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放下完美,人生更美-透視完美主義的心理機制 zt

(2015-05-02 04:17:42) 下一个
放下完美,人生更美-透視完美主義的心理機制.....

諮商輔導老師 王大維
都是完美惹的禍?

常常可以聽到有人對別人說「你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通常是帶著一些貶損與批評的意味,指的是一個人要求很高、很挑剔、很難搞、要求細節、甚至是有潔癖,講得更白話一點就是「很龜毛」。

這種要求完美的性格有時會讓自己非常痛苦,因為別人不以為意的小事,在他的眼裡看來都是代表著失敗與不完美,一定會想盡辦法來把它矯正過來,因此也耗費許多寶貴的時間與心力。更糟糕的是這種個性也會影響周遭的人,例如一位具有完美主義性格的主管,可能會對部屬也有同樣的高標準與期待,搞得辦公室裡大家緊張兮兮;或是有完美主義傾向的父母對於孩子有超乎常人的標準與要求。

何謂完美主義?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定義,完美主義(perfectionism)是一種人格特質,也就是在個性中具有「凡事追求盡善盡美的極致表現」之傾向。心理學家Basco認為具有完美主義性格的人通常有下列幾種特性:
1. 注意細節
2. 要求規矩、缺乏彈性
3. 標準很高
4. 注重外表的呈現
5. 不允許犯錯
6. 自信心低落
7. 追求秩序與整潔
8. 自我懷疑
9. 無法信任他人

如果你或是周遭的人有許多上述的特性,就要小心了,因為你或是他就是屬於完美主義性格的人。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Hewitt曾經將完美主義性格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要求自我」型,他給自己設下高標準,而且追求完美的動力完全是出於自己,也就是嚴以律己者。

第二種是「要求他人」型,他替別人設下高標準,不允許別人的錯誤,也就是嚴以待人者;第三種則是「被人要求」型,他追尋完美的動力是為了要滿足其他人(常見的是父母、師長、伴侶)的期望,因此他總覺得他被期待要無時無刻都非常完美。

完美主義性格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心理學家發現長期的完美主義性格對人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常見的情況包括:憂鬱沮喪(無法滿意自己的表現)、焦慮(擔心自己失敗)、憤怒(對於不能達到完美無法釋懷)、拖延(因害怕達不到標準而乾脆逃避)、強迫性的行為(非得要做到完美不可)…等等,更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自殺、身心疾患、飲食失調等問題。
前一陣子疑似主導全家自焚身亡的彰化鉅富洪若譚,就是典型非常極端完美主義性格的例子,他的完美主義傾向促使他在學業與商場都有優異的表現,但是也讓他對於自己永遠無法滿意。經商策略的錯誤在別人看來只是一個無心之過,但對他來說卻是無法抹滅的髒污缺陷,可能因此而陷入憂鬱、走上自殺之途。與自己的不完美和解。

具有完美主義性格的人通常在思考方面上會有許多非理性的想法,例如「我一定要做得完美,否則會….」、「我必須完美,別人才會接納我、喜歡我」、「如果我犯了錯誤,我就是個失敗者」…等。有時,完美主義的傾向是從小在家庭中培養出來的,如果父母過於嚴苛地要求,孩子常常也會以同樣的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以下提供幾項原則,來幫助你減輕自己的完美主義傾向:
1. 真心地喜歡自己,提高自我價值感
2. 接納自己,學習與自己的缺點共處
3. 扭轉負向想法,發展正面理性的思考
4. 檢視迫使自己追求完美的動力來源
5. 寬恕自己的錯誤與弱點
6. 學習各項放鬆技術

當然,尋求專業心理諮商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完美主義的性格不是一天造成的,這種行為模式已經相當頑固,要改變必須有很大的毅力以及專業的諮商師從旁協助,才有可能成功。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些完美主義的傾向,其實並不需要太過擔心。當這種個性已經影響到你日常生活或人際關係時,它才算是個問題。EQ大師 Richard Carlson 博士在幾年前轟動全球的暢銷書「別為小事抓狂」中提供了 100 則讓人生更美好的妙招,第二項就提到「與自己的不完美和解」。的確,唯有當你不再執著,放棄要讓自己變得更完美,真正的完美才有可能發生,謹以此句與所有受完美主義之苦的人共勉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瀛客 回复 悄悄话 一定是严于律己的人要远远少于要求他人的人,大部分人是怨天怨地,就是不怨自己。稍稍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有一种人总觉得自己对别人好,对社会作出了贡献,但换来的是别人对自己不好,社会对自己不公,整天怨天尤人,这种人一定活得不幸福。与之相反的一种人觉得自己对人一般,对社会没做什么事,但是别人对自己太好,社会对自己太好了。他们每天都在想如何回报别人,回报社会。他们只要根据自己的能力作出一点事,就会感到高兴。这种人一定活得幸福,活得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