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

人在异乡为异客,早把他乡当故乡.
正文

留有余地还是倾情演出?

(2016-05-31 10:54:03) 下一个

我歌唱得不好,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即使是一首熟悉会唱的歌,也经常要费尽全力,把喉咙唱破,真是辛苦。说明我唱歌的技巧不行。不但唱得没有余地可留,即使想倾情演出也只能是心有余力不足。职业的歌手们,技巧肯定不是问题吧,应该都能唱得毫不费力。但事实上其实也分唱哪一类。唱美声的让人感觉气势庞大,激情荡漾,用尽全力。 通俗的似乎也还尽力唱得感情饱满,各有千秋,一般都使上七八分的力气。唯独民族唱法的,个个唱得轻盈高亢,游刃有余,令人觉得留有三四分余力。我不是研究唱歌的专业人士,连业余的也说不上,这只是我的感觉和一己之见。不过很好奇为什么三种唱法会给人带来这样不同的感觉。

在音乐的其他领域,也是一样有这样的区别。即使我们不懂音乐,也大概可以听出演奏者是留有余地还是倾情演出。

这些感想在看到关于小提琴手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Mary du Pré)的介绍后又涌现出来。“匈牙利大提琴家斯塔克第一次听她演奏时说:象她这样把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都投入到大提琴里去演奏,恐怕就活不长。”果不其然,她的一生尤如昙花,小提琴生涯只有短短10年。她26岁就罹患癌症下肢瘫痪,42岁便散手人间。

她的《殇》,令人不忍卒听,潸然泪下。在这一曲的深情里,满满的全是对生命的追述。那是怎样的一种倾情不留余地的演奏,叫人完全忘记了技巧,无论是指挥还是整个伴奏的交响乐队,全部成了默默配合的背景。

然而,真正打动我们的就是这样质朴和没有保留的演奏。她把所有的复杂矛盾的情感都放入其中,让我们感受她的感受,悲伤她的悲伤。

张国荣,邓丽君,演Joker 的Heath Ledger, 莫扎特,王小波,梵高,玛丽莲梦露,梅长苏(哈!)等等这些英年早逝的人,他们就像明亮的星划过天际,虽存在短促却永远留在过往人的心中。他们的死启示了生的意义,人世的美。感谢他们在短暂的生命里倾情的演出。

联想到我自己,也曾努力。不管我的高音低音如何,是否歌唱成曲,又有否打扰到他人,我也算曾经倾情演出过。如今年近半百,沙哑的嗓子提醒我的劳累,我打算懒着并留有余地。但在这余地里,一定留有一角,给那些曾经倾情演出,带给我们各种感动的我钦佩和喜爱的人。

回到开头的问题,音乐不是我的最爱,知之甚少,古典的没研究,现代的没追随。可是想想熟悉的中国民歌(民族唱法的歌),大多曲调熟悉,朗朗上口,因为听得多,唱得也多,想来这些歌都是自己送到我的耳朵里的。再追溯一下这类歌曲的内容,吃惊地发现基本不是政治正确的歌曲就是欢快的民间小调, 实在无须倾情演出,唱法也千篇一律。难怪歌唱家们只要掌握了技巧,就能游刃有余。相比之下,歌剧的美声唱法,现代的通俗歌曲,多多少少要表达生命里的基本情感以打动人,演绎起来也就没那么容易了。而那些倾情演出的,往往就赢得了我们的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拉城清茶 回复 悄悄话 支持你,赞!
荔枝100 回复 悄悄话 西洋美声唱法,也是该倾的倾,该留的留,收敛温柔之处,比激情大声难唱得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