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子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记住,思索和交流。
正文

怀念我的第一个房东老太太 – 伊索

(2014-09-21 00:36:30) 下一个

 

十年前来澳洲留学。我的第一个学校是墨尔本旁边的一个小城,叫巴拉瑞特,据说是以当地历史悠久建筑而闻名。来之前在国内对澳大利亚一无所知,选这个学校纯粹是盲选。因为收到的第一个Offer 就是来自当地的大学。既然这么爽快,那我也就欣然接受。这个学校虽然不像墨尔本一些名牌学校名气那么大,但教职工对国际留学生相当的友好,相当的照顾。可是刚到的头两个晚上,就把我震到了。由于还没有长期住所,我们被安排暂时先住在当地的小旅馆里,几个人一套间。有个女工作人员把所有刚从机场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住一个套间。我看每一组几乎都是纯男性或纯女性。可到了我这儿,居然把我和另外四个男生分一个套间。她办事极有效率,几下分完,根本不给我商量的余地。就这样,我和四个大男生在一个套间里住了两天。他们分别来自伊朗,尼泊尔,新西兰和中国。还是同胞男生照顾我,让我一个人住进了里面的一小间,他们四个全部住外间。

然后就是学生开始自己找房。如果找不到,就得继续住小旅店。仅一张铺位的价钱算下来就可以在国内的大宾馆住一整套间。初来咋到,真是心疼。看见中国来的同学都三五一伙的自己租房子去了。我想,既然去了国外,为什么不和当地人住在一起,还要和中国人住在一起?对语言也没有帮助啊。我就和校方的工作人员谈了谈。她对我的想法极为赞赏,说会帮我留意。后来,她真通知我赶快拿行李,搬进一个当地的老太太家。

我拖着大行李箱来到了一个大房子。房子不是很新,但地处一个幽静的街上。距离车站和购物中心非常方便。第一次看到房东老太太,我心内暗喜。她叫伊索,当时应该有七十岁了,面目及其和善,带着眼镜,很斯文的样子,对我及其客气礼貌。三四间卧室的大房子,老太太竟然一个人住。屋里的墙上挂满了她年轻时,还有他过去的两任丈夫照片及子孙的照片。房子里堆了很多杂物。很大一部分,我觉得是废品。比如成打的空冰淇淋盒子摞在一起,老高。排放的整整齐齐的空牛奶塑料瓶子和叠加在一起的大量的空的纸鸡蛋盒子。我真纳闷为什么她不把它们都扔掉。伊索喜欢用缝纫机做些小布偶,所以大部分时间她都在缝纫机上忙碌着。屋里自然还有大量的布头,丝线和她制作的布偶。我的房间倒是被她收拾的整整齐齐,连床上用品都提供,应有尽有。再和同学们所付的房租一比较,发现她收我的房租极便宜,心中大喜。

刚开始,由于我对澳洲文化不是很了解,还是发生了一些小故事。比如我在国内每天用塑料盆小毛巾洗脸洗脚惯了。刚到了她家,四处也找不到一个盆子。第二天就向她抱怨家里没盆子洗脸。哪知没过多久,她突然兴匆匆的给了我一个崭新的塑料大盆,说转了好几家商店才买到。现在想起这件事,我非常的后悔。其实这几年在这里生活,我早就不用盆子洗脸洗脚了。每天早晚冲个凉,淋个浴即可。在国外真的不用盆子洗脸。再说就算自己有特殊要求,也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该认为什么都是房东的责任。想到她一个老太太,一个商店一个商店的四处为我买塑料盆,我就心里羞愧。

我特意从国内带了个电饭锅来。安顿下来,马上开始买米做饭。老太太顿顿吃面包,对我的电饭煲做出来的米饭很感兴趣。索性每次我就多做一些,留出一部分给她。她的吃法也和我不一样,很是奇怪。她不是炒个菜配饭吃,而是用牛奶泡米饭,吃得津津有味,我真是拿她没办法。

时间长了,我俩经常聊天,彼此了解得也就多了。伊索是英国人,很多年前和丈夫一起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她还给我看了她年轻时的结婚照。那时的伊索真是个美女,很有点奥黛丽 赫本的风韵。她的丈夫更是英俊,绝对的英国绅士。他们有两个孩子。可惜好景不长,健壮英挺的丈夫不知得了什么病,突然日渐消瘦,很快就英年早逝。后来伊索有了第二个丈夫,又生了三个孩子。可惜还是没能逃脱厄运,第二个丈夫也没多久就病逝了。自此以后,伊索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生活,守寡至今。再往后,孩子们都成家立业,各立门户,搬了出去,留下她一个老太太独自生活。听了她的故事,心里莫名涌起一种忧伤,实在是觉得她的命运真是坎坷。可是伊索给我讲她的往事的时候,一点看不出她的悲伤,她是非常的淡然和平静,提起过往的美好生活,脸上满是幸福。

我以前一直对国外有子女的老人独处不太理解。伊索有几个子女,有的住在墨尔本,开车一个小时的路程。有一个就住在本市。可我很难看见她有子女来看望她。我知道她女儿一个月给她打一次电话,仅此而已。有一次,她的一个儿子,带着两个孙女来看过她,白天坐下来,一起喝了咖啡,一晚都没住,就走了。这是我在那里几个月以来第一次看见她的子女拜访她。我一直觉得她可怜,这么大年纪为什么不能和儿女住在一起。这搁在中国就是不孝啊。她倒不觉的什么,习以为常,自得其乐。后来我发现这也是澳州的文化之一,老年人不和子女住在一起是很正常的,不经常见面也是正常的。在国外,像伊索这样自己生活的老人很多。好在伊索有两三个同性好友。她们有时会一起相邀去喝个咖啡,周末一起去集市上卖她们的布偶。如果伊索生病,她的好友会上门来照顾她,比她的亲生子女都好。

伊索对我的文化和习惯很尊重,也很感兴趣听我讲中国的故事。中国对她来说,是个很遥远,陌生,很不理解的国度。我有时候因为学校有活动,会晚些回家。怕她担心,会打个电话告诉她。每次我很晚回去,看见她小屋的灯还亮着,门廊处也为我留着灯,她还在缝纫机上工作,仿佛是等我回来。身在异乡,觉得有人惦念,心里很是感动。学校老师有时会联系她,询问我住的情况,她总是说我的好话。

我在她那里大概住了四五个月,也就一个学期。后来因为我换了学校,搬到了雪梨,就离开了她那里。自此以后,我再也没有碰到过巴拉瑞特大学那么体贴的老师,再也没碰到过像她那么好的房东。走时,我送她一块中国丝绸做纪念。她也送我了一条老式的花纹围巾。我没戴过,但一直保留着。离开那个小城后,我每年的圣诞节还给她打过电话,寄过卡片。在我雪梨大学毕业时,还收到了她寄来的一张漂亮的大大的贺卡。想不起来是哪一年,我突然失去了她的联系。有两次我试着再打电话给她,每次她家里都没人接。后来就彻底失去了联系。我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是否安好,是否还健在。我也没机会再回到那个小城,再找到她的住所。可我知道,她会一直在我的美好记忆里。我会记得她是我在刚刚来到这个国家,对我好的那几个人之一。

亲爱的伊索,我很想念您。不管您在哪里,希望您安好,保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bobby41 回复 悄悄话 文章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但是读了以后让人有一种很深沉的思考的感觉,这就是文学。
现在文学城就是少文学
一朵漂在异乡的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布丁豆豆' 的评论 : 是啊,我们的一生中,会碰到很多善良的人。这也在提醒我自己,应善待他人。
布丁豆豆 回复 悄悄话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有一个温暖善良的人给你打开第一扇门,是比较幸运的事情。祝福你,也祝福善良的老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