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秘鲁十四日:匆匆利马

(2014-02-06 14:42:14) 下一个

利马(Lima),秘鲁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人口超过9百万,占全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利马位于秘鲁中部沿海的Rimac河谷,西临太平洋。Rimac河谷也叫Limaq河谷,在当地的语言里,Limaq的意思是“说话的人”,因为当年那里曾经住着一位有名的占卜师。西班牙语里,最后一个辅音往往不发音,所以Limaq后来就变成了Lima。历史上,Wari, Ichma和印加人先后占据这里,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征服了印加帝国,占领了秘鲁。由于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地处高原内陆,远离海岸,为了方便和西班牙之间的联系,当时的总督皮萨罗选择了靠海的Limaq河谷作为秘鲁总督区首府的新址,于1535年1月18日破土动工,当时叫做“国王城”(Ciudad de los Reyes),就是现在的利马。秘鲁独立战争之后,利马成为秘鲁共和国的首都。

我们在利马住了三个晚上,有两整天的时间,不过其中一天花在纳斯卡线的一日游上,所以在利马只有一天的时间,选择了几个主要的景点,走马观花一番。除了以殖民地风格建筑著称的老城区,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利马的考古博物馆。作为一国之都,利马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也应该是首屈一指,起码收藏的范围应该是最全面的。从几个途径了解到的信息,利马主要有以下几个考古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国家考古博物馆,黄金博物馆和拉尔科博物馆。国家 博物馆和黄金博物馆,网上的评价不高甚至是负面的,故而舍弃;拉尔科博物馆因为开到晚上10点,决定留到行程的最后一天,充分利用在利马转机的几个小时空闲时间,最终的选择是国家考古博物馆。

早上离开旅馆,先打车去国家考古博物馆。有意思的是,赶上一位不认路的司机,兜了一大圈冤枉路也找不到要去的地方,最后停下车问了几次路人才找到。国家考古博物馆,全名是国家考古人类学和历史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 Arqueología, Antropología e Historia del Peru),位于利马市自由镇(Pueblo Libre)的玻利瓦尔广场。因为当地人民在秘鲁独立战争中表现英勇,被南美解放者之一圣马丁授予自由镇的称号。市中心的广场叫玻利瓦尔广场,为纪念南美独立战争中的另一位解放者。

1. 自由镇的玻利瓦尔广场。左侧是玻利瓦尔铜像,右侧的黄色建筑就是国家考古博物馆。
 


 

国家考古博物馆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 收藏秘鲁各个时期的文物超过10万件。关于秘鲁的历史时期和各个时期地区的不同文化,头绪纷繁,当初做功课时就是一头雾水,由于时间紧,来不及消化,回来之后又找来资料一通恶补,勉强梳理出一点头绪,为了以后行文方便,在此先罗嗦几句,简单介绍一下。

在西班牙人到达美洲之前,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没有文字,当年他们的历史都是靠口授,一代一代传下来,大部分早已失传。现在史学界认可的秘鲁历史时期的划分,基本上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通过出土文物的分析考证推断得出来的。 说到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的时期,还要多说两句。英文的Pre-Columbian Era,维基中文翻译成前哥伦布时 期, 意思满拧。中文里,前XX用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XX的前期或是先出现的XX,比如前汉之于后汉,前燕之于后燕;另一种指的是已经过去了,比如前清,前苏联。不管哪一种,前都是修饰XX的定语,而不是XX之前(状语)。而英语里的Pre-意思刚好相反,指的是XX之前,Pre-history是史前,而不是前史。直译的话,应该是哥伦布之前时期,更通顺一点的翻译是先哥伦布时期,就像先秦指的是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关于先哥伦布时期的秘鲁历史,大致划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石器时期(Lithic Period),10000 BC - 1800 BC。陶器出现之前

初始时期(Initial Period),1800 BC - 900 BC。出现原始的陶器。

早期地平线时期(Early Horizon),900 BC - 200 BC。以查文(Chavín),帕拉卡斯(Paracas)文化为代表。 Horizon在这里象征着“统一”。这一时期的查文文化 (Chavín Culture)非常强势,在宗教文化上对秘鲁其它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属于文化而非军事上“统一”。

早期间歇时期(Early Intermediate),200 BC - 600 AD。以莫切 (Moche),纳斯卡(Nazca)文化为代表。间歇时期的特点是, 没有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或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各区域的文化呈独立发展的趋势,类似中国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

中期地平线时期(Middle Horizon),600 AD - 1000 AD。Wari和Tiwanaku两个帝国一北一南, 秘鲁历史上首次出现大规模的统一政权。

晚期间歇时期 (Late Intermediate),1000 AD - 1476 AD。随着Wari和Tiwanaku帝国的衰亡,再度分裂成很多地区性的小城邦,代表性的文化先后有西坎(Sican),Chancay,奇穆(Chimu)等等。

晚期地平线时期(Late Horizon),1476 AD - 1534 AD。印加帝国横扫秘鲁全境,实现大一统,其它文化消亡。最后印加帝国也亡于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

有趣的是,秘鲁历史上文化艺术成就的高峰,差不多都是发生在“百家争鸣”的间歇时期,而非“大一统”时期,看来政治军事上的统一强盛,未必能带来文化艺术的繁荣。

2. 贴一张秘鲁历史时期的示意图。
 

3 . 国家考古博物馆最著名的当属这块Raimondi石碑(Raimondi Stela)。这块花岗岩石碑高两米,1874年由意大利考古学家Raimondi在利马以北250公里的Callejón de Conchucos的一户农家发现。石碑属于两千多年前查文文化时期的产物。

4. 博物馆里光线很差,很难拍清楚石碑上的花纹。贴一张网上找到的,纹路基本都能看清。石碑上刻的是查文的主神,长面獠牙 ,双脚站立在石碑下方,双手各执一根神杖,头上戴着多重头饰,头上长满了和美杜萨一样的蛇形卷发。

5. 有趣的是石碑的图形横看成岭侧成峰, 正着看(左图),大神怒目圆睁,威严可畏;上下颠倒过来看(右 图),大神变成慈眉善目,眉开眼笑,有点像八大山人的哭之笑之意思。两千多年前的查文文化,就认识到了事物的这种二重性,并用高超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实属难得。

6. 特略方尖碑(Tello Obelisk),由秘鲁“考古学之父”的特略(Julio Tello)于1919年在Chavín de Huántar查文神庙遗址附近发现。博物馆里展出的是复制品,原碑现存 Chavín de Huántar遗址。石碑高2.5米,碑上刻着非常繁复的图案,包括亚马逊河的鳄鱼,丛林的美洲虎,高原的猛禽,海洋生物,以及各种植物,涵盖秘鲁各个不同的区域,显示了查文文化和其它文化之间密切的交流。考古学的发现显示,位于北部高原的Chavín de Huántar当年曾经是秘鲁的宗教中心,前来朝圣的信徒来自秘鲁不同的地区。

7. 据考古学家考证,朝圣者进入神庙之前,先吸食古柯叶或仙人掌之类的致幻剂,进入状态之后再到神前参拜,听取神谕。这座 Chavín de Huántar遗址出土的石雕头像,空洞的眼神和鼻孔里的鼻涕泡,都是服用致幻剂以后出现的症状。

8. 帕拉卡斯墓葬:尸体制成木乃伊,呈胚胎状,用裹尸布层层包裹,旁边是金器,陶器,贝类等陪葬品。

9. 帕拉卡斯墓葬裹尸布上的刺绣:上面用帕拉卡斯文化特有的色块刺绣工艺(Block Color)绣着人形鬼脸的祭司(Shaman), 手执祭刀和人头,嘴里吐出长蛇。

10. 陶器:Wari时期。

11. 陶器:Chancay文化。

12. 陶器:印加时期。

13. 印加人没有文字,唯一接近文字是这种叫做Quipu的结绳记事,用来记录数字,类似账簿,当年有专门人士负责记录和解 读, 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之后,这种技艺也随之失传。

14. 西班牙人根据印加人的传说口述绘制的印加帝国历代帝王图。

国家考古博物馆的收藏,广度上的确包罗万象,涵盖了秘鲁各个主要时期的文化,但是欠缺精品,特别是代表秘鲁文化艺术最高水平的莫切和西坎文化的陶器和金银器,几乎没有任何收藏。这一遗憾,日后在拉尔科博物馆和秘鲁北部的几个博物馆参观,总算得到了补偿。

参观完考古博物馆,打车来到老城区的中心广场Plaza Mayor。当年皮萨罗兴建利马城,就是从这里奠基,按照罗马城的蓝图,围绕着中心广场,修建了117个街区,被称为“皮萨罗的棋盘”,就是现在老城区的基础。几百年来留下来的西班牙风格的古老建筑,给利马的老城区蒙上了浓厚的殖民地风情。

15. 中心广场的正北面,是Palacio de Gobierno,当年皮萨罗的总督府,现在的秘鲁共和国总统府。当年,皮萨罗就是在这里,被昔日的副手后来的政敌Almagro的儿子率领一批死党刺杀。
 

16. 那天是星期天,中午正赶上总统府的卫兵换岗。

17. 换岗的卫队绕广场一周。



18. 帅哥骑兵。

19. 马上的军乐队。

20. 广场东侧的利马主教堂(La Catedral),最初由皮萨罗主持修建,历史上三次毁于地震,最后一次重建是1940年代。

21. 不知为什么,教堂那天不开门。就在门口看了看。这是门前停放的花轿。

22. 教堂旁边的主教宫(Palacio del Arzobispo),1924年重建。

23. 主教宫著名的摩尔式建筑风格的阳台。

24. 广场周围的街道两边都是一些殖民时代留下来的 建筑。这座Casa de Osambela Oquendo建于1807年,是当年最高的民宅,也以摩尔风格的阳台而著称。

25. Casa de Aliaga,利马现存最古老的民宅,第一代主人Jeronimo de Aliaga是皮萨罗一位下属。从1535年建成至今,在Aliaga家族已经传了17代。

26. 利马中央邮局的大楼(Pasaje de la Casa Correos)。

27. 摊子上出售的安第斯娃娃。

28. 圣多明哥教堂(Iglesia Santo Domingo)。当年皮萨罗远征秘鲁随军牧师,多明我会修士Vicent de Valverde于1540年创建的教堂。

29. 教堂里供奉着美洲第一位被教会封圣的教徒:Santa Rosa。

30. Rimac河边利马城旧城墙遗址旁的公园Parque de la Muralla。远处山坡上的房子是利马的贫民区。

31. 公园里的皮萨罗铜像。

32. 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Monasterio de San Francisco),最初建于1557年,现存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是17世纪震后重建的。修道院里有一幅Marcus Zapata画的“最后的晚餐”,餐桌上摆的是当地人的美食荷兰猪。图书馆藏有两万多册古籍,在美洲首屈一指。修道院的回廊有不少精美的瓷砖壁画,来自塞维利亚。另外修道院的地窖里还有一座万人冢。参观修道院内部必须跟随讲解员,前后约45分钟, 虽然内部不许拍照,还是很值得一看。

33. 修道院正门巴洛克式的木雕。

34. Palacio Torre Tagle是一座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35. 雕刻精美的阳台。

36. 大门上方石刻的Torre Tagle家族的族徽。当年的主人,第一代Torre Tagle侯爵曾任西班牙皇家舰队的司库。第四代侯爵在秘鲁独立之后曾任共和国总统。

37. 这栋房子现在是秘鲁外交部的办公地点,门口虽然站着警卫,但是见我们走过去,很友好的让我们进到院子里参观。

38. 漂亮的院子。

39. 精致的木雕。

40. 当年侯爵的马车。

离开利马老城区,打车来到南端滨海的Barranco区,这里有不错的海滩,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利马的富人纷纷在此休闲度假,留下了不少百年的老建筑,非常波希米亚(i.e. 既艺术又小资)。不过最吸引游人的是著名的叹息桥(Puente de los Suspiros)。关于叹息桥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位家住桥边富家小姐看上了一个扫街的男孩,当然遭到家长的强烈反对,不许她再见那个男孩。小姐只能每天伫立窗前,希望能看上一眼心上人(和金庸小说“连城诀”里丁典和凌霜华的情节有点类似)。桥上路过的行人,常能听到小姐轻轻的叹息,后来这座桥就被称作叹息桥。

41. 叹息桥 。据说屏住一口气从桥上走过去,心中的愿望就能实现。还好桥不长。

42. 桥边有一座秘鲁民歌歌唱家作曲家Chabuca Granda的铜像。Chabuca Granda根据叹息桥的动人传说创作了一首同名歌曲,风靡一 时。

43. 桥头吹长箫的艺人。

接着从Barranco打车到Miraflores。Miraflores是利马的主要商业区,也是中产阶级与富人的主要聚居区,利马接待外国游客的星级酒店,绝大部 分也集中在这里。我们从Barranco打车,原本要到海滨的公园Parque del Amor,碰到一个无良司机,欺负游客,把我们带到半路丢下来。下了车才发现,这里是Miraflores中心地带的肯尼迪公园,离海边的公园还得走上20分钟。

44. 肯尼迪公园(Parque Kennedy)是当地艺术家展卖作品的地方。

45. 肯尼迪公园的画家。

46. 从Miraflores海边的悬崖顶上(Clifftops)俯瞰太平洋,伸到海里的栈桥上是一家著名的海鲜餐馆La Rosa Nautica。

47. Clifftops上的爱情公园 (Parque del Amor),公园中央是秘鲁当代艺术家Victor Delfin的巨幅雕塑El Beso(吻)。

48. 公园里这些波浪形的五彩花瓷砖长椅是对高迪巴塞罗那桂尔公园的致礼。

49. 公园里三只可爱的小狗。

50. 我们的旅馆也在Miraflores,正对着太平洋,当年曾是利马的第二高度(利马因为处在地震带,高楼很少),地标建筑之一。

51. 旅馆对面的Larcomar是著名的购物中心,在利马的两天,都没有时间进去逛逛。

52. 旅馆的房间。 

53. 旅馆顶层的Executive Lounge有很好的海景,可惜那几天都是大雾弥漫,海天都是灰蒙蒙的一片。

54. 早餐的玉米粽子(Tamale)和胡萝卜蛋糕很好吃。Lounge里的早餐很丰富 ,还有下午茶和简单的晚餐,对客人来说真是很方便。我们在利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机会到当地的海鲜馆子吃正餐,晚饭基本上就在Lounge里解决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