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的故事

一群天真,善良,正义,朴实,博学,性格各异,梦想不同的大学生考入了国内第一流的法学院,面对友谊,竞争,爱情,机遇,内心,学业,择业,他们的选择和收获,如童话一般美好,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浪漫的风格,传奇的故事,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正文

法学院的故事---长相思(四)

(2014-07-18 11:59:58) 下一个
长相思(四)

"你认为父亲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史云问。

“父亲应该是个像大山一样的人,父爱如山。仁厚,对待妻子和儿女倍加疼爱,对待外面的世界可以独挡一面。”王佐说。

“那你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史云问。

“愿意。”王佐斩钉截铁地回答。

他带着买好的礼物到史雷家求婚。
“给我女儿一份嫁妆,我就把女儿嫁给你。”


我做不到。“


史雷面带微笑,好像故意惹怒王佐。


“什么?“


“我家里经济条件不宽裕,我拿不出你要求的五条牛。但是,我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只要努力我会给你女儿幸福的。“


“好,你厉害,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不给我女儿一份嫁妆呢?“


“物质不是我们相爱的基础。我在村里的农科站工作,小云在制衣厂上班,我们都欣赏彼此的才能。虽然家乡山水美,外面的世界就是一种抵挡不住的诱惑,就是我们辛勤读书的动力所在,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在能够生产电视,电脑的大千世界里留下我们的足迹。“


“别眼高手低了。谁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做白日梦的习惯?现实面前只是将梦想摔的粉碎,让人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工作也好,家庭也好,爱情也好,亲情也好,人生中总有亩田让我们种出了果实。“


“好吧,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只是不要来打扰我们家小云。”


王佐没有说话,悻悻地离去了。


史雷高中毕业以后到了农业站工作,他正实验着在家乡山坡的后面种植重楼。


这里山高树密,有毒蛇出没,可是大自然就是那么公平,有毒蛇的地方,就有专门治毒蛇的灵丹妙药。


七叶一枝花曾经救了他的命,小时候,他上山打柴,被毒蛇咬了,当地的一位药农把七叶一枝花的根部研末调醋敷在患处,他才起死回生。


深山老林地区,看病就医条件困难,如果能够种植一些草药,不仅可以解决医疗问题,还可以造福社会,增加收入。


俗谚云:”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着,一似手拈拿”。


史雷把地整好,理成了120厘米宽的沟,他把七叶一枝花的种子冷浸24小时后,拌上草木灰播种,行距是30厘米,株距是20厘米,3厘米一个小浅坑。他把覆盖细粪,细土的肥土均匀撒在上面,就是没有没有发芽的迹象。他等了一个星期,又等了一个星期,依然没有任何迹象。种子被地里的虫子吃掉了。


播种失败后,他又试着育苗,这次他用了五氯硝基苯给土地消毒除虫,然后反复耕耘表层土,把土地平整下来,案株距五厘米播种,重楼对生长发育的特殊小气候要求特别严格,无论史雷如何用心良苦,它就是一颗芽也不肯发。


重楼也叫七叶一枝花,主要生长在野外。有“家种七叶一枝花,毒蛇咬伤不怕它。”因为对地域,气候要求很严格,而且生长在海拔500-3000米的山区,沙壤地和腐殖土壤。因为逐年采挖,野生资源面临枯竭。黄金有价药无价,所以,重楼的价格节节攀升。


史雷尝试着人工种着重楼,在烈日炎炎夏日里,他的汗水一滴一滴洒在土地里。这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他的重楼种植还是在实验阶段。


这种实验就像沙里淘金,不知道成功会在那里地方等待他们。年轻的王佐和史云商量好到外面的世界去生活,也许在那里,他们可以学习到技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两个人在一天夜里离开了家乡,从此如影随形,浪迹天涯。

每当他们累了,疲倦了,他们也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坚强而勇敢的乡亲们。他们也商量着回家乡看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走到那里就把勤劳和善良带到了哪里。

英爱就是这样的乡亲,她勤劳善良,对于事情非常执着,乐意造福于这个社会。


为了解决王佐孩子的归属问题。

英爱和家庭法的陶老师约好了时间。

她在陶老师的办公室里,耐心地和她讨论问题:“孩子成长费用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呢?”
陶老师说:“各种教育类的投资,花销占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但是资金的投入和孩子的成才并不成为正比。”
英爱问:“各种学习班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陶老师说:“体育,音乐,考试科目,出国培训,在城市里的孩子上大学的压力一直都是存在的。可是你发现没有,班里很多农村来的孩子也一样成才。”
英爱问:“这就是说如果仅仅在衣食住行看病的地方花钱,费用会减少一半,也就是一个孩子10万元。王佐不吃不喝15年可以养活两个孩子。”
陶老师说:“穷生穷养,福生富养。别忘了,这是30年的统计数字,也就是说,按照王佐的收入,他可以在30年内把孩子培养成才。而且,金钱一项还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
谈完话,英爱对系 里的贫困学生一一走访,这些学生有的是家庭中缺少父亲,母亲,有的是家庭中有残疾人,有的是城市拾荒者的子弟,有的来自贫困山区,有的父母都是农民,有的是打工子弟。平时英爱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之外,还帮助他们申请助学金。

今天,英爱了解他们生存并且成长的心路历程。
“我们的家人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成长,平时衣物有的是别人给的,有的是自己妈妈做的,吃的粮食和菜都是自己种的,对我的学习非常关心。老师不仅给我知识,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不和别人比物质条件,贫穷不是耻辱。靠自己的实力立足于社会,不会比任何人差。”

这是几乎所有大学生的心声。
英爱把自己调查的结果告诉给陶老师。
她听了以后,认真地说:“一般人都强调孩子的金钱需要,其实父母在精神,心理上的付出同样是重要的方面。父母因为孩子误工,减少流动升迁等自身发展损失的间接经济成本,这都是无价的。”
英爱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她遇到了赵正,他们两个人继续讨论王佐的孩子归属问题。
”你要找的那个乡下人,他不停哀叹说孩子被人带走了。“赵正说。
”养孩子需要付出这么多,他难道不担心自己力不从心吗?“英爱不禁佩服赵正的观察能力,难怪他是主任律师,她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你指的是?“赵正问。
”孩子的安全,营养,医疗,教育,生活必需品等等的支出。“英爱说。
”你的学生中从农村地区考上来的大有人在,他们难道就不活了吗?“赵正问。
”这?“
”最常见的生活往往就是最合理的生活。“赵正说。
”不要拼命寻找达不到的物质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最常见的生活就是最本质的要素。
英爱反复品味这句话,她睁大眼睛来看周围的一切。她坐在食堂里看周围同学买食物。
学校的食堂承包给了个人,食品的花样繁多,各个窗口都站着同学。有小炒,有馒头,有包子,有鸡蛋,有素菜。学校除此以外还给每个学生56元的伙食补助。
她发现不少同学买的是馒头,鸡蛋,腐乳,中午,很多同学买的是米饭和青菜豆腐,到了晚饭还是一样。三元钱一天的伙食标准,加上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的机会,这些学生的生活可以达到自理。

学校暑假让学生维持治安,打扫卫生,一天勤工俭学费用是10元。

学校对学习好的同学有奖学金,加上他们到校外辅导高三的学生数理化也可以挣到一笔钱,所以生活上可以达到自理甚至结余。

学校的操场,图书馆,教学设备和师资也是一样的,能不能取得好成绩不完全和消费成正比。
”学到了知识,就能服务于社会,即使没有找到挣很多钱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后悔和失望的地方。这不就是自己当初上学的信念所在吗?“英爱心想。

史云和王佐他们夫妻两个同甘共苦,即使住在小小的房间,内心深处也一定充满了爱和阳光,对未来充满期待吧。

史雷夫妇可以在大山里把史云培养成人也一定是充满了希望,生活就像这杯甜酒,不经过三番五次地提炼,就不会这样淳口。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比蜜甜。

英爱给王佐打了电话,请他思考一下自己成长的经历?

能不能理解一下史雷夫妇那一份浓浓的亲子之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