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博客

许多人或事,大概是不能按照斗争哲学那样用“两个凡是”来分类的,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何一对死敌都爱吃同一种佳肴、都爱娶同一类美女了。
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女子无才便是德”

(2018-09-12 21:31:54) 下一个

关于“女子无才便是德

 

                             田  心

 

 

中文和合本圣经里有三处用“才德”作为女性的定语,有两处说“才德的妇人(《箴言》12:4、《箴言》31:10),有一处说“才德的女子”(《箴言》31:29);在英皇钦定本圣经中,这三处的英文词是virtuous或virtuously,英文词的意思是“德”,并没“才”的意思。那么,中文和合本圣经译者为什么译成“才德”?笔者认为,中文和合本圣经是清末译成的,这与中国明清以来一般民众对明朝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中说的“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解有关。一般民众对后一句话的理解是:女子若通文识字又博览群书,难免邪心萌动不守妇道,倒不如无才守德为好。这就是明代以来一般民众对女子才德关系的看法,所以和合本中文圣经译者把才德合并作为女性的定语,既译出了英文里“德”的意思,又表达了中国一般民众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解。当然,明清以来,也有人奋起抨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例如清代著名才子李渔;但因无法撼动数百年来的民众共识,也就不了了之。

直到本世纪的数年前(大约在2012年初),有位台湾“黄庭禅创始人”张庆祥先生发出一番高论,才改变了明清以来几百年广大华人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解。张庆祥先生在各国华文报刊上发文,又到各地去讲演,传播他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新解。他的主要论点是:数百年来,人们误解了这个“无”字。他认为,在“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里,这个“无”字是动词,是“自视若无”的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才”。他举例说,古人说的“无物”,不是世上真的没有万物,而是在万物的围绕中,内心不起一点罣(读音gu)碍的意思;“无我”不是真的没有我,而是对于我的一切得失无挂于心的意思;“无念”也不是真的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妄念,在念头中依然自在的意思。所以“无才”不是真的没有才,而是“我虽然很有才,但一点也不自炫我才,依然自视若无”的意思。试想,古代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拥有过人的才气,还能自视若无,这不是非常高尚的德行吗?

张庆祥先生此高论一出,就连中国大陆的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以及这“百科”那“百科”的,都几乎一字不改地照抄了张庆祥先生对“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的新解,但闭口不提新解出自何人何处。

 

(二○一八年九月十二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