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姐的博客

唱歌跳舞,吃吃喝喝 - 过好一天赚一天。
正文

家常川味印象-- 四川‘嫂子面’

(2011-05-29 01:42:31) 下一个

 

其实俺是北方人,生于北土,却长于南地。俺爹喜吃面条,但口粗,一般一锅混汤面,有肉有菜有汤有面,天天中午吃,没事儿。俺呢,用俺爹的话说,从小嘴刁,于是有个根深蒂固的印象,面条不好吃。所以出去吃,也从不吃面 - 因此错过了湖南的各种美味面馆。后来嫁了成都老公,然后安家成都。于是各种面的体验和记忆才鲜活起来。还常常想起将军衙门附近的张卖面,中午常和同事一帮年轻人骑车去吃。小店每到中午一座难求,各种臊子有十几种:还记得的有排骨面,烧肉面,鳝鱼面。。。但我们最常点的,也是小店的招牌面,是干牛肉面。有时正午时分,人声鼎沸,一身强力壮的伙计肩扛一大扇牛肉,雄赳赳气昂昂,穿堂而过,引众食客深情目光相随。记得刚开始时,吃的大汗淋漓,嘶嘶啦啦,后来,面不改色,用让同事头皮发麻的成都话跟老板说:加一勺红油。。。不知道这小馆还在不在。 


前几天盈盈发帖讲肉臊子面,又勾起了俺十几年前的一段回忆。那是公婆第一次来探亲,我们还在贝尔法斯特,租的房子离上班之处极近,所以中午也回家和他们一起吃,基本上就是吃面 - 这个面非常广义,可以是各种形状的意面,也可以是各种粗细的中国面条。而每天吃的基本上都是肉臊子面。 


那时几家孩子同龄的中国人合作,放假时一家一天轮流带孩子,管午饭。孩子的父母来自南北各地,我记得有北京的,东北的,苏州上海的,武汉的。平时各家迁就小娃的感觉,炒饭炒面pizza汉堡为主。轮到我们家时,婆婆说还是臊子面,俺有点担心。 


哪想到,小女孩小男孩一人一碗,呼呼啦啦,一边吃面一边喝水,个个吃的底朝天。第二天,收到各家爹娘的询问,孩子回来说,婆婆给他们做的嫂子面,太好吃了,让爹妈快快复制。俺这些朋友也是神人,居然私下一商量,直接跟俺婆婆说:我们自备食材,某日下班后来你家吃嫂子面。俺婆婆说,面吗只是简单午餐哪能当晚餐吃呢,但诸神坚持。于是俺说来吧来吧,也别带食材了。。。于是那一天又呼呼啦啦,一群大人小孩,来了,当中的谁去外带了一个大pizza,说你们家要是吃够了嫂子面就吃pizza,别跟我们抢。于是其他没有一起share带小孩的也知道了,也要来吃。。。终于有一天有个一面之缘的台湾mm在办公楼里拦住我说,听说你家有非常好吃的嫂子面,啥时候去你家吃。。。 

这些年俺家经常吃臊子面,但已经被俺篡改的面目全非了。 


原料:肉馅500g (猪肉牛肉不限,自己手工剁出来的更好 - 当年我们跟张卖面的老板娘多要一点臊子,她总是说,你晓不晓滴我们家张老板自己斩的牛肉,好辛苦哦 --言外之意。。。不过如果是张老板本人,一般都笑呵呵的给象征性地加一点)。

调料: 

郫县豆瓣 - 小地方,有的卖就偷着乐了,挑不了牌子了,如果有的选,我也用娟城牌。讲究的可以把豆瓣剁碎,俺就直接舀了两大勺。 


姜末,蒜末,小葱(俺用了一个中等大小的红洋葱切碎,一把野韭菜苔切碎,所以这三样就省了) 


汉源花椒磨的花椒粉(不怕麻的直接加整棵的) 


盐,糖,老抽,生抽 


鸡精(原来用味精,现在可以都省略)。 


有芽菜的也可以加点碎芽菜。 



做法: 


不粘锅多放点油(菜油,橄榄油,花生油,葡萄籽油啥油都行,俺家用sunfloweroil),大概有半杯,加两大匙郫县豆瓣,半先勺花椒粉,炒出红油。



下肉馅炒散炒透。将肉拨到一边(俺锅大人懒,不然也可以先把肉馅盛出来),下切碎的红洋葱炒一会儿。



然后和肉馅混合在一起炒,炒到肉粒分散,水汽基本干了,


 


有芽菜的可以放芽菜了。调味 – 加老抽生抽糖鸡精,因为豆瓣极咸,盐别放多了。

 

俺家里有朋友采来的野韭菜苔,洗了一把,切碎了放进去。




加开水-把肉没过,水开加盖,小火煮10-15分钟,然后掀盖大火收一下。



简单版的可多加水,加青菜叶,葱花香菜末,一次完成。


经典版的,另配一小碗蘸水:蒜泥,红油,花椒油,糖,酱油,香油,味精,葱花,青菜叶入面锅快烫捞出。



煮好的面放入碗中,加烫好的青菜叶子,上浇足够的肉臊子,然后再加两小勺蘸水,开吃!香啊! 


傻瓜机加老花近视眼,片片都照糊了,谢谢原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马大姐sgc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花儿朵朵的评论:是,老人有口音,孩子们听成嫂子面了,后来大家就都这样叫了。
花儿朵朵 回复 悄悄话 好像是叫“哨子面”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