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舒语

枫泽润目绘春秋, 林韵拂耳诉欢愁。 舒眉展颜瞻星月, 语尽回眸返部洲。
正文

夫妻如何成冤家?

(2012-09-21 06:02:51) 下一个
敌对共生:夫妻关系中强烈的爱与恨
黄维仁


每桩婚姻中,多少都会看到一点“敌对共生”的影子。由于这种情形相当普遍、杀伤力极强,我们必须来详细分析一下。

我们常见夫妻俩在工作场合各自与人相处都没有问题,但在婚姻关系中,问题就层出不穷。为什么分开时一切正常,在亲密关系中却有强烈的爱与恨呢?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是可以理解的。原来双方把过去在“原生家庭”中没有解决的心理情结,带入现在的婚姻关系中。婚姻有如这幅图画,夫妻两人躺在床上,床头靠著墙,各人头顶的墙上挂著自己父母的肖像,而这四位父母,都睁眼在看著这对夫妻。不管父母是否健在,他们不可避免地仍影响这桩婚姻。

处在“敌对共生”关系中的夫妻,往往很敏感。双方剑拔弩张,任何小事都会引起强烈的冲突。

他们经常唇枪舌箭、彼此伤害,天天活在痛苦的煎熬里,然而在心理上,却又处在“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共生”状态,一方面叫苦连天、彼此怨恨,另一方面又离不开对方。

敌对共生的十项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敌对共生”的夫妻有下列十点心理特征。

1.彼此缺乏健康的心理界限。两人的情绪感染力很强,一方不笑,另一方就情绪不好,觉得另一半在生自己的气。在一起出入的场合,看音乐会时丈夫打瞌睡,或妻子在人前讲错话,对方都会觉得是奇耻大辱,痛恨配偶丢了自己的面子。

2.潜意识中,双方都要求对方与自己完全一样。要求对方与自己有一样的感受、意见与想法,一样的价值观与做事方式。两人的差异会使彼此觉得难以忍受,令他们的“自我感”与“共生感”受到威胁。两人一起看电影或听演讲,若丈夫不喜欢妻子所喜欢的部分(反之亦然),就会因此发生强烈的争执,甚至觉得对方是故意反对自己、伤害自己。

3.双方都没有安全感。愈是缺乏自信的人,愈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在甜蜜的“共生期”,双方都沈浸在美梦之中,为了要得到对方的爱,自己也愿意先付出爱。一旦关系稳定,有“敌对共生”倾向的人,无法暂时放下自己的需要,先向对方付出爱,他们反而强求配偶要不断地注意、赞美他,增加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倘若得不到,就会以种种方式处罚、威胁配偶,挑起配偶的罪恶感。

4.双方心理上皆有强烈的黑白二分法。由于各自尚未完成整合“好客体”和“坏客体”的心理任务,而进入“客体恒定”的阶段,因而很容易将配偶或其他较亲近的人过度理想化,一旦失望,会过分丑化对方,认为对方心怀恶意。

5.在“二分法”的心理状态之下,“敌对共生”的夫妻很容易把自己人格中所不能接受的“坏客体”部分,投射到对方身上。结果,他们常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无法忍受的缺点。例如,在成长过程中因为某些事没做好,而又遭到批评、羞辱等惨痛经验的人,可能因此埋下“惧怕自己无能”的心理情结。有惧怕无能心结的人,即使配偶很能干,只要有一点的无能,都特别敏感。例如见到配偶打破碗,或切菜割了手,会因此大发雷霆。因为,配偶的无能让他想起自己人格中最不能面对的部分。反之,人格愈成熟,愈能接纳、面对自己人格阴影的人,就愈能对自己的缺点负责,故能继续成长、改进。这样的人,不需要遮盖、压抑自己不完美的部分,比较能真正地接纳别人、爱别人。与这种能接纳自己、人格成熟的人相处,令人觉得如沐春风。

6.滥用“投射”与“个人化”等心理自卫机能。“敌对共生”的夫妻经常情绪高涨、过度敏感。于是你不笑便等于你恨我,一方嘴角轻轻一翘,另一方就认为你在嘲笑我、侮辱我,一方问“这件衣服在哪里买的?”另一方会立即怒斥;“你才是一天到晚乱花钱!”一方只要眼珠向上一翻,或稍有不耐烦的神情,就可能触发对方心中的“地雷”,引起一场大战。在白热化的冲突之中,这类夫妻在心理上可能退化到向对方吐口水、揪头发、丢东西、用锋利的指甲抓对方,甚至拳打脚踢。

有一个个案,妻子在剧烈冲突中想离开现场,却被丈夫猛力按在墙角,不许她离开,直到她双手青肿晕倒。另一个个案,丈夫夺门而出,妻子却紧追不舍,在他开车上路时,竟以身体挡在车前,非与他周旋到底。

7.在心理退化状态中,潜意识里误以为配偶是自己的父母或是主要的扶养者。上述第一个个案的丈夫,成长过程中经常目睹父亲殴打母亲,母亲在他六岁时,不堪虐待,终于离开。母亲离家出走时,他边流泪,边喊道:“妈,您别走呀!”直到父亲把他拉住,不许他再追。第二个个案的父亲在她12岁那年有了外遇,一天与母亲大吵之后,父亲走出家门便再也没有回来。这两个个案在与配偶冲突时,不知不觉地回到儿时的心理状态,潜意识中误把配偶当作过去抛弃自己的父母。当配偶在此激烈的争执中要离开时,无意中触动了他们怕被抛弃的心理情结,引发了深藏在心中原始的、难以控制的情绪,导致激烈、难以理喻的行为。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一些心理伤害。因此,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特别脆弱的地方,心理学家把这些弱点称为“心理情结”或“心理按钮”。

每个人都有几个不同强度、主要的“心理按钮(或心理情结)”。例如有人平时好好的,一旦被冤枉,就情绪激动、不能自已。有一个个案在“心理按钮”被引发时,甚至浑身发抖、呼吸困难。另一个个案某人在家排行老二,从小是安静的“乖乖”,因此被哥哥弟弟抢去许多好处。长大后他主要的“心理按钮”就是恨别人不公平,占他便宜。偏偏他的妻子就是一天到晚触发他“心理按钮”的人。因为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常被重男轻女的父亲轻视,只有批评,没有鼓励。她的“心理按钮”是长大后要找位白马王子,天天注意、赞美她,说她能干,满足她当“天之骄女”的心理需要。

从心理学来说,如果她的丈夫真能如此满足她,她便能渐渐得到医治和有安全感,从而也能主动给予丈夫所需要的爱。但正如大多数“敌对共生”的夫妻一样,彼此都只想得到爱,却缺乏主动去爱对方的能力。婚后,这位妻子撒娇、耍赖,硬要把错的说成对的,潜意识中要测验丈夫是否把她当“天之骄女”,真的宠爱她、重视她。可是,当她要求特殊待遇,却又不能先满足丈夫的需要时,无意之中触发了丈夫痛恨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按钮,同时,丈夫也触发了她希望做“天之骄女”任性、被宠的心理情结。其实两人会互相吸引、彼此相爱,并不是偶然的,正如中国古谚云:不是冤家不聚头。

8.认为自己是无辜的一方、是婚姻关系中惟一的“受害者”。这样的个案,临床上几乎都有公式可循:通常双方都振振有词,认为错全在对方。“要不是他(她)如何不好,我的日子就会快乐多了。”稍微成熟的一方会说:“我承认自己也有点错,但都是他(她)引起的;我只有错百分之一,但他(她)要负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责任。”然后,多半要治疗者去改正对方。

9.缺乏“同理心”,无法站在配偶的立场,正确地了解对方的感受。通常他们的认知过程有问题,容易曲解配偶的言行,只感受配偶如何伤害自己,却没意识到自己的刀子嘴和其他的言行也伤了对方的心。当对方遭受攻击,开始辩护时,这样的反应往往又成为对方迫害自己的证据。

10.在这类夫妻的心中,只有“你输我赢”的观念。他们无法理解,如果夫妻中任何一方输了,两人就都输了的道理。


以上是“敌对共生”夫妻的特征。心理学家指出,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创伤愈大的人,婚后进入“敌对共生”状态的机率愈高。


===============================
作者简介:黄维仁博士,芝加哥家庭心理诊所专业双语心理治疗师,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教授,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督导、训练与教学工作。Focus on the Family的国际讲员。

出处:爱家(Focus on the Family)

http://www.focf.org/columnarticleadvanced_detailpage.cfm?ID=341


反家暴工作组最新文章

面对婚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6)
评论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花自飘飘零的评论:
这是个开头,以后会有其他文章推出~~
花自飘飘零 回复 悄悄话 值得分享的好文章:)
其实不只是夫妻,情侣之间也有类似问题,只是常常被淡化。
相处之道的确值得深思。
祝枫中秋快乐:)问好楼下各位亲:)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Wiserman的评论:
不客气~~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京燕花园的评论:
燕子姐姐家庭和睦好服气~~开学了,也就忙些了~~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御树林枫的评论:
引: "...对抗共生:A symbiotic association which is destructive to one of the symbionts or partners involved in the association。"

多谢 负责楼主 费心解释.
京燕花园 回复 悄悄话 给孩子健康身体,健康心理,长大后自尊心自信心都强。没有必要和伤害自己的人在一起,认清自己也认清对方。活出尊严和蒙爱的生命。

问好林枫妹妹和娃儿们,新周愉快。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南山松的评论:
其实父母很不随意的一句话或行为也有可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如果能够发现问题所在,愿意用一个成人的角度重新审视童年事件,往往有好处~~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Wiserman的评论:
我想作者在指antagonistic symbiosis。这里的antagonistic 有对抗和敌对的意思,所以平时常见到的是“对抗共生”。从我读的东西看,在生物、社会、心理、文化等领域都有用到,antagonistic 有时也用hostile,rivalry,antipathetic。多数定义很罗嗦,这个还好些:“A symbiotic association which is destructive to one of the symbionts or partners involved in the association”。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花儿朵朵的评论:
作者有关于如何克服来自原生家庭负面影响的讲座,但是被加入太多宗教色彩。。。
南山松 回复 悄悄话 学习了。

不健康的婚姻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婚姻,我们该从我们做起,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榜样。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敌对共生:夫妻关系中强烈的爱与恨...原来双方把过去在“原生家庭”中没有解决的心理情结,带入现在的婚姻关系中。"
===
请问: "敌对共生"的定义是什么?
花儿朵朵 回复 悄悄话 我越来越觉得“人是有属性的”,而这个“属性”往往是来自“原生家庭”,“属性”越浓重,越难进入新家庭里的角色……唉!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网络的彼端的评论:
每个人的心理都会“有一点点不健康”,我觉得能看见自己的问题就比较健康~~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anniesky的评论:
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是带着爱走入婚姻殿堂的。但是“每桩婚姻中,多少都会看到一点“敌对共生”的影子”,作者举了些严重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感情对一些人很难。。。欢迎anniesky~~
网络的彼端 回复 悄悄话 仔细对照了一下,似乎俺的心理也有一点点不健康~~~
anniesky 回复 悄悄话 这样的夫妻在一起还有啥意思呢?哪天弄不好还得出事,后患无穷,离婚是上策,须知婚姻里必须要有感情,要有爱,要有基于爱的性。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是一定要有感情的。。。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尼斯的评论:
"敌对"在字典里的解释是:对立,因利害关系不一致而产生的不相容,敌视和对抗。敌对和敌我矛盾还是有距离。。。正如作者所说"相当普遍"。正如你所说,现代人压力大,就更要重视这些问题。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piao11的评论:
对于家庭矛盾要科学理性地看到背后的本质,才不会偏离大方向^_^
尼斯 回复 悄悄话 林枫啊,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是生活压力还是工作压力影响心理变态,上升到敌我矛盾,我是不太理解的。

问好林枫!
piao11 回复 悄悄话 谢妹子推荐这篇好文。。。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姐妹找到“知音”和更好的认清向前走的“方向”防患于未然~
谢妹子分享~

问好楼下姐妹们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izi的评论:
姐姐一番话和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上的提法大体相同:人的正常过程应当是共生期,个体化期,整合期^_^有心理障碍的人过不去这个坎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丽雅的评论:
姐姐说得极是^_^,很多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是看不进去这类文章滴
mizi 回复 悄悄话 林枫啊,这“敌对共生”的说法有些吓人哈,不过认真学习后才恍然明白这样的专家就是专门研究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人士,估计看到这样极端的案例比较多吧。

虽然我觉得用“敌对共生”来形容夫妻关系对大多数的夫妻好像并不合适,但是文中的10个心理特征在普通人身上还是多多少少、深深浅浅地存在着。只是心理正常的人在进入婚姻后,会看到自己和配偶身上从各自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同,会在沟通、互爱的中进行“磨合”,以成就一段良好和谐的婚姻。但是一些心理偏执的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帮助,就很难做到。可问题是就像丽雅说的,“这些有心理障碍的人士,多半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治疗。”

相信MM转的这篇文对许多人都有启发。周末快乐!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飞越2003的评论:
谢谢你对反家暴工作组的肯定^_^欢迎飞越2003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细草微风的评论:
我想作者没有把解决方案一起说是篇幅问题吧。。。。一起说能出书了。。。。^_^欢迎细草微风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qy68的评论:
9494,有类似情况能知道问题在哪里,没遭遇的就当开个眼^_^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颐和园的评论:
我读着有收获,就转载来大家读^_^欢迎颐和园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同感同感,我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_^
丽雅 回复 悄悄话 更糟糕的是,这些有心理障碍的人士,多半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治疗。

谢谢分享!问候林枫mm和楼下的秋月、颐和园、meg姐妹们,周末愉快!~~
飞越2003 回复 悄悄话 这样的文章很真实和实用,好的家庭都一样,不幸各有不幸,真是难以以己度人,这个文章让我受益,非常感谢你们的工作!
细草微风 回复 悄悄话 说出原因,却没有解决方案,看起来离婚是唯一选项。
zqy68 回复 悄悄话 言之有理!值得每一对夫妻去学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长学问!这篇分析把俺在周围的婚姻中所看到的问题都上升到理论层次,专家就是专家。谢谢分享。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对不起:再看一遍,才知是专业人士写的文章。

有点难以想象夫妻像描述的那样相处的, 有点大开眼界。

谢谢你的分享!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看的我都笑了。

佩服佩服,我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