,用来保暖。

在当地期间,TVB团队遇上了从瑞士飞过来的北极探险队;他们带来了在瑞士养大的阿拉斯加雪橇犬,准备驾驭狗拉雪橇前往地磁北极(地磁北极的位置每天都不同,1996年时的位置大概是在康沃利斯岛西北方向数百公里外的冰海上,北纬79度左右)

下图为地磁北极的位置变化


 

但直到TVB 团队离开雷索卢特,瑞士的北极探险队仍为动身。后来才知道,他们从瑞士带来的雪橇犬无法适应当地的环境,在白茫茫一片的冰海上难以辨别方向,导致他们只能在当地租用十几辆雪地摩托来替代狗拉雪橇的工作。


TVB团队在雷索卢特时,曾与当地的因纽特人有过接触和交流。据资料显示,因纽特人在一万年前从亚洲经白令海峡来到北美,后来因为不敌印第安人只能留在北极地区渔猎。印第安人把他们称为“爱斯基摩人”,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带有贬义;他们自称是因纽特人,即因纽特语中“人”的意思。

几千年来,因纽特人一直在北极生活,他们住在冰屋里,日常则在冰海上捕猎海豹、极地狐等中小型动物。外界对因纽特人的详细记录始于十九世纪,热情好客的因纽特人在十九、二十世纪帮助了很多极地探险家适应北极的生存生活方式。

二十世纪下半叶,加拿大政府帮助因纽特人建造木屋、学校、超市、邮局等现代化设施;很多因纽特人也不再坚持祖先的传统。现在大部分加拿大因纽特人都居住在政府几十年前建成的木屋里,每个月只需付很低的租金。这些木屋也相当坚固、耐用、舒适,只是在冬天下大雪时要留意大雪会不会把窗户、房门堵上,或者把屋顶压塌。

TVB主持人还与当地几位仍在坚持传统的因纽特猎人一起乘坐雪橇前往冰海狩猎海豹。

在北极冰海中,狩猎海豹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海豹一般会在冰层较薄的海中活动,这样它们可以随时透过冰缝或者撞开薄冰进行呼吸

针对这一特点,因纽特猎人会在冰层较薄的冰海中寻找海豹呼吸的洞口,一旦发现海豹浮出水面呼吸,则用带钩的枪把海豹猎杀。但这样也会增加冰层断裂,猎人跌入海中的风险。

在第一天的活动中,TVB摄制组捕捉到因纽特猎人在冰海中发现一个疑似海豹用来呼吸的洞口。他们趴在冰层上等了十五分钟,没有任何发现。在赶往下一个海豹活动区域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北极熊的脚印。


据因纽特猎人们判断,这些脚印应该出现在当天上午。那头北极熊的身长大约有三米。

由于全球暖化和北极海域的污染,导致北极熊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存的北极熊已经面临绝种的危机。北极熊主要以海豹、北极狐为主食,但在饥饿时也会攻击人类。现在全球北极熊的数量估计不超过三万头。

尽管猎人表示追踪北极熊会有危险,TVB摄制组仍希望能拍摄到北极熊。因此猎人们枪膛上弹,带领TVB团队在冰海中寻找北极熊;一旦发现北极熊危胁人类,则会实弹射杀(这么做似乎毫无道理。人类主动前往北极熊的地盘去寻找对方,还要随时准备射杀对方?)

找了半天,没看到北极熊的身影,只看到疑似被北极熊猎到的海豹的血迹。顺着血迹,大家来到一处冰洞中;猎人们爬入冰洞中,没有任何发现。稍后,大家在几百米外看到一头北极熊的尸体,估计它早已被其他猎人射杀。

几天后,TVB团队乘坐早前提过的雪地飞机,离开雷索卢特,飞往格陵兰的伊塔村。伊塔村位于北纬77度的格陵兰西北海岸,附近海面上三四月份时海冰的厚度超过三米,完全可以承受雪地飞机起降。TVB团队的飞机遂在冰海上降落。

下图为雷索卢特(左下角)和伊塔村(红点处)的位置。


伊塔村的居民自称为“格陵兰人”,他们是一千多年前从加拿大迁移到此的因纽特人的后代。他们和在加拿大的同胞的生活方式稍有不同,相同之处是一样热情好客。

一年之中大概会有两百名外来者造访伊塔村。TVB团队则是1996年第一批造访伊塔村的北极探险队。当他们的飞机在冰海中停稳后,只有六百名居民的伊塔村(TVB节目中称为1600名居民,疑为口误),几乎全体出动,扶老携幼出来迎接(围观)TVB 团队。

伊塔村居民平时主要以狩猎为生。TVB摄制组拍到居民们把猎到的海豹放在高棚之上,主要是为了防止雪狗或者夜间出没的北极熊偷吃。猎人们也以自己摆在高棚上的猎物为荣,猎物越多则越受人尊敬。

第二集(B站上的P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x411b7Sx?p=4?


猎人们打到的海豹有多种用途。内脏会拿去喂狗;较瘦的肉留给自己吃;海豹皮剥下来给自己穿、或者拿到市场上去卖;较肥的脂肪则留在高棚上,让里面的脂肪油流出来,收集起来充当外出打猎时的燃料。好客的猎人们还会在家里挂着一头猎物,以便随时招待上门来的客人。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TVB主持人和摄制组将跟随当地的因纽特猎人出去冰海狩猎;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鄂栋臣教授则会留在当地进行科学研究。



鄂栋臣教授(1939-2019),曾五次赴南极科考,四次赴北极,被誉为“中国极地测绘之父”。

1986年起,鄂教授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是全国唯一一名同时参加过中国南极考察队建立长城站(1985年)、中山站(1988年),以及北极黄河站(2003年)的科考人员。

在与猎人前往冰海打猎之前,TVB团队作了大量准备工作。

其一,在伊塔村的超市采购罐头食物。
伊塔村内只有一家大型超市,每年只会进货一次:即是在夏季为期一两个月的冰海解封期间,通过破冰船海运入货。如果某些货卖完了,顾客们可能要等上好几个月才能买到新货。

村内还有两间小卖部。除了卖御寒衣物以外,还有卖猎枪、子弹。但这些普通子弹只能打海豹,它们无法打穿北极熊的皮毛。(能打北极熊的子弹估计要另外申请)

其二,则是学习如何迅速在冰海上搭建帐篷。
在训练中,TVB队员们用了三个小时才搭起帐篷。在野外摄氏零下四十度的冰海中,队员们还要垫上一张充气的毯子,再把身子钻进几层的睡袋中,才能在睡觉时得到充分的保暖,不至于冻僵。(在极地气温下,如果没有衣物保暖,人类皮肤只能在野外暴露三十秒,再长就会冻伤冻死)。


到了出发的那一天,TVB团队把一吨的物资运到了海边的出发地;因纽特猎人们觉得惊奇,说此前从未见过这么庞大的队伍和物资。因此他们给TVB团队配置了十几辆雪橇车和超过150头用来拉车的雪狗。每辆雪橇车上只能坐一个人,在团队的一头一尾各有一名摄影师来拍摄全程。

冰海狩猎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不时出现的冰裂、冰缝会导致猎人坠入海中、甚至死亡。因此,每次出冰海前,猎人们的家人都会在出发地与猎人们送别,场面虽然温馨,但家人们的脸上都带着忧虑的神色。

冰海狩猎开始。狗拉雪橇车以每小时十公里的速度前进。过了一个半小时后,队伍才停下来休息。雪狗要休息,人们也下车活动一下身体,猎人们顺便整理一下连接雪狗与雪橇的绳索,让它们不要乱成一团。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天气忽然变差,气温从摄氏零下三十三度降到零下四十度;四周雾气弥漫、白茫茫一片;能见度只有几米,几乎见不到阳光,分辩不清楚方向。这正是当地因纽特猎人所说的天气“白化”现象。

人们纷纷下车,半蹲在雪橇车旁,吃高热量的食物来保持体温;当地猎人则撬起附近的冰,用高压锅煮熟成热水,让大家赶紧喝下取暖;雪狗在风雪下也缩成一团,趴在地上休息。


过了大半个小时,趁着风雪减缓的机会,大家抓紧时间再次赶路。当天共走了五十公里,来到了预定地点,支起帐篷宿营。不一会儿,暴风雪又来了,时速五十公里的风雪让人们在户外几乎无处躲藏,大家都进入帐篷内,生起暖炉等取暖用具来取暖。

一夜过后,暴风雪终于停止;阳光普照,气温回升至摄氏零下三十度。因纽特猎人通过云层的变化来判断,这场暴风雪后,至少有两到三天的好天气。

TVB队员们起床后,第一件事情是在冰海上跑步,增强体温。因为外面穿的衣服只能减缓人体失温的状况,只有运动才能保持体温。

尽管经历了一夜的风雪,缩成一团的雪犬依然像没事一样,起来继续上路拉雪橇。这种雪犬非常吃苦耐劳,能在摄氏零下六十度的环境下生存,也能在两天不吃东西的情况下工作长达十六个小时。

十几辆雪橇上的物资装配完毕,大家重新上路出发。趁着好天气,TVB团队拿出了太阳能电池板,希望能多充一些电,让摄影机能有充足的电来运作。

每辆雪橇车由十二只雪犬排成扇形状向前拉动。由于海岸边的冰面较为平滑,所以一般在那里前行,阻力也较小。坐在雪橇车上的人不时要下车跟着车跑、以这种运动方式来保持体温,否则就会失温。


然而,海岸边的冰面虽然较为平滑,但厚度也较薄;意外终于发生了,一名TVB 队员所乘坐的雪橇车一时不察,连人带车掉进了海里面。周围的人赶紧把她拉上岸,衣服都湿透了,要立即换衣服。

在北极,掉进冰海里的人如果三分钟之内回不到水面上,则会失温而死。

为免再发生意外,大家决定避开海岸,改走离岸较远的冰海。

那里虽然冰层较厚,但冰面并不平滑,很容易会遇上“恶冰”。

所谓“恶冰”,即是在冰海里由于潮水涨退,使得冰面凸凹不平,形成一堆堆类似于乱石堆的冰面,有时这些“恶冰”会高达三米。行驶在“恶冰”上,不仅雪狗会更容易碰到坚冰而被划伤,坐在雪橇车上的乘客也因为冰面颠簸不平,而随着可能被抛下车,再撞上冰块而受伤。因此很多乘客情愿下车在冰海上步行,也不愿坐着雪橇车在“恶冰”上行驶。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因纽特猎人发现前方有冰裂;再登上由“恶冰”垒成的冰台仔细观察,看到前方冰裂的情况相当严重,雪橇车无法通行。大家决定绕路前行,走陆路的雪地来完成当天的行程。

结果上了岸才发现,陆地上的情况并不比冰海要好。雪橇车队伍首先要爬上三米高的雪坡。人们全部下车,前拉后推,协助雪犬们一起把雪橇车和物资拉到雪坡上。过了这道坎儿不久,又遇上了一处六米高的雪坡。因纽特猎人把两组狗队(共24只雪犬)集合在一起,在人们的协助下才能拉得动一辆雪橇车及其物资。等所有的人、车过了坡,雪犬和人们都已经精疲力尽了。然而,当因纽特猎人在坡顶向海上眺望时,发现冰海上有一条大的冰裂,队伍依然无法通行。此时太阳很快就要日落下山;由于山坡上容易发生雪崩,因此队伍也不可能在他们此时所处的雪坡上宿营过夜。究竟怎样才能渡过难关呢


下一篇中,TVB团队在结束了冰海狩猎后,将乘坐飞机向北极点发起冲刺;他们也会向我们介绍一百多年前北极探险者的故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