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发牢骚

发发牢骚,解解闷,消消愁
个人资料
笨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欧洲人的探险精神和崛起

(2019-06-28 06:58:35) 下一个
只有在希腊传说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十二伟绩,才可以真的看到人们去远方历险是出于一种呼唤,一种许诺,其余的,根本不是什么冒险、探险,能过上好日子,没人愿意去冒险。古希腊人在地中海、爱琴海殖民,第一是因为自己土地太贫瘠,第二是家产只传嫡子,不出去连饭都没吃的。
 
那欧洲人为什么有探险精神?
 
还是因为欧洲太穷。
 
古时花花世界都在东方,连希腊人一开始都不觉得自己是欧洲人。经济学家William J. Bernstein在《A Splendid Exchange》一书里这么描述罗马上层对丝绸的印象(商贩说):“夫人;您一定得摸摸才觉得是真的。”("Madam: you must feel this to believe it.")丝绸征服罗马,以至老塞內卡(Seneca the Elder)申斥叱斥罗马道德败坏,那些公开场合身穿透明丝绸的罗马贵妇毫无羞耻感,屋大维则抱怨罗马三分之一的银子都给中国搜刮走了(其实,中国作为源头国只能收极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是被无比艰难万里旅途的商人分了)。
 
从上古大家就知道好东西都在东方,当然很多没法运过来(如金子),最抢手的是丝绸和香料(spice),来自印度、泰国、马来、印尼一带,能发财的(马鲁古群岛,台湾称摩鹿加群岛,Maluku Islands,叫香料群岛,spice idlands),就是如何从东方把这稀有品运过来。
 
冒险、探险,不是要寻求升天堂的途径(传教、布道者也有),而是要致富,而这致富,是跑到东边去把珍品带回来。
 
直到15世纪前,欧洲的航海技术都很落后,连印度洋的季风都不知道,只能依赖地中海、中东一线连到印度,陆路则依赖安那托利亞(Asia Minor,罗马、拜占庭、奥斯曼、今天土耳其),中亚、中国,控制这两条贸易路线(多依赖于欧亚草原的各种突厥人),是关系到国家财富的大事。伊斯兰崛起后,拜占庭和伊斯兰的冲突,十字架东征,大家都不忘控制通往通往东方的财路,欧洲里,在地中海和沿岸胜出的是威尼斯。其舰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威尼斯成为商品进入欧洲的大门,完全是见利不见义,意大利北部的几个小城邦依赖着地理上的优越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打造了基础。威尼斯对香料之路的控制直到荷兰人继葡萄牙人之后开发好望角航线到达印尼才被打破,逐渐被淘汰。
 
葡萄牙和西班牙原先开发航线的欲望不是要把福音带到其他地方,他们自己过的日子可不能能证明上帝的光辉,这批冒险者绝对没有任何探险的意思,有的是发财,想的不是香料(大家的主要动机是到印度去)就是金子。取代他们的荷兰和英国,思想是启蒙了,人权也成了时髦,技术也科学了,市场经济也看不见的手,枪炮舰队更是远胜于世界任何地区的,对世界地域和海洋的了解也超出了当时两大国家:中国和奥斯曼,可在掠夺财富上的心态却一点儿也没变。
 
Hidden Gold of the Incas, a treasure that has never been found. Original artwork for cover of Look and Learn issue no 126 (13 June 1964).
 
到了英国开始“系统性地”殖民(今天叫移民),那也半点没有征服、探险之说,原因是英国要解决生产力大幅上升之后的人口过剩的困局,当时殖民的主力是罪犯和流浪汉(vagrant),这些罪犯流浪汉基本上成了几个真正冒险家的奴隶(这跟今天中国或其他亚洲国家非法到美国打工的情形非常相像,成了蛇头的人肉),几番人浪,终于建立了北美基地。
 
现代心理伦理学说道德是人在按本能做了一件事之后给自己的寻找籍口的理性过程,欧洲人的冒险精神在启蒙、人权、普爱,道德哲学、科学进化论思维、自由资本主义精神,历史的向往、现在的自信、将来的希望和上帝的光辉五种观念理性地结合起来,浑然一体,欧洲上上下下到山野草民都口口帝国殖民梦,这一切最后打破,不是有人挑战,而是自己把自己陷入人间地狱的一战。
 
这种给自己过去行为找依据有一个典范,是刚刚发表的美国国防部《印太战略指导(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为了证明美国一直是个(印度洋)太平洋国家,一直致力于开发、促进贸易,它如此解释打开日本国门
 
"and thereafter negotiated to open Japan to global trade in the 1850."
 
"At the close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established an “Open Door” policy towards China, promoting equal opportunity for trade and commerce in China, and respect for China’s sovereignty."
 
压根儿没什么炮舰政策【注1】。
 
这是冒险的精神和逻辑。
 
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天下无敌,恰如吸星大法,没有更多的人垫底,是不可能火箭似的升起来的,欧洲的自由贸易,能自由贸易最好,不能,就免去自由。自由作为一种普世价值在现实上永远是“自由是绝对的原则,就我有自由,你没有自由”,当然现在不那么糊弄人了,大家确实是多少尊重自由,成了“自由是绝对的原则,就我有自由,你有自由,但我总是相对更自由”【注2】。
 
【相关】
 
 
【注】
【1】相关的一段是: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are  interwoven  with  the  Indo-Pacific.    Our engagement in the Indo-Pacific dates back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based on the pursuit of the shared prosperity that comes from fair and reciprocal trade, open commerce, and freedom of navigation.  In 1784,  within  months  of  signing  the  Treaty  of  Paris,  the  United  States  sent  a  trading  ship,  the  EMPRESS  OF  CHINA  to  inaugurate  commercial  ties  with  China.    In  1804,  President  Thomas Jefferson sent the explorers – Lewis and Clark – on an expedition to our Pacific Coast, which Jeffersonrecognized as the gateway for increased trade and commerce.  By 1817, Congress approved the first full   -time Pacific deployment of a U.S. warship.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we began our relationship with the Kingdom of Thailand and thereafter negotiated to open Japan to global trade in the 1850s.
 
At the close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established an “Open Door” policy towards China, promoting equal opportunity for trade and commerce in China, and respect for China’s sovereignty.
从相对的角度来看,得承认美国确实比欧洲高了一筹
【2】大概是,你相对不自由,是你没选择更自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回复 悄悄话 缺乏能源的情况下,不做选择是最佳的决策。

@@@@@@@@

HBW 回复 悄悄话 世界运行的基础是能源。缺乏能源的情况下,不做选择是最佳的决策。选择了就意味着为了实现目标要消耗更多的能源。自由就是有选择权,自由背后需要大量能源做支撑。香港的“社会能源”远远高于大陆,所以要求有选择权了。所以儒家治理社会的关键就是“国富而民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