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林间溪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2017 中欧之旅 奥地利篇 4 美景宫,精美的艺术珍品

(2019-09-08 09:07:45) 下一个

美景宫(Belvedere Palace),

维也纳作为600多年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留下了许多宫殿,主要有霍夫堡宫(Hofburg)、美泉宫(Schonbrunn)和美景宫(Belvedere)。霍夫堡宫是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皇宫,从1273年至1918年,长达600多年的时间,一直都是哈布斯堡王朝历代国王的皇宫。美泉宫位于郊外,是国王们夏季的首选住地,因此也称为夏宫。美景宫则和另外两座不同,它不是皇宫,而是被誉为奥地利的英雄、哈布斯堡王朝最伟大的军事将领,欧根亲王(Prince Eugene of Savoy)的夏宫。虽然欧根亲王被称为奥地利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但他其实并不是奥地利人。他父亲为意大利贵族,他却从小生长在法国宫廷,由身为法国波旁王室后裔的祖母带大。当时的欧洲对于非嫡长子的贵族来说,出路一般只有两条:从军或者从教。祖母希望他成为优秀的教士,将他送到修道院学习,但欧根却立志从军。1863年欧洲战起,土耳其兵临维也纳城下,年轻的欧根请求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给他军队和职务上战场,被国王拒绝。于是欧根瞒着路易十四加入了哈布斯堡王朝利奥波德一世的军队,并在维也纳之战中屡建奇功,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委任为龙骑兵团团长。维也纳之战,奥地利军队大获全胜并乘胜追击,在欧根的带领下收复了被土耳其占领了百年的匈牙利全土。我们在布达佩斯皇宫前看到了他骑着战马的巨大雕像。欧根在后来的一系列战争中显示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陆军元帅,哈布斯堡王朝最伟大的将领之一。由于战功卓绝皇帝赐给他亲王爵位,1697年欧根亲王在维也纳城中建造起自己的宫殿,1702年又开始在维也纳郊区设计建造夏宫,于是一座美丽的巴洛克式宫殿Schloss Belvedere诞生了。Belvedere的意思为Beautiful View,中文称它为美景宫。

美景宫内欧根亲王的雕像                     

美景宫距离老城中心较远,步行不能到达,我们叫了一辆Uber前往。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建筑。白色宫殿顶着绿色的屋顶,显得非常雍容典雅。美景宫根据地势分为上宫(Oberes Belvedere)和下宫(Unteres Belvedere),下宫建于1712年,是欧根亲王的居所。上宫建于1717-1723年,主要用于宴请宾客。连接上下两宫的是一座华丽的花园——阿尔卑花园(Alpengarten),花园中有对称设计的梯阶和喷泉水池,喷泉中的海神塑像和巴洛克的斯芬克斯雕像把游客带进一个奇幻的世界。欧根亲王一生未婚无嗣,死后由侄女继承了全部遗产,1752年她将美景宫卖给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亚。1776年玛丽亚·特蕾西亚将美景宫作为帝国画廊,1919年美景宫被收归国有,成为国家美术馆。这是奥地利一座重要的艺术画廊,收藏许多名篇佳作。上宫主要收藏19-20世纪的作品,下宫是中世纪艺术和巴洛克美术馆。

白色大理石和绿色屋顶的宫殿非常雍容典雅   

美景宫上宫和花园里的喷泉                                                       

下宫和整齐的步道                 

上宫——精美的艺术画廊

走进上宫,首先看到的是由四根阿特拉斯石柱支撑的一楼大厅。阿特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因反抗宙斯而受罚以肩擎天。据说原来并没有这四根石柱,1732年冬天,大厅建筑出现了问题,才被迫增加了石柱,反而使得大厅看上去更有艺术性。走上台阶,迎面进入宏伟的大理石厅。大厅由奥地利特产的阿德奈特棕红色大理石装饰,天花板上是意大利画家Carlo Carlone 绘制的《欧根亲王的荣誉》。1955年5月15日标志着二战后奥地利重新获得独立的《奥地利国家条约》就是在这里签署的。上宫作为奥地利国家美术馆收藏了从中世纪到当代的大量艺术品,按照年代分区展现。最主要的展品是19-20世纪美术藏品,除了莫奈(Claude Monet)、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等印象派大师的作品,这里的重点是19世纪末新艺术运动期间的奥地利画家的作品。19世纪80年代以前,奥地利在世界美术界的地位基本是默默无闻,随着以著名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为首的青年画家的崭露头角,形成维也纳分离画派,奥地利的绘画在20世纪欧洲新艺术运动中有了自己的地位。分离画派强调艺术创新,又注重实用性,形成唯美的装饰性艺术。作为分离画派的代表人物,美景宫收藏了克里姆特最完整的作品,以及画派其他杰出画家如埃贡·席勒(Egon Schiele)、奥斯卡·柯克西卡 (Oskar Kokoschka)等人的作品。

阿特拉斯擎天柱大厅 

大理石厅,《奥地利国家条约》就是在这里签署的

大厅的天花板是巴洛克风格的顶画  

上宫中的一个礼拜堂                                     

走出大理石大厅,我们来到中世纪展厅。中世纪的作品大多为宗教题材为主,首先看到的是一组被称为“大洛布明大师”(Meister von GroBlobming)的无名艺术家的雕塑作品。这位不知姓名的艺术家,在奥地利施蒂里亚地区大洛布明镇留下了许多精美的雕像。

《圣彼得教皇登基》(1440-1445年)雅戈·卡萨(Jakob Kaschauer)作品

宗教故事绘画                                   

克里姆特,维也纳分离派的创始人

纵观欧洲美术史,驰名世界的奥地利画家并不多,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应该是最著名的一位。上宫拥有克里姆特的24幅作品,集中陈列在一间展示厅内。克里姆特出生于维也纳,他创立了维也纳分离派,是奥地利著名的象征主义画家。克里姆特画作的特色在于特殊的象征式装饰花纹,主题围绕性、爱、生、死轮回。主角大多是女人,且爱用黄金作画。传说他的父亲是一位金匠,这大概是他喜爱用黄金作画的一个原因吧。2006年克里姆特的名画《埃赫特男爵夫人》以1.35亿美元的价格卖出,创下单幅油画最高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

《吻,The Kiss》美景宫的镇馆之宝,在克里姆特金箔画中,《吻》是其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08年,也是黄金画的最后一幅作品。据说此画为其恋人所作,画中的男人是画家自己,女子是长期陪伴在他身边的Emilie Louise Floge。

《朱迪斯与何乐弗尼的头》(1901),朱迪斯是希腊文圣经中的人物。根据圣经故事,亚述大军入侵犹太人住地,一路捣毁神庙所向无敌,直抵犹太的佰夙利亚城。犹太女朱迪斯来到亚述军主帅何乐弗尼的宴会上,将其灌醉并割下头颅。犹太军乘势进攻,亚述人群龙无首,大败而逃。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绘画有许多,无一不是血腥的。只有这一幅例外,画中的女主人公嘴唇微张,神情挑逗。身上穿戴着各种图形的配饰,给人一种抽象且时尚的感觉。画中没有宝剑,没有血迹,连割下的头颅都只有一半,充分展现了分离派的唯美主义。

《水蛇1》(1904),运用蛋彩、沥粉、贴金等多种方法画成的。画中淡青色的人体同婉蜒的蛇体交织在一起,金、翠两色的水草纹穿插其间,组成一种近乎抽象的、由点和线构成的音乐的韵律。                                    

《新娘,The Bride》(1918)

《弗里兹·里德勒的画像,Portrait of Fritza Riedler》(1906)

《乔安娜·斯陶德的画像, Portrait of Johanna Staude》(1917)

《阿玛莉·祖克尔坎德,Amalie Zuckerkandl》(1917)

《爱德华科斯马克肖像,Eduard Kosmack》(1910年),维也纳分离派的另一位重要代表埃贡·席勒(Egon Schiele)作品。席勒师承克里姆特,是奥地利表现主义的先驱。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如果说克里姆特的作品像印象派大师莫奈一样予人以更大的美感,那么埃贡·席勒就好比梵高,给人更多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颤栗。他的画风压抑、沉闷,人物颓废、神经质,画面常常笼罩着惊恐与不安,生的渴望与死的挣扎如影相随,让人唏嘘感动。

《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的全家福》,马丁·梅伊滕斯(Martin van Meytens)作品。 马丁·梅伊滕斯是奥地利最重要的巴洛克式宫廷肖像画家,曾为许多皇家成员绘制肖像。他的绘画风格被许多画家效仿。这幅作品中只有女王夫妇和5个孩子,很显然是马丁·梅伊滕斯给女王画的早期全家福,我们后来在美泉宫看到了他的另一幅作品,11个孩子都在画中。

《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女大公肖像,Erzherzogin Marie Christina》(1760年),马丁·梅伊滕斯(Martin van Meytens)作品。玛丽亚·克里斯蒂娜是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的第五个孩子,也是她最钟爱的女儿,是唯一一个没有通过政治联姻,自由恋爱选择丈夫的女儿。

《神圣家族,The holy Kinship 》(1765年),马丁·约翰·施密特(Martin Johann Schmidt)作品。施密特是奥地利杰出画家,擅长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绘画,印象派的前身。         

《跨过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1801年),由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杰出代表,拿破仑的首席宫廷画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uis David)创作。描绘1800年反法同盟战争期间,拿破仑登上阿尔卑斯山,出其不意抄近道穿过圣伯纳隘口,进入意大利的情景。画面中的人物和战马如同古代雕塑一般,轮廓清晰、构图均衡,表现出极强的英雄气概。

《莫里茨伯爵和他的妻儿》(1804) 弗朗索瓦·热拉尔(François Gérard)作品,这位画家以肖像画著称,为许多上流社会的名人绘制过肖像。油画色彩清晰厚重,笔法精确严谨,严格遵循了新古典主义注重素描和强调理性的原则。

《Kerzmann 家族肖像》(1835年)斐迪南·乔治瓦·德穆勒(Ferdinand George Waldmuller)作品。在经历了19世纪初连年不断的战火后,中欧地区的人民厌倦了兵戈和政治,渴望平静与安逸的生活。随着拿破仑战争(1803-1815年)的结束,欧洲进入一段稳定期。在此期间德国和奥地利的城市化促使中产阶级的崛起,人们追求闲情雅致以及平和的个人生活,表现在文学、音乐、绘画和装饰艺术等各方面,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被称为“彼得麦式”(Biedermeier)。 斐迪南·乔治瓦·德穆勒是奥地利“彼得麦式”代表人物,最杰出的画家。

《下棋,The Game of Chess》(1839),Josef Danhauser作品。Josef Danhauser也是“彼得麦式”时期奥地利重要画家之一。

《威尼斯向凯特琳娜·科尔纳罗致敬》汉斯·马卡特(Hans Makart)作品,绘制于1872-1873年。19世纪下半叶,奥地利的学院派对描绘历史事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了一个被称为历史主义的阶段,其代表人物为汉斯·马卡特。汉斯·马卡特有着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对颜色的运用尤其独到,有一种流光溢彩、似真似幻的效果。为了突出特色,他甚至在颜料中加入了沥青(这也导致他的一些画作难以保存)。尽管他以历史画见长,但往往也不拘泥于历史。汉斯·马卡特的人物肖像对克里姆特以及其他奥地利画家的影响颇深,是19世纪奥地利最重要的艺术家。除了绘画,汉斯·马卡特还擅长室内装潢、服装、家具设计,是当时维也纳艺术界的领袖之一,“马卡特风格”在维也纳风靡一时。汉斯·马卡特深得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的喜欢,受邀担任皇宫内部装饰画师。汉斯·马卡特1884年因病猝逝,得以国礼下葬。在维也纳的城市公园中,可以找到他的雕像。

《五感觉,Five Senses》(1872-1879),汉斯·马卡特的名作。5个裸体美女代表5种感觉,分别为: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哥伦布博览会上,马卡特的这幅作品代表奥地利参展,引起轰动,成为这届博览会最吸引人的美术作品。此后马卡特的作品在欧美受到疯狂追捧,持续了至少20年。

《穿皮衣的女人》(1880年),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作品。 爱德华·马奈是法国印象派奠基人之一,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19世纪后期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印象派画家反对因循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代表画家有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等。

《厨子,The Cooker》(1882年),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作品。莫奈是法国印象派代表人物以及创始人之一。他擅长光与影的表现技法,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曾长期探索实验色彩与光的完美表达,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描绘。这幅名为厨子的作品据说是莫奈的自画像。

《吉维尼莫奈花园小道,Path in Monet’s Garden in Giverny》(1902年),莫奈作品

《奥维尔平原,The Plain of Auvers》(1890年),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作品。印象派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分歧,一些画家不再满足于对光与色的自然描绘,转而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他们画的不是眼睛看到的,而是内心感到的东西。在这些画家中,最为让后人惊叹的便是荷兰画家梵高。梵高在一生中绘制了超过2100件作品,但最为人称道的都是最后两三年里完成的。《奥维尔高地》是他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完成的,画中充满了弯曲的线条,如童话中的幻境,那是他的内心感受。

《黄金婚礼,Golden Wedding》(1879),欧亨尼奥·普拉蒂(Eugenio Prati)作品。 

《骗子》(1888),约瑟夫·恩格尔哈特(Josef Engelhart)作品

上宫还有许多现代作品                 

原来野蛮女友世界各地到处都有。约翰娜·弗奈斯(Johanna Freise )作品

下宫——欧根亲王的荣耀

看完上宫,我们穿过花园来到下宫。下宫是欧根亲王的居所,也展出一些中世纪作品,同时还会有不定期的临时展览。下宫的中心是雄伟的大理石厅,正对美景宫大花园,厅内有漂亮的雕塑。天花板是意大利巴洛克画家Martino Altomonte绘制的天顶画,太阳战车的阿波罗被缪斯所环绕,画面右下方欧根亲王化身为墨丘利接受胜利的礼物。墙上的浮雕也是欧根亲王喜爱的阿波罗形象,以及象征欧根凯旋的雕塑。

从花园看下宫                         

下宫大理石厅                 

镜厅,又称金阁,玛丽亚·特蕾西亚买下美景宫后进行改建,完成于1765年。室内金碧辉煌,墙壁上滿是大镜子,产生出冲击性的视觉效果,镜子之间并装饰有漂亮的瓷器。

下宫的临时画展                             

阿尔卑花园——美的享受

参观完下宫我们重新回到花园,花园由巴洛克花园设计大师Dominique Girard设计,1725年完成,属于严格对称布局的法式花园。花园以希腊神话众神居住的奥林匹斯山为主题,通过两道瀑布将整座花园分成高中低三个部分。

中央大道两旁是奥地利雕塑家Giovanni Stanetti雕刻的八位缪斯女神

阿波罗与达芙妮的故事:传说阿波罗瞧不起年幼的丘比特,使得丘比特很恼火。丘比特有两种箭,黄金利箭和铅制钝箭。凡被他用黄金利箭射到的,心中立刻燃起恋爱的热情,而被铅制钝箭射到的,则会十分厌恶爱情。当阿波罗走近河神的女儿达芙妮时,丘比特立即向他们分别发出两支爱情之箭,金箭射向阿波罗,铅箭射向达芙妮。后果可想而知,阿波罗瞬间爱上达芙妮,而达芙妮死活看不上阿波罗。于是二者展开了漫长的追逐与逃离,眼看阿波罗即将追到达芙妮,惊恐之下达芙妮急忙向父亲呼救。父亲河神无奈,将爱女变成一棵月桂树。在这组雕像中阿波罗手持七弦琴向达芙妮示爱,而达芙妮的双脚正在变成月桂树的树根。

池塘中的喷泉表现的是两个小天使与江河水泉中的女神耐得斯之间的嬉戏。

低区与中区之间的瀑布叫贝壳喷泉,因特里同托举的贝壳形水池而得名。两侧楼梯栏杆上雕刻的天使分别代表十二个月。

中区的绿地周围种满了鲜花,五彩的花朵竞相绽放

中区与高区以这座五叠的瀑布喷泉相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beaglegirl 回复 悄悄话 我的问题特指维也纳
beaglegirl 回复 悄悄话 非常详细的,有知识的游记,弥补了我miss的部分。就是好奇地问一下,你们逛奥地利一天看几个景点,走几个mile的路?我们疲于奔命一天七八个mile走还是不能覆盖推荐的景点。
chufang 回复 悄悄话 都很漂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