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谧谧

闲来无事,信手涂鸦
正文

渐行渐淡的年味

(2015-02-12 07:09:45) 下一个

又要过年了。近几日里,圈里网上,不少人在讨论年夜饭,回国探亲,好吃好喝美美地显摆着。别人的帖子似一个提醒,唤起了心里一丝丝年味。若不是这红红火火,张灯结彩的片片,恐怕这一大节将在脑海里悄然滑去。是啊,自来美后就没有机会回去过年,过年的感觉只停留在了那二十多年前

从小到大,我家的过年都是从父母带我赶乘拥挤不堪的火车回上海开始,又匆匆数天与外公外婆及爷爷奶奶家相聚,然后再随父母冒着湿冷的冬日回家结束。总记得每次走时满心欢喜,兴高采烈,回家时总是依恋不舍,还带着几许失落。当时上海是全国最好的城市,就是文革时期,物质匮乏,可上海仍是相对稳定,凭票仍有计划供应的鱼肉蛋油等。上海外婆家年夜饭少不了一个烧木炭的紫铜暖锅(火锅),里面装了鱼丸,肉丸,鱼片,河虾,蛋饺,蔬菜等,整个锅里是五颜六色,热气腾腾的食物,锅下木炭烧得火旺火旺,围坐的人们吃得暖暖的。小时候的我,总觉得火锅里的食物是取之不尽,吃也吃不完的。在那时家有这么个火锅是稀罕事,许多人家的这种东西都被破四旧抄家抄走了。过年,除了丰盛的年夜饭还有好吃的零食,什么大白兔奶糖,成隍庙五香豆,上海巧克力,鲜得来排骨年糕,还有自家水磨粉做的宁波汤团。外婆还会为我和妈妈各准备好一件新棉袄照衫。那时每年流行不同的花布,记得有一年流行深蓝底上五彩的小圆点,满大街女人几乎都穿一样花色的。一件布衫再佩上一条纱巾,一双上海产的系鞋带的包头棉皮鞋,那可是过年最时髦的行头了。那时上海的生活相对外地,就是邻近城市都好了许多。过年时下乡还城的知青,外地探亲的员工都回到了上海。整条南京路, 淮海路那真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小小的我,过年除了开心还是开心。因此离沪时,看着左邻右舍的同龄孩子都常住上海,自己不得不随父母离沪,心里呀真不是滋味。小小的心思就是一个,我将来一定要回上海。

二十几年里,唯一一次我们在自家过年,那是我大三的寒假。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住了一个月医院。住院那天是小年夜,当时很多医生都开始休假。我的未知原因的连续发烧也只能在医院先观察着,等过完年彻查。那时的我年轻,没心思虽生病,可吃喝睡照常。时逢年三十,妈妈做了好菜好饭,用保温瓶装带到医院,爸妈还有我就在病床前吃了团圆饭,那黑木耳,白菜排骨汤的鲜美至今未忘。饭间,远处的鞭炮声隔着玻璃窗传入寂静的病房,还有别人家屋顶上的五彩小礼花在窗玻璃上闪烁着。只记得爸妈微微地看着我在笑。又过年了,我笑得好开心,尽管在医院,我仍享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后来我出院了,爸讲,其实当时他们心思万千,万分焦虑,因医生怀疑我可能得了一种不好的血液病。那是有生命危险的病呀。可我真不知天高地厚,未察秋毫,只尽情地享受着父母的爱。

到美国学习后迎来了第一个在美的中国年。那时我只身一人,思家的心绪无时不在。那时的日子可是数着过,因此好清楚地记得何日是三十、初一。要过年了,心里动动的,想着远方的父母亲人,想着家乡,想着年夜饭环望四周,除了一如平常的校园和匆匆走过的人流,没有一点点的年味。那是正是期中考试之际,没有更多的时间细想远方的事,赶紧收回思绪,集中精力,复习迎考。忙碌中,算好了日子,年三十向家里打了电话。那时的国际长途好贵,一元三美元每分钟。对于只有几百元生活费的穷留学生打上几分钟,这可是相当奢侈了。可不管怎样,也要听听家人的声音,听听鞭炮的炸响。短短的电话,匆匆的话语,留下的是长长的思念和深深的情意,还有对乡浓浓年味的向往,不禁泪流成行。学校的中国学生会为了缓解大家的思乡之苦,选了个周末,买了些糖果,开了个舞会。大家在一起看了早几天录下的春节晚会。几个交好的新朋友凑一起包包饺子。中国年就这么过去了。后来的几年学生生活直至成了小家,都是在这简单、忙碌、思乡中渡过了一年又一年。年味也只有在心中回味了。

有了小家,有了孩子,有了工作,生活像漂泊的小船找到了港湾。刚开始的几年仍在学校家属楼住。于是就邀请一些仍是单生同学来家聚餐。有一年过年,正值父母在美,妈妈就做了好多可口的家乡菜,在家美美地吃了一顿年夜饭。学校的有线电视有转播中央四台的,因此也即时看到了直播的春节晚会。那个年算是在美认认真真地过了。以后随着通讯发展了起来,家里装上了小耳朵,后来又有了网络电视,与国内亲友的联系也越来越方便。不过过年的感觉确一年比一年淡了。平日里忙碌工作和孩子,而中国年经常是落在平常日,因此一般也就找个靠近大年的周末去中国餐馆吃一顿,或者几家好友聚一聚,然后往国内打几个电话拜个年听听远方亲人的祝福,算是在寒冬里有一点暖意,大年也就这么随意地打发了。有时问问周围的朋友,有的人都忘记了过年的日子。

过去的那么多年在美的日子,过年日子都是那么随意,唯一坚持着的是即时看春晚。尽管这台大戏大同小异,年年几乎汤和药都不变,但那轰轰烈烈的大场面,各路名角华丽登场,精彩献艺,说拉弾唱舞,好不热闹,至少给平淡的日子增加了许多欢乐和喜气,感觉自己只身其中,有了过年的感觉。可这二三十年的坚持,终于也到了尽头。也许是审美疲劳,也许时间消磨了心中对过大年的记忆和向往。这几年连看春晚都没兴致了。回想来已有两三年没看了。现在的大年也就是留心着选个日子往家打一通电话,仅此而已。若不小心,大年就在此不知觉的溜过了。

似乎这年味不光是在他乡我的心中越来越淡了,就是在国内发达的大城市也在慢慢褪去。听家人说,这些年上海每逢过年是最清净的时候。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一到过年或离沪返乡,或外出旅游。本来没那么多旧传统礼数的城市,过年的人们也就一起团聚吃饭,放放鞭炮,看看春晚,休息休息而已,最多就是麻将桌上奋战几天了。上海多少也已逝去了往日过年的拥挤和欢乐。

实过大年是在较穷困落后的日子里才能充分体显出它的价值和意义。那时的人们平日里省吃俭用,还不一定填饱肚子。远在他乡的亲人除了慢游的书信交流和一年一次长途跋涉的相聚,平日里听不到对方的声音,看不到彼此的面容。过大年是最好的日子,大家可以敞怀大吃,亲友在一起嘘寒问暖,过年的日子里人们可以尽兴尽致地释放一年里身心的压抑,欢乐着。这能不让人心情大好地向往吗?这年味能不浓吗?

近来发达的通讯已将万里之外的亲人和我们联得很紧。想亲人了,拿起手机来一小会儿视频,想联系朋友, 发一条短信。隔洋的彼此一天的行程都可即时了晓穷困的日子也在慢慢远去。尤其发达的大城市,吃喝已不是常人的话题。若身体经得住,天天都可以胡吃海喝。如今的人们常谈的是如何避免营养过剩,健康生活。这一切都在改变人们的心情。人的心情是节日里最特殊和最不可确的成份。正像我在《节日》的短文里写道,实节日里每天仍是24时,不多一分不少一秒,可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人的特殊心情,而多数人的心是欢乐的"。岁月消磨,事过境迁,人的心情变了,对过大年的向往也没过去强烈了,这年味也就越来越淡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MiaCree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lybird' 的评论 : 年味淡点就行了,可别再走味了。
flybird 回复 悄悄话 早上听天津电台的主持人说, 到今天, 我还没听到一声鞭炮声. 中国已经是美国文化了, 搞不还回家过年的时候, 大家都要去吃披萨喝咖啡庆祝.
flybird 回复 悄悄话 早上听天津电台的主持人说, 到今天, 我还没听到一声鞭炮声. 中国已经是美国文化了, 搞不还回家过年的时候, 大家都要去吃披萨喝咖啡庆祝.
flybird 回复 悄悄话 早上听天津电台的主持人说, 到今天, 我还没听到一声鞭炮声. 中国已经是美国文化了, 搞不还回家过年的时候, 大家都要去吃披萨喝咖啡庆祝.
whitefang 回复 悄悄话 也按一下好文!年味淡了挺可惜的。
ily 回复 悄悄话 i好文!最后一段点出了年味为什么越来越淡了。。。。
ily 回复 悄悄话 好文!最后一段点出了年味也就越来越淡了。。。。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