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君子之道-李延明

(2011-10-10 09:27:01) 下一个

                 

所谓道,可由入世与出世两个层面来理解,好比人间、天堂有别,道在不同层面有不同规凡,生命在哪个层面之中,就属於哪个层面管辖、规范。
 

  在一个公司里,从总经理、部门经理到员工,权责划分很清楚,不同级别,职位越高,权限越大。在入世层面里,做人也有权限。  

  神给人的权力有限,也就是人的能力有限。人拥有的权力,是眼睛所能看到、感官所能感知的部分,或人知识领域以内的事,其他都属於不可知。  

  然而,同样是人,神却给某些人额外的能力,譬如圣经描述,耶稣有能力和天使、神直接沟通,她的十二门徒就没有这个能力与权柄,圣经里经常用「睡着了」来形容门徒们看不见神。

   一般而言,所谓入世生活,多半以物为主,许多人一生辛苦,死後留给儿女的是钱、物质,一代又一代处心积虑、亡命与形,只是为了物质,为了生活品质高下而已,不是为了把生命之道留传给儿女。出世则着重在以人、以完善生命品质为主。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追求。

   许多人一辈子都把人和物的位置颠倒,变成「物人」,物在上,人在下,人成了物的奴隶。出世和入世的不同,就是明白了「人」、「人的生命」比物重要;否则钱、房子、车子等一切物质、生活用具,便成全家人的重心,一代又一代,以生命为代价,为保有物质而活。没人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长,但都知道自己的存款有多少,这就是入世和出世之别。

                                     

  追求出世的人,在意的是何时才能真正了却生死。如果「了却生死」涵义太大,缩小一点就是了解生命。若「了解生命」还是不够明确,那就用「了解自己」来代表。人是否了解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从古至今,佛家常说:「人生到老一场空,一场梦。」可是现代多少人还是为了这个梦,一辈子奋斗不懈,一生在五行里相生相克,相互纠缠不休。

   为了追求物质或美其言曰生活品质,夫妻、父母、儿女之间,常常为了自己的私欲,为了自己要得到多少、占有、或掌控多少,而争执反目。反之,极少人会为了健康或为了生命而起争执,更少人在生活无虞後,明白道的规范,知道入世要学做人,出世要求修、修道。

  入世追求的是保守做人的规范不可超越做人的规范,放弃做人去做畜生,甚至下地狱。追求出世,则须付出与入世不一样的义务、责任心,越往上提升,不但要增强自我的约束,还要慢慢学会约束周边的人,这是人的成长过程,也是道的规范。选择走哪一条路,就要遵守那一条道路的规范。

                                           

   如果把出世当作上,入世为中,还有一个为下,但一般都不提下,因为不值得一提。俗话说:「入地狱永不得超生」,表示已经失去向上提升的机会。过去不提下,是因为提不提已经没什么意义,只能拿来告诫世人,千万不要地狱无门自来投。过去的人很怕触犯道的规范,就是怕下地狱,再也没有机会做人,就像被判死刑,没有赎罪的机会一样。

   《论语》讲君子之道、圣人之道,其实就是提供一套规范,让人可以选择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做君子就要人性具足,君子是修行、修圣道的基础,也是进永生之门的必修之课,无论针对东方人或西方人,君子之道都可做为做人的标准。修行首先要学会做人,天道也要从人道开始,也就是从君子开始。

  做君子不易,人人都有不足之处,要以君子为效仿的标准,也就是做人的标准,找出自己距离这个标准的差距,逐步学习、改善。每个人的残缺性不同,有人天生残缺性较少,有人较多,都可以慢慢修补。

   做君子常吃亏,经常要放弃一些利益,也要放弃一些所谓的是是非非。君子追求的是人道,不能为了一个瓶子、几块钱、一点小事,就跟父母、兄弟姐妹翻脸,或为了争夺家产、土地、房子,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丧失人性。

  现在已经是下元末,人的约束性越来越差,经常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生活品质虽然越来越高,却常常为了一点利益而争论不休、告状、打官司,把钱财看得比一切都重,不顾一切亲人、亲情。人还会选择性遗忘,忘记自己不如意时别人曾伸过的援手,不但忘,甚至反而记恨,嫌别人给的不够多。人会变成如此,皆因欲望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大,无法满足就翻脸,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性容易失去,最难保留。在入世生活中,要分辨长辈所教的规范和价值是对、是错,不妨试试「君子之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