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秘鲁十四日:高原湖泊蒂蒂喀喀

(2014-02-17 19:00:42) 下一个

Avianca航空公司从利马到Juliaca的航班,飞行时间不到一个半小时,从Juliaca打车,45分钟就能到蒂蒂喀喀湖边的普诺,这是利马到普诺最便捷的走法。缺点是一下子从零海拔上到3800米,没有缓冲,高原反应可能会比较厉害。

1. Juliaca的Manco Capac机场。



很快就拿到了行李,出了机场,叫了一辆出租车去普诺,80个索。和早晨在利马时相比,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不敢相信这里是快四千米的高原。这时刚过正午,又没有任何高原反应的征兆,于是决定先去附近的Sillustani看古墓塔群,这样就不用再从普诺跑回头路了。跟司机商量的结果,再多付100个索,让他拉我们先去Sillustani。

Sillustani是古代居住在这一代高原的Kolla人的墓葬遗址。Kolla人,讲Aymara语,是印加帝国征服蒂蒂喀喀地区之前的原住民。Kolla人埋葬先人的方式与众不同,他们的坟墓不是建在地下,而是在地上修建的一座座圆形石塔,叫做Chullpa。死者被摆放成胚胎形,用布层层裹紧,与陪葬物一起放入塔内。印加帝国征服了这个地区之后,当地人仍然沿袭这一习俗,直到西班牙人到来之后,才被禁止。

2. Sillustani遗址最大的Chullpa墓塔,高12米。



3. 塔上刻着一条蜥蜴的浮雕,依稀可辨(从下往上第五层深颜色的石块上)。因为蜥蜴具有断尾再生的能力,被Kolla人看作是重生的象征。



4. 每座Chullpa都有一个入口,开在塔基朝向太阳升起的东方。Kolla人相信,每天早晨,太阳都是从大地母亲身上重新诞生。



5. 修复的Chullpa。



6. 印加时期建造的Chullpa。区别是:Kolla人建造的Chullpa,每块石头都是横平竖直的长方形;印加人的石块则是多边形,不如Kolla人的整齐。



7. 环绕Sillustani遗址的Umayo湖。



8. 遗址旁边的教堂。



9. 小吃店。



10. 屋顶上装饰的小牛。



11. 经营小卖部的当地妇女。



12. 她的女儿。



13. 小羊驼(Vicuña),美洲三种驼里体型最小的一种,毛质细滑柔软,极为珍贵。



14. 普诺(Puno),位于蒂蒂喀喀湖畔,普诺地区的首府,人口十万。



15. 普诺大教堂。



16. San Juan Bautista教堂供奉的是普诺的守护神烛光圣母(Mamita Candelaria)。



17. 三轮车。



18. 当地妇女。



19. 我们的旅馆在普诺城外,窗外就是蒂蒂喀喀湖。



20. 想着第一天到高原,不宜多动,下午基本上就在旅馆修整,到湖边的草地上走走。



21. 旅馆的草地上养了4只可爱的羊驼。



22. 羊驼挺温顺的,就是有点害羞怕人,老躲着我们。



23. 只有这一只,对LD很友好。



24. 鸭子一家。



25. 湖边上停靠的这艘船,不就是迪子她们住过的水上旅馆吗。



26. 傍晚时的蒂蒂喀喀湖,对面岸上的普诺,灯火万点。



27. 两个人懒得在出门,晚饭就在旅馆解决。LD点了蒂蒂喀喀湖的鳟鱼。



28. 我尝试了羊驼Steak,肉很老,不好吃。现在知道羊驼为什么老躲着我了。



第二天参加了蒂蒂喀喀湖一日游,出发前就在网上订好了的,每人29美元,早晨7:30从普诺码头出发,乘船到Uros岛和Taquile岛,包午饭,下午4点左右回普诺。如果不事先预订,到普诺之后先找也可以,说不定还可以找到更好的价钱。

蒂蒂喀喀湖(Lake Titicaca ),南美洲第一大湖,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交接的安第斯高原,平均海拔38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商业通航的湖泊。这个地区融合了北方讲克丘亚语(Quechua)和南方讲艾玛拉语(Aymara)各民族的原住民,蒂蒂喀喀湖的名字,也分别来源于这两种语言,Titi的意思是美洲狮,caca意思是岩石。

29. 从卫星拍摄的地图上看,蒂蒂喀喀湖果真像一头追逐野兔的美洲狮。



30. 普诺的码头。



31. 船行半个多小时之后,首先来到Uros岛。Uros岛由四十几个芦苇制成的人工浮岛组成,据说是当年Uros人为了躲避印加人而建造的。现在的Uros人,大部分已经不住在岛上,只有少数人家留在岛上,供游客参观。



32. 我们登上了其中的一个浮岛,先由导游介绍Uros岛的由来,教大家用Aymara语向岛上的人问候。



33. 然后由一位岛上的居民演示浮岛的建造过程:地基是由一块块芦苇根构成,用绳子捆绑固定在打入湖中的桩子上,上面铺上几层新鲜芦苇,然后在上面建造房子。这些芦苇地基最长可以维持20年,面上铺的新鲜芦苇则要经常更换。



34. 岛上的居民为游客表演歌舞。



35. 站在草棚前的妇女。



36. 岛上的小姑娘。岛上有四五个小孩子,LD给他们带了一些文具。据导游讲,这些小孩子上学,都要坐船到另一个岛上。



37. 岛上的居民出售自己编织的织物。



38. 芦苇(Totora)编制的小船是Uros人的交通工具。



39. 岛上的居民撑船带着游客在湖上兜一圈,每个人给20索,作为对居民的经济资助。



40. 艄公。



41. 湖中茂盛的芦苇。



42. 芦苇编制的小船装饰。



离开Uros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航行,来到第二个岛——Taquile岛。Taquile岛离普诺45公里,面积不到6平方公里,岛上最高海拔超过四千米。西班牙殖民时期,Taquile岛是Taquila伯爵的领地,因而得名。现在岛上有两千多讲克丘亚语的居民。Taquile岛上实行一种集体所有制,分成六个社区(生产队),区干部由居民轮流担任。岛上的人信奉非常简单质朴的道德标准:ama sua(不偷窃), ama llulla(不撒谎), ama qhilla(不懒惰)。除了种植和渔牧,岛上主要的收入是旅游业。

43. Taquile岛。



44. 岛上没有汽车和现代化交通工具,运输全靠牲畜或人工。



45. 我们从岛的一端下船,沿一条比较平缓的山路走向山顶,这里的海拔接近四千米,但是我们并没有感觉到特别的不适,只是略微有些气喘,偶尔觉得指尖有些发麻,不知是不是高原反应。那天天气很好,湖水湛蓝。



46. 路上遇到的村民。



47. 岛上的梯田。



48. 母女俩。



49. 这种石拱门,岛上有好几座,是Taquile岛的标志之一。



50. 终于爬到山顶上的广场。



51. 导游把大家带到山坡上的一家农家饭店,休息午餐。



52. 新鲜的烤鳟鱼,来自蒂蒂喀喀湖。



53. 喝上一杯古柯茶,能提神解乏,帮助缓解高原反应。



54. 饭后,由当地居民演示Taquile岛著名的编织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的农业社会的男耕女织不同,Taquile人男女都从事编织,而且以男人为主。男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编织,学不会是不能结婚的。



55. 就像西方人的婚戒一样,Taquile岛的男人可以从所戴帽子的颜色上区分单身还是已婚。这顶帽子上半部分是白色的,是单身的标志。



56. 帽子全部是红色的为已婚。



57. 而男子结婚时佩戴的腰带,则一定要未婚妻来编织,而且必须混入她自己的头发。



58. 最后在音乐的伴奏下,村民和游客共舞。



59. 沿着这条“五百级台阶”的山路,拾级而下,比上来时要轻松多了。一路美景连连。



60. 又一座拱门。



62. 拱门正上方的石雕,是村长的象征。



63. 边上的两个,是村干部。



64. 湖光美色,尽收眼底。



下一集,从普诺翻越安第斯高原到库斯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