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警阿猪的博客

皇家警察故事,西方犯罪纪实
正文

库马里奇疑案 16

(2017-04-05 21:30:11) 下一个

16

我写约瑟夫·库马里奇这个案子,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酒精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三聚乙醛中毒,这三种情况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相似与区别。这是一个非常医学专业的讨论。我是个外行,所以,写到这里,我只有硬着头皮上,死马当作活马医。

请注意,在警方法医官李福基的供证里,有这样一段:引起肺部浮肿的原因可能有三:1)嗜酒。2)某种疾病,如糖尿病。3)不知道的某种原因。此说法,通顺一下,就成了:

引起肺水肿之原因有三

1)酒精中毒,会引起肺水肿,导致死亡。

2)糖尿病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会引起肺水肿,导致死亡。

3)而这不知道的某种原因,于本案,(其实是知道的)就是奥克兰尸检所发现的,约瑟夫大脑细胞中存在三聚乙醛残留。也就是说,三聚乙醛中毒,也会引起肺水肿,导致死亡。

按那位港大医学教授的说法:丙酮与酒精在气味上很难区别。错!区别其实是很明显的。酒精是什么气味人们应该都知道。而糖尿病人,病症严重到了酮症酸中毒的程度,呼吸中便会带出丙酮酸的味道。医生们天天接触酒精,是不会分不出丙酮气味的。他们常用烂苹果,来形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这种味道。

另,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查查网,对丙酮的气味,还有其他一些形容,因人而异,比如:一种特殊的甜味,薄荷气味,一种令人愉快的气味,很好的感觉,微微有点香,一种特殊的芳香,,,所有这些,都不会与酒精混淆。可见教授的这个说法,简直含糊到了几乎是包庇的程度。

而本案中,自从10月30日下午,约瑟夫被警察搀扶着(说不好听是架着)送到机场开始,几乎所有的证人都对约瑟夫的体臭有过描述。其中,只有翁医生和法医官李福基两人认为是酒气,其他所有证人,包括伊丽莎白医院的黄医生(签署死亡证的那个),都形容为臭,恶臭,令人做呕的臭,刺鼻的臭。这臭气并且不是从嘴里呼吸带出来的,而是(被证人形容为)从约瑟夫身体上散发出来的。这就更不符合丙酮,酮症酸的情况了。

关于酒精中毒与酮症酸中毒之间的比较,就到这里。接下来,对于本案来说,更有意义的症状比较,应该是拿酮症酸中毒与三聚乙醛中毒来进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前,按港大教授的证词,病人在生命的最后24小时里,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在此不一一复述。那么,三聚乙醛中毒呢,病人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简单地说,(都是从网上查来的。)三聚乙醛用做镇静剂,催眠,当吐真药,在审讯不肯招供的犯人,掏口供时,能派上用场。吐真药的本质就是使用药者在迷幻的状态下听从指挥,说真话,跟横路敬二似的。但是,药量加大,过量摄入,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相似,致人于死地。

三聚乙醛中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中招病人身上会散发出的令人作呕的臭味。更刺鼻,更难闻。其他临床表现包括:恍惚,出现幻觉,面红,头晕头痛,口咽刺激,恶心呕吐(口服),胃痛(口服),肌肉松弛,呼吸短促,瞳孔收缩,脉搏加速,血压下降,发颤,虚脱,昏迷,尿毒症,呼吸中枢麻痹,右心室扩张,循环衰竭,肺水肿,,,

对照港大教授的证词,看出两者的相似性了吗?但我要强调的是两者之不同。首先是那臭味的不同。再就是病人的呼吸。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病人的呼吸特点是加深加快,也就是医生们常说的酸中毒大呼吸。这种深度呼吸还有一个专业名字,叫Kussmaul呼吸(以发现者命名)。而三聚乙醛中毒者的呼吸则稍有不同,是短促呼吸,有点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本案证人,香港伊丽莎白医院的翁守雄医生,在他的那份接诊报告中,并没有关于约瑟夫呼吸状况的记注。如果真是如那位港大教授所说的,该医生很有糖尿病方面的经验,就应该会注意到约瑟夫的呼吸。又如果约瑟夫真的是酮症酸中毒,翁医生就会观察到Kussmaul呼吸,并加以注明。

我的判断,这位翁医生的接诊报告也是假的。是为了配合醉酒死因,配套法医官李福基的验尸报告,一并炮制出笼的。接诊报告,跟李法医官的验尸报告一样,也是交到法庭人手一份了,才发生的凯文大律师节外生枝事件。警方和法庭不得不整一出死因突变。所以,那份接诊报告,勉强可以解释醉酒死。而要想用它来解释糖尿病并发症死,就显得十分不专业,多有缺失了。

顺便说一下,我在学习酮症酸中毒的过程中,也读到了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有必要在这里聊一聊。其中之一就是读到说,严重饥饿会使人体血液产生丙酮,出现饥饿性酮症。那么,我自问,约瑟夫·库马里奇有没有可能会是饿死在香港的?他带的盘缠不够(才$3个美金)。又有语言障碍,搞不到食物。长时间饥肠咕咕,,,这会不会是致死原因呢?我自答:应该不会。因为飞机上一定有吃的。就算他落地香港后再无进食,人挨饿一天是死不了的。况且,除了警方法医官李福基的验尸报告中所记,死者胃部空无一物。并无任何证人提及约瑟夫有饥饿表现。倒是有数名证人说起给约瑟夫端过茶,冲过咖啡等。

还读到一种说法,一个人,越是压力山大,身上出的汗就越难闻。这能解释约瑟夫身上的臭,不是三聚乙醛中毒,而是酮症酸中毒,混合上汗臭,尿臊,和几天不洗澡的体味吗?关于这一点,我只能说,还是中毒的味道会更突出一些吧?而从众多证人的描述来看,更像是三聚乙醛中毒。因为没有谁提及烂苹果。

上图:这个就是在那个年代里,美国版的三聚乙醛5毫升标配瓶。

总之,通过这一节的讨论,再回头看看验尸官科菲尔德的断言——无证供显示其他之可能死因。就会觉得有问题了。奥克兰开棺验尸,明明在约瑟夫的脑细胞中检测出了三聚乙醛残留。证人们的证词中所体现出来的,约瑟夫的症状,又是如此地符合于三聚乙醛中毒。怎么可以这般轻描淡写地,就将三聚乙醛中毒,排除作为死因了呢?

我建议大家,用下面这个英文注脚作为关键词,到Google里搜一搜,你一眼就能看出这三聚乙醛的史记了。

Paraldehyde (hypnotic sedative, produces sleep in 15 mm., has a strong odor & disagreeable taste)中文翻译:三聚乙醛(催眠 镇静药,15分钟入眠,气味强烈难闻)

搜了吗?看到了吗?全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解密药单啊。呵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SSL1234 回复 悄悄话 其实他自己也是,早一两天回来就没事了
胡子大伯 回复 悄悄话 这个克罗地亚人真可怜,一个是没文化不会英语导致交流困难,二来又没有足够的盘缠和签证马上过期.情急之下稀里糊涂闯进了禁区. 然后就是香港警方把这个可怜的家伙当成共产党国家派来的狗特务,搞了很厉害的刑讯逼供.后来折腾半天才发现是无辜百姓,可是已经太晚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