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黎协定“降温”全球 中国加快能源转型

(2015-12-15 00:54:39) 下一个

12月12日,巴黎气候大会延时一天并进入最后加时阶段,大会协议最终出炉。

在中午的全体大会上,巴黎气候大会主席法比尤斯宣布,在150国首脑参加开幕式,并通过各国代表两个星期的共同努力,大会形成的最终成果是一个具有雄心、平衡、公正、持久、动态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他感谢近几天和几夜来各国谈判代表的贡献,感谢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在4年来携手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促成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达成历史性共识,终结了哥本哈根的挫折。巴黎气候大会协议明确了将2020年后每年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作为基础并在此后逐步提高,包括制定2025年的新目标;建立每五年一次的盘点机制,并在此基础更新自主减排目标;远期目标方面在本世纪末将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并尽力向1.5摄氏度努力。

195国谈判代表自11月30日至12月12日密集开展双边、多边和全体性谈判与讨论,最终达成共31页的文本。共同但有区别责任、适应、损失和损害机制、资金等发展中国家关切的问题在这一协议中得到了体现。巴黎气候大会历史上首次将所有国家纳入减排进程,并调动了全球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之中。

《巴黎协定》具有里程碑意义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近200个缔约方一致通过的《巴黎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

“可以说这次巴黎气候大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很多年以来,气候协议都无法达成,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基本处于停摆状态,巴黎协议的达成使气候问题又重新回到寻求解决的路径中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保建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也表示,这次巴黎大会能够达成协议是非常不容易的,在这么多年的气候谈判中,巴黎大会的成果非常突出。其中,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对巴黎协议的达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全球减排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承诺和担当也有目共睹,凸显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的责任意识。

众所周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减排问题上一直分歧不断,本次巴黎协议规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虽然协议没有太多强有力的约束,但对比以前还是有了很大进步。发达国家承认了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相当于使发达国家认可了自身有义务通过技术转移和资金援助的方式来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气候治理,保障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可延续性。”贾晋京指出。

“实际上只能说矛盾暂时得到了缓解,未来在落实上还要面临一系列挑战。”保建云认为,在近期要找到一个让各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是很困难的,但是大家可以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做一些边际性的改进,争取达到最大公约数。气候问题是一个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应该着眼于人类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大局意识,每一个成员的特征和承担能力都需要获得尊重,整体目标要与各个成员的能力相协调,这是未来的努力方向之一。

此外,保建云表示,发达国家成员在气候减排中是主要推动者之一,但也要考虑到其他国家发展阶段的不同。虽然当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比较成熟,减排量与早期相比有所下降,但是这些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对气候所做的损害一直影响至今,这种历史性的责任和义务是发达国家必须承担的。对于各成员国权利和义务的分摊要把时间变量考虑进来,用历史的眼光进行通盘权衡。可以看到,未来全球气候治理在现有基础上还有很大改进空间,这也昭示着各个行为体今后要继续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会步履维艰地进入冲刺阶段之际,美欧联络一些小岛国组成的“雄心壮志联盟”(简称“雄心联盟”)突然亮相,声称要让这次大会“达成强有力的协议”,比如把全球气温升高的幅度上限设置为1.5摄氏度等。

对此,贾晋京指出,其实欧美国家一直都在拉拢这些小岛国,因为这些小岛国本身没有多少发展资源和资金,是很容易被拉拢的。而“雄心联盟”提出把全球气温升高的幅度上限控制在1.5摄氏度的建议实际上是具有搅局性质的,最后也没有被大会采纳,可以说这只不过是他们在新口号之下采取的一种行动。

在保建云看来,“雄心联盟“是欧美国家试图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排挤出去所主导的利益集团,这在未来有可能会造成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分化。在这个过程中,为全球减排做出重要贡献的新兴经济体不要放弃对减排的努力,正视矛盾与挑战,将其控制在有限范围之内,尽量使这些杂音不要影响全球气候治理的脚步。

中国有担当、负责任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巴黎协定》是一个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传递出了全球将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

他呼吁各方积极落实巴黎会议成果,为《巴黎协定》的生效实施做好准备,并强调中方将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继续兑现202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积极落实自主贡献,努力争取尽早达峰,并与各方一道努力,按照《公约》的各项原则,推动《巴黎协定》的实施,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推动本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解振华表示,中方将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继续兑现202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积极落实自主贡献,努力争取尽早达峰。

由于人口、经济体量、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总量巨大,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影响。2014~2015年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字与气候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中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峰值,还是全国碳市场启动时间表出台,以及中国将为南南合作出资31亿美元,都是由高层领导人宣布的。

中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15年煤炭消费量持续走低,同比下降明显,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或已在2014年达峰。现阶段,国内就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能源转型展开多种举措,有望在2020年实现煤炭消费在总能耗中的占比从2014年的66%下降到57%,提早实现碳排放峰值。

“可以说中国在过去十几年中,减排是相当有成效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的一篇论文指出,过去13年国际上对中国排放量的评估被系统性地高估了106亿吨,这要远远大于其他所有西方国家减排的总量。实际上,中国实行的是最严格的环境治理法规,从规则和治理力度上都比西方国家更苛刻。中国已经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也要比国际上的碳减排先进得多,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性的动态平衡过程,生产者和消费者要对每一个环节的环境因素承担责任,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环保理念,未来中国会更加注重在这一领域的贯彻和执行。”贾晋京说道。

保建云也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理所应当要在全球减排中做出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贡献,做一个有担当的大国,并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起到示范作用。巴黎气候大会以后,中国还要继续推动发展中国家成员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的话语权,维护这些国家的利益,对强加在新兴经济体身上的额外义务要进行有理有节的抗辩。

“随着全球气候治理的发展进程,中国应该在宏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外贸易拓展方面按照自身的目标和利益设置一套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把全球性的发展理念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气候问题解决路径。”保建云补充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