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金头脑

徐志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笔。天马行空,喜欢写作。阅读历史、地理等知识,追寻探险背后的故事。曾上电视参加益智类竞赛节目-金头脑,并夺得月优胜。这就是我,一个爱好广泛的小伙子。
个人资料
正文

慕尼黑王宫的中国风

(2020-12-01 10:35:41) 下一个

 

 

宁芬堡宫Nymphenburg, 是一座位于慕尼黑西部的近代巴伐利亚王宫,又被称为夏宫。我们在2017年夏天曾前去参观。

 

关于这座宫殿的来历,有着一个既直男,又豪门的故事。

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宗教矛盾激化。到了1618年,终于爆发了席卷全欧的宗教及争霸战争 - “三十年战争。巴伐利亚是天主教的重镇;在它的牵头组织下,德意志其它信奉天主教的诸候一起,组成了天主教联盟,向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德意志诸候开战。战事愈演愈烈。到后来,信奉新教的瑞典、荷兰,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等也加入战团。战争打了三十年,两败俱伤,被迫签订和约,承认对方的存在,并划分势力范围。战后,德意志一片颓垣断壁。诸侯们各自休养生息,重建家园。

就在这个时候,本文的男主角 - 菲迪南公爵,就要登场了。

三十年战争后,巴伐利亚百废待兴。菲迪南的老爹让他去天主教国家找一个公主来做媳妇。菲迪南选择了来自意大利的萨伏依公主来作老婆。对意大利公主来说,巴伐利亚相当于山的另一边的荒凉国度,了无生趣;但对于这场政治联姻,她又必须无条件接受。因此只得不情不愿地来到慕尼黑,与菲迪南结婚。

婚后的头九年,意大利公主没有生下孩子,这让菲迪南公爵家族非常着急。没有孩子,就意味着没有继续人。而且欧洲王室实行一夫一妻制,只有正室生下的孩子才能有继承权,情妇或者小三生的孩子则不会被承认,也不会有继承权。(欧洲王朝更替的头号原因是因为前朝的末代君主绝嗣)。

第十年,意大利公主终于为菲迪南公爵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菲迪南公爵很高兴,把慕尼黑西郊的一大片地送给意大利公主。意大利公主从家乡请来了几位建筑师来盖房子、建花园。经过祖孙三代人的建设,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 宁芬堡宫就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宁芬堡宫借鉴了法国凡尔赛宫的设计。它有若干栋巴洛克风格的宫殿,长廊,人工湖,庭院,花园,喷泉等等,美仑美奂。每年夏天,巴伐利亚王室都会搬来这里居住、办工;因此宁芬堡宫又被称为夏宫。

 

 

在一片欧式风格的建筑和花园中,我们却在宁芳堡宫西部的湖边发现了一座风格迥异的亭子。这座凉亭名叫Pagodenburg, 中文翻译为宝塔亭子。它的名字源于18世纪流行的中国风的室内装饰。

 

一楼的大厅装饰有白色和蓝色调,让人联想到中国瓷器的色彩,天花板上则绘有异国情调的装饰品。

 

 

其中最吸引我的装饰画是这幅道士炼丹图。顶端是一个太阳神,下面两只仙鹤站在帷幕上,最下方是一位露出肚皮的道士(或者是神仙)在摇扇炼丹。人物造型颇有喜感。

 

还有这幅,满清猛男抬轿图。底下是两位头戴官帽(顶戴花翎)的肌肉裸男,抬着一座胡床(或者是轿子),上面安坐着一位露出肚皮的神仙。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清朝男人柔弱甚至是病夫式的形象不同,这里的两位抬轿的清朝男人是全身肌肉的猛男。

 

二楼则被称为中国沙龙,应该是一间休闲用的茶室。旁边的壁画则比较写实地反映了清朝中期的风土人情。

与清宫剧或者很多反映清朝的影视作品不同,画中男人的辫子不是阴阳头,而是符合清朝中期男子形像的金钱鼠尾

画中似乎反应出清朝大户人家的生活。

宝塔宫内奇特的中国风造型引起了我的兴趣。好奇心驱使我去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据资料显示,十八世纪欧洲中国风的流行与近代早期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关。

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有大量的欧洲传教士前往中国传教,有部分传教士回到欧洲,并将中国的各种文化、经典等带到欧洲。经由不断的纪录与报导,他们更正传统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改变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十八世纪的中华帝国以最理想的形式与形象被介绍到欧洲,是具有高度文化与高度文明的大帝国。

其中较为经典的事情发生在1700年的法国。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盛大的舞会时曾身穿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里出场,使得全场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声。由于法国王室引领着当时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潮流,因此这股中国风尚很快就流行在整个欧洲社会中,并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受中国风影响的洛可可风格与中国式园林亦在欧洲各国王室流行。欧洲的中国风尚在18世纪中叶时达到顶峰,直到19世纪后才消退。

这股风潮也在德意式各邦国的宫廷中发展与传播开来。他们设计建造中国式建筑、园林,贴上中式风格的壁纸,摆放瓷器、绘画等。宁芬堡宫中的宝塔亭子就是其中一个中国风的产物。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欧洲对于东方的认知多半是从他人叙述或者游记等了解,进而想像出来的东方色彩,因此许多器物及绘画会同时出现波斯、中国、印度、日本及南洋的图像元素,还有些不像东方又不像西方的服装与轿子,以及怪异的寺庙。

除了王宫外,慕尼黑的其他地方也有中国风的建筑物。例如在十八世纪未建成的向市民开放的英国公园(Englischer Garden)内的中国塔(Chinesische Tur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湾区金头脑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大家的评论和补充
chinomango 回复 悄悄话 是洋人按照他们的想象化的中国猛男,与教堂?里的页没啥不同。看过一些洋人想象的中国文化,挺搞笑的。
xin_li_xin 回复 悄悄话 当年,慕尼黑我的老友带我去过,细细地转了。如果没有记错,中国领事馆就在这边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