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

介紹非主流,報章少分析,商業味低,但是內涵深,能啓發思考的電影。
个人资料
傅裴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歌舞劇《漢彌爾頓》(Hamilton)的眾生相

(2020-09-13 21:58:45) 下一个

歌舞劇《漢彌爾頓》(Hamilton)的眾生相

2018年在電影《愛 滿人間》(Mary Poppins Returns,2018)中演煤氣燈工人的林曼努爾米蘭達 (Lin-Manuel Miranda,1980 -)已經很紅。他一出現,銀幕下的觀眾就騷動。這位「何方神聖」會唱、舞、誦、譜、寫。他把傳記 《Alexander Hamilton》(Ron Chernow著,2004) 編成歌舞劇,用了六年時間:對口如相聲、數來寶;雙關語辛辣。主角加入龍套,銜接緊湊無冷場。

此劇很豐富。才華洋溢、浪漫熱情的米蘭達考據史料,有意替亞歷山大漢彌爾頓(1755 - 1804)扭轉評價,所以我端詳了美金十元鈔的肖像、理解正史對他著墨不多、也知曉了這個天才的野性 – 包括性醜聞八卦、不懂與政敵謀和等等。

米蘭達是波多黎各移民的第二代,很強調種族同化。在這說唱劇場中,他用異種樂風:爵士、嘻哈、饒舌、靈魂;打破膚色藩籬,啟用有色人種飾演各要角。有兩段念白屢屢出現: 「一個雜種、孤兒、蕩婦所生的蘇格蘭裔私生子,生於加勒比海野地,既髒又窮,居然突展長才,成為英雄和學者?」 下句作了上句的結語:「移民!移民!他們成就了一切!」

米蘭達自演主角 - 漢彌爾頓。他重塑現場:初出茅廬的主人翁與後來的死敵伯爾(Aaron Burr,1756 - 1836)見面。他羞赧報出姓名:「亞歷山大漢彌爾頓」。兩人開始就不合拍。伯爾已建聲名,不把他放在眼裡。但是那個「吳下阿蒙」後來躊躇滿志:起草美國憲法、位首任財政部長;整飭金融、政治;創立紐約郵報、聯邦黨、紐約銀行?功勳蓋世。爾後伯爾覬覦漢彌爾頓的成就,甚至致漢彌爾頓於死地。

三好漢 助他打天下

舞台劇納入攝影機,連路人甲的臉都線條清晰。漢彌爾頓頭角崢嶸,遇到叱吒江湖三好漢。內容好比大仲馬(Alexandre Dumas,1802 - 70)所著《三劍客》(Les Trois Mousquetaires,1844):四個冒險家都驍勇善戰,這三顆福星確實輔佐過漢彌爾頓:

拉法葉(Gilbert du Motier, Marquis de La Fayette,1757 -1834 ),助美軍打英國,回法國後,參加革命黨,攻陷巴士底監獄。

穆里根(Hercules Mulligan,1740 - 1825)出生愛爾蘭,打美國獨立戰爭時作過間諜。是漢彌爾頓和喬治華盛頓的救命恩人。

勞倫斯(John Laurens,1754 - 82)極力批評奴隸制度。曾經為了華盛頓的聲譽,跟查爾斯李(Charles Lee,1732 - 82)決鬥,將對方打傷。可惜27歲時死在康巴黑河(Combahee)戰役中。

靠貴人發跡:斯凱勒(Schuyler)旺族幫襯漢彌爾頓打天下。家長菲力普斯凱勒 (Philip Schuyler,1733 - 1804) 權、勢、財豐厚。劇本增加了大姐(Angelica)和二姐(Eliza)同時愛慕才貌雙全的男主角,嫁得英雄歸的是老二。群舞 -「The Schuyler Sisters」看得觀眾也跟著舞動。

另有伯樂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1732 - 99 )。治國其實比革命困難。華盛頓看重漢彌爾頓:循循善誘,提拔他上位。美國的國父不戀棧總統權位。米蘭達很尊崇他 。

劇中帶過開疆擴土的傳奇人物:比如創名「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潘恩(Thomas Paine,1736 -1809); 因宗教儀式與漢彌爾頓爭個不休的西伯里(Samuel Seabury,1729 - 96);還提到孤影的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8 - 90)放風箏、攜鑰匙作實驗。

遺憾的是漢彌爾頓在太太回娘家時,中了仙人跳:他受到誘惑,跟乞憐的瑪麗亞 (Maria Reynolds) 上了床。不久就收到綠帽夫James Reynolds的敲詐信。事後政敵拿此要脅時,他的帳目公私分明,他用私款付風流債,但是從此清譽付諸東流。

還有一件悲劇令這對夫妻傷心透頂:他們的長子菲利浦(Philip Hamilton,1782 - 1801)與律師George Eacker(1774 - 1804)決鬥後槍傷斃命。

三剋星 全力圍剿他

漢彌爾頓後期被三個剋星圍剿。兩個開國大佬:傑佛遜 (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美第三任總統) ,麥迪遜(James Madison,1751-1836,美第四任總統),加上緊咬不放的,最後沒作成總統的伯爾。劇中他們常常辯論得面紅耳赤。很嚴肅的議題用歌舞劇表達,別具一格。

1800年總統大選,同屬民主共和黨(Democratic-Republican Party) 的傑佛遜與伯爾同票,他倆皆跟聯邦黨(Federalist Party)的漢彌爾頓不搭界;不過後者擺了伯爾一大道,關鍵票投給了傑佛遜,因為 - 「伯爾什麼信仰也沒有」。伯爾無奈屈居傑佛遜的副總統。衝突日久愈深,導致伯爾挑戰漢彌爾頓決鬥。漢彌爾頓重蹈兒子覆徹入黃泉。配曲:Ten Duel Commandments前後迴盪。決鬥太不文明了。

三首歌 嘆大勢已去

視新大陸獨立國為眼中釘的大人物 - 英王喬治三世(George III,1738 - 1820),每次出場皆怨喃地口沫橫飛,使人噴飯。大不列顛國王唱了三首歌:「You'll Be Back」、「What Comes Next」、「I Know Him」。大勢已去,徒呼負負。

美國肇造時,各個政治人物願意把理想傳給後人;當時憲法、行政、經濟的論調百花齊放。主張解放黑奴的政黨,也會不再熱衷種族、移民、民權、婦權。米蘭達在戲曲中融入各類元素,自然贏得群眾喜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