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拼到老

在字句里看过去现在和未来
个人资料
chunfengfe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人生与诗书

(2016-05-01 16:12:47) 下一个

  本文谈及的诗书,不是古代学子追求仕途的四书五经,也不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文理教育的书本,而是在生活中拾起的其它各种书籍。

  开卷有益,到底有什么益处?虽然说,读一本书就像跟许多人交朋友,但是同时会发现自己原来很“无知”。多少事情在读书前,一无所知。所以通过读书,可以让自己认识许多以前不知道、却早已存在的信息和事实。现在是网络和微信的时代,大量的新闻和无数的网文冲刷我们的视线和大脑皮层,泥沙俱下、鱼龙混珠,非以前读线装书、出版物和报纸等可以掉以轻心的。

  因为很多内容,都是为了搏人眼球的“噱头”,没有实在的内容,或者是八卦、秘闻和谣言,过多地接受这些信息,让人变得很“浅薄”和无聊。然而读一本好书,却会使人变得很庄重,因为读者接触的是人文的本质,一种美的享受。因为艺术的特色就是审美,阅览文学作品和欣赏艺术作品一样,是为了得到心灵的“赎罪”。就像基督用自己的“鲜血”,来洗脱人类的“原罪“一样,读书,读一本好书,就是用作者的”心血“,来洗净读者身心的罪孽,让自己的灵魂某一处,得到清洗、净化和升华。

  人类的灵魂,因为受到时代和社会每一个侧面的影响,发生很多自己慢慢习以为常的质变,从而改变了也奠定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一个人能做到“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行”,那么这就接近一个完美的灵魂。可是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怎么可能不被社会的市侩影响而拉下水呢?

  一个人的思想变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被默移潜化,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其前提,是环境、朋友和自身的作用。好的环境,是一个人变得高尚的有利因素,这是孟母三迁的原因。环境,也是让人忘记过去,疗伤的很好平台。在一个伤心地,会让人消沉下去;走出去,到一个新的天地,常常让人忘却旧伤、甚至能医治心病,走上愈合和康复的大道。及时离开不利的环境,所谓避害趋利,尤其在自己心身很脆弱的时候,非常重要。很多人,虽然有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观,但是在精神憔悴、灵魂虚弱的时候,去了一个不应该去的地方,让自己干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良师益友,是前世善缘在今世的果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遇之,是人生莫大善焉;尤其是铮友,就是一本人类的史诗,一面铜鉴。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些都是外在因素,都要通过自身这个本体,思想的滤纸,最后进入灵魂深处的感应器,让心身做出最后的应对。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很难改变社会,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许多正能量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股力量,促使社会的改良和进步。做一个好人,还社会一个好的环境,是每一个儒家成员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守则。

  如何做一个好的“自己”,是一个如何打造好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读书,读好书是培养好思想的一个比较安全的途径。就像修行的人,如何行善一样。捐助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如果没有钱财怎么办?有一颗善良的心,一句悦耳的话语,一声虔诚的祝福,一次友善的提醒,一种发自内心的劝告,以及形成习惯的助人为乐,也可以修身养性达到修炼的目的,一样可领悟佛道的真谛。在这个世界上,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要挣到对方的钱一样,是很不容易的。让人“放下屠刀”,就像断人财路一样,会让对方很敌视,弄不好伤人害己。然而在佛教里,改变一个人使其向善,是功德无量的善举,非一般的人可以做到的。然而书籍,好的书籍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一本好书,就是一位沉默的智者,他在默默地注视你、关爱你和保护你。一旦进入智者的廊庑,你就是座上客。因为他如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

  我真正了解托尔斯泰,是通过读他的【复活】。因为要刻划一个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常常是在描写一个自己的影子;而这本小说的特色就是在描写内心的挣扎,和道德的痛苦。道德,是人类的锁链;如果驾驭不好,会让人痛苦一生的。就像写近体诗所遵循的平仄韵律规则一样,这也是旧体诗的锁链,你必须了解和熟悉,并有效地掌控她,才能让笔下的诗句和意境,如歌如画、如梦如幻和如泣如诉。读他的【安娜·卡列尼娜】,终于知道,人类不是在爱情中死亡,就是在婚姻中沉默。理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性情之烈焰,也同情钱钟书“围城”中的无奈和“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感叹。

  爱情的炙热,是胡适之看着篝火对徐志摩说,你在玩火。然而爱情更多时候是相互的心灵“折磨”,没有折磨的爱情是一杯白开水,不可能持久的。那些因为贪图对方某些条件的“爱情”,因为少了“折磨”的因素和步骤,很难称得上“爱情”。譬如婚外情、网恋和一夜情,至于狎妓是另当别论。这些情愫,与其说是感情,不如说是欲望和发泄。感情是人生美好的风景,如同春季一样山花烂漫;然而人生还有其他季节,所以爱情不是人生的唯一,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是人生的组成部分,譬如亲情、友情、事业和爱好,以及一颗如何对待人类与世界的心。

  不过书籍中,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因为爱情是人生进步的阶梯,虽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男人通过爱情的锻炼,才能成熟心智;也就是说男人必须通过女人的帮助,走向心灵的构建和落成。在武打小说中,古龙、梁羽生和金庸是营造生与死的血雨腥风和刀光剑影的背景,来打磨和成熟爱情的。这种爱情,处处险恶、步步惊心,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伪,否则会死无葬身之地,更不要提爱情之花之果的美丽和甜蜜。然而小李飞刀牺牲爱情并没有挽回友情,因为爱情和友情是不同本质的情愫。牺牲是爱情“折磨”中重要的手段,甚至可以说是“折磨”的捷径。要想得到爱情,得到真正的爱情,牺牲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爱德华八世牺牲王位而得到爱情,罗切斯特双目失明及桑菲尔德庄园成为废墟才得到简爱的爱情,基督山伯爵杀死了费尔南之后,才赢得了海蒂的爱情,虽然在电影里是爱德华年轻时的恋人美蒂丝在岸边,目睹爱德华的远去。

  写现代爱情的高手无疑是台湾作家琼瑶,她在这个领域的持之于恒,让人在她的作品里能够很好地体味爱情和人生。她没有让爱情脱离支撑人生的社会和世俗。她把爱情演绎得如一团刚从棉桃里采集的棉花,然后在梦笔生花的笔端一点点抽取、一寸寸拉长、一匝匝地缠绕,让悲欢离合在这些棉线里舒卷和开合,并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尾声里,走向平庸和伟岸。因为爱情不是天外之物,而是世俗的产物,最终要回归世俗。这样的爱情才是真实的、让人收益的。琼瑶除了善于利用世俗的庸俗和超然的解脱之外,还善于“折磨”爱情,也就是制造矛盾和冲突,尤其是通过两代人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更乱”而使得故事更具有可读性。在忍耐和牺牲的光环里,让爱情体现人性的光辉而让爱情的结尾具有信心和令人思考的未来。

  一本书读完,如果没有让人不忍扔下的留恋,很难说是一本好书。【Lolita】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因涉及到伦理道德的问题而使得此书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虽然改编成的电影、舞台剧的票房并不好,但并不影响这本小说的价值。探索和冲击世俗的价值观、并在探索中寻求认同的空间,这样的小说容易引起轰动。但是读者从中能够收获什么?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很复杂的世界,探索内心世界的小说,是非常难写又非常容易失败的,没有对人性和心理的深广度的了解和体会,很难写出让人喜欢和迷恋的篇章。高行健的【灵山】是一本比较成功的小说,在世俗的篇章里,作为一位作协会员自然容易驾驭;然而在写道教和性灵的部分,确实很难跋涉。这个部分既不好写,也很难读懂。虽然道教是本土宗教,但是道教的理论和精华,不是大众化和世俗化。只有那些神仙故事、聊斋故事和道士的点石成金的故事,以及封神演义的故事,以及各种神仙在世俗中的作用等等,让百姓耳熟能详。这些只是道家追求的结果,而不是修炼的经过。【灵山】的得奖,与其说是高行健的成功,不如说是中国道教的神秘面纱后触动人类灵魂的特色令人神往。小说的笔力,一定要触及人类的灵魂,让人在泪水中洗涤自己精神上的污秽,才能够赢得读者,才能够挑起历史传播者的重担。雨果的【悲惨世界】也是一本赎罪文学,在赎罪的演绎中,揭露和体现人类的价值和社会的忧患。赎罪是人类认识社会和自然的终极形式和尾声模式,她是那样撩拨人心和启动美好,以及崇尚未来。

  不知道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为什么能够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这篇小说只是在探索人的意志和信心,以及经历给自己带来的荣耀和精神的激励。她的主要特色还是心理的细致刻画和大量的独白,可见心理描写对小说艺术价值的作用。这不是很全面的人生价值,但是她确实给海明威带来职业写作的荣耀和辉煌,也让海明威再也走不出奖项带来的限制,而无法超越而走向平庸。有人说海明威是因为小说再也无法突破【老人与海】的硬汉阴影而自杀的,当然还有人指出,海明威是因为“阳痿”而饮弹而亡。

  民国时期有大量的散文非常不错,譬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引用的南朝民歌【西洲曲】中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让散文有了精神。正如罗大佑的歌曲【童年】中那一句“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一样,让人莞尔和神往,因为民歌就是歌唱爱情,民歌就是情歌。三百篇里很多就是爱情的诗篇,爱情从古至今,在本质上没有变化。周作人是一个很有才华的散文家,他的性情和鲁迅差别很大,对社会对人类对古今没有周树人那么多的怨恨和不平。周作人博闻强记,写散文喜欢引用前人的诗文,但是他独创的文性平和冲淡,倒有几分道家的风范。散文是很难写的,能把散文学好、写好,就像武功中的绝世高手,在毫无章法中取胜于惊艳和令人叹服。她需要作者全部方位的知识储备,以及各种写作技巧,对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能够贯通和驾轻就熟。散文需要厚度,而不是仅仅是一维或者两维,而是三维甚至多维的。散文是一种让人轻松自在的”陷阱”,却是非常让人难于精通的体裁。就像修行一样,需要悟性才能进入她的灵魂和本质。然而散文,给人启迪和修养,多读散文,让人雅致而精细生命。有“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妙趣。

  读小说和散文,还有报告文学或者游记,都是让人容易投入和受益。然而读诗歌,是一种对读者心性的考炼,因为诗歌完全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小说给你一个草原,但是诗歌只是一朵小小的蒲公英。当你紫衣飘飘地弯下你的小蛮腰想要亲近她时,你的风韵只会吹散她的深沉而飞到远远的离你而去。

  诗歌是一只猫,她不是你忠实的小狗狗,天天腻歪歪地粘着你。她远远地看着你,看你的台灯熄灭、看你的云窗开合、看你的远去和回归、看你的青春二八、看你的徐娘老去。诗歌无法梳理你的秀发,只是窗外的风景不是你闺阁里的摆设。当你从庾岭采来一枝梅,当你进入大门你的庭院,诗歌就结束了。因为诗歌不会在花瓶里生存,她只徜徉和徘徊在风花雪月里,存在你的目光、心上和指尖遥望、思念和指向的星空和气息中。当你在琴弦里偶尔捕捉到她慌乱的风姿时,在指间流出她的似水如花韵律时,你就被灵感蛊惑了。

  灵感是诗歌的生命,没有灵感的诗歌只是文字而不是诗歌。所以诗歌不是写出来的,是从心中流露出来的。就像月色不是照耀而是阳光脱胎换骨后对人类的流连忘返,月色是夜的灵感,就像诗歌是人的灵性一样。灵感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神秘,可遇不可求。因为灵感不是缘分,缘分是上辈子善恶调和之后带到今世的果实,是甜是涩只有缘中之人知道。灵感只是躲在一扇紧闭的门之后的孤儿,必须靠爱才能唤出她,来到你的心上,才能流出诗歌来。

  诗歌,只有很少人喜欢,写诗歌的人就更少了。因为爱,无论是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爱人类、爱自然还是爱整个世界,都不是很容易的。因为懂得爱的人很少,所以人类与自然界,人类世界越来越没有诗意。读诗歌写诗歌,让我知道、领会和感叹,然后却是无奈。。。无奈之下,依然捡拾诗书,就像秋风之下,依然可以发现落叶的缤纷和落叶的潇潇洒洒。人生,最缺乏的就是洒脱。

  读书写诗吧,做一个洒脱的人。《菜根谭》里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做一个大英雄很难,倒是可以向“真名士“靠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