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收藏: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丁颖,老外为什么不下力搞杂交稻。来自于文学城几曾回首栏目网友Movie999

(2021-05-24 14:07:14) 下一个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应该是丁颖。他在共党掌权之前的民国时代,就搞出了杂交水稻。

丁颖开创了野生稻与栽培稻远缘杂交育种的先河。1933年他从多年生普通野生稻与竹粘天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中山1号”新品种。“中山1号”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曾在华南地区种植了半个世纪。丁颖还用印度野生稻与栽培稻品种杂交育成了“银印20”、“东印1号”、“暹黑7号”等品种。

http://www.moa.gov.cn/ztzl/xzgcllsnsnmfrwbz/snmfrwfc/200909/t20090927_1359025.htm

利用野生水稻搞出实际推广应用的杂交稻,只是丁颖的四大贡献之一,所以没有人特别说他是杂交稻之父。

找野生稻,远缘杂交,丁颖在中国是开了先河的,而且他拿出的是实际推广应用的品种。

杂交水稻的背景知识,媒体人和一般民众并不具备。中科院的那批老院士们当然知道,现在大家应该知道袁隆平为什么当不上中科院院士,中专毕业的谢华安为什么能够当上了吧。

-----

为什么老外没有下功夫搞三系杂交稻。

老外也搞过,搞的还很早。但是发现搞杂交稻不合算。

原因之一在于杂交稻制种非常麻烦。种水稻大县,一般都有一个原种场。国营的县原种场就是专门生产稻种的。中国到非洲支援种杂交稻,我家乡的原种场的农技人员就有被派去的。

原因之二在于能配套成功的品种很少很少。水稻的品种,有史以来野生的驯育的加起来,有个估计是14万种。三系杂交稻能配套成功的品种极少。这也是大家诟病杂交稻不好吃的原因之一(有籼稻米,粳稻米之别,还有下面细分的具体品种之别)。好吃的品种往往配不成套,没有杂交的。

搞成一个品种不容易,又要它稳产高产,抗逆性好(对生长期不利外界因素有抵抗力),需要花大功夫。

袁隆平就屡屡搞出绝收的品种来推广,原因之一就是他喜欢走捷径,他的水平不够,功夫下的也不够,抗逆性不好。实验成功了,推广却失败。

石明松搞成的两系杂交稻,各种品种的配套成功基本不成问题了。但育种也有其他问题。两系利用光温(主要是光)敏感不育。育种受气候影响大。

老外考虑的投入产出比。中国需要产量,品质先不考虑,人力又不值钱,所以大力投入三系杂交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