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天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正文

三张照片说日本

(2014-08-15 10:59:19) 下一个

对中国来说,有一个国家与中国如此的接近。两国国民在外形上的接近不必提;在地理上,即使在航海不发达的千年之前,来往这两个国家也只需乘船渡过一片不算宽阔的海。由于这种接近,这两个国家各自悠长的历史之河经常相互交汇,双方彼此对对方形成的影响,如同人肌肤上的毛孔,密植于各自国民的日常生活中,或许隐秘,或许醒目,但由于存在太久而无法或缺。

但是,这个国家与中国又是如此的疏离,两个民族在信仰、性格、习俗、精神气质上差异明显,这些差异甚至比他们之间的接近更加醒目。虽然两国在文化传统上相似度显著,但在许多历史学者的眼里,这两个国家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是两个离得最近的陌生人。

谁都知道,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敲下上面这段文字的时候,不知怎的在脑海中浮起一段旧忆。我178岁的时候,或许是高考结束那年的暑假,与朋友闲聊中忽起一念:想统计一下各自知道名字的外国人里,哪个国家的人最多。统计结果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的排行榜上,美国高居第一,这毫不意外,甚至在开始这项统计之前我就估计到了。但是排第二的国家我没想到,不是英法意这些西欧国家,也不是当时还存在的苏联,而是日本。

那个时候,我算是个标准意义上的愤青。八十年代后期在国内不少城市有过规模不小的抵制日货浪潮,我曾是游行队伍中的一个,因此这个统计结果对我来说出乎意料,因此有些无法接受。

今年(2014)夏天,我第一次得以近距离感受这个国家,虽有走马观花之憾,但也有一番非亲身经历无法体会到的感受。下面的几张照片拍摄于旅途中,从摄影角度看它们并不出色,选择它们的唯一理由,是因为有话题。本文只谈观感,不提政治。

其一,井然之序

我到达日本后的第一印象,与许多其他游客相同,就是日本的整洁。对此早有耳闻,此次亲身见识,名非虚传。

先说街道,说一尘不染绝对是夸张,但无论大小城市,无论是宽街阔道还是小巷幽深,视野所及之处,干净有序。小城市虽然没有东京那般现代化,但在干净程度上丝毫不输。中国的大城市这些年发展迅速,高楼耸立的街区也能做到光洁整齐,至少在外观上与东京或大阪的类似街区没有区别。但如果绕过高楼往里走,在老街区的寻常巷陌间穿行,所见到的就是另外一副不那么光鲜的景象。到了二三线城市或者县城,其在整洁程度上与一线城市则更是有显著差距。与日本的差距即在于此。

在大城市如东京、大阪、京都,走在街上我极少看见垃圾箱,记忆中似乎只在东京的表参道商业街上见到过一个垃圾箱。据当地人说,不设垃圾箱是因为没必要。每家商店或者住户自己会定期处理自己的垃圾,每周每天分门别类放在自家门口,等垃圾车来收。如果放错垃圾,垃圾车拒收,整袋垃圾会被留在原地。如此一来,在一个小区里,谁放错垃圾一目了然。走在街上的行人一般会随身带几个塑料袋或纸袋,用来装自己的垃圾,回家处理。因此,街上没有摆放垃圾箱的必要。

这张照片拍摄于从东京去关西的高速路旁的一个休息站,类似的垃圾箱在其它地方经常见到。它是一个为可回收垃圾准备的垃圾箱,一排五个,分别用于回收五类垃圾:纸类、塑料、不要的饮料、罐头、其它。这还不算细致的分类。据当地人说,住户的垃圾分类要细致得多,光说明手册就厚厚一本。比如一包烟,抽完后要扔烟盒,要分成三次扔三种不同的垃圾:烟盒外的塑料包装一种,纸质烟盒一种,烟盒里的锡箔纸是另一种。

高晓松在一期谈日本的节目里提到,他曾经在日本参加一个摇滚音乐节,表演场地在露天里,观众近十万,基本都是年轻人。音乐会结束,观众们缓慢而有秩序地离场,等人去场空,场地里竟然没有留下一片垃圾。十万之众,且都是正当反叛年纪的青少年,听了一晚愤世嫉俗的摇滚音乐,依然不忘本份,守序若此,实在恐怖!

这里面有日本人重视环保的因素,但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序”。这个字,英文单词与之对应的是Order,英文里常听到Everything is in order 这样的句子。序,可以理解为秩序、顺序,学究点的解释,就是所有的物理存在,在可控的范围内主动或被动地存在于它应该在的位置。在社会学上,序有等级的涵义。日本的井然,是源于他们对序的看重。小到垃圾处理,大到公司里的上下级及同事关系,序是此中关键,无序则乱。在很多外国人眼里,日本人的谨小慎微、按照规章办事的刻板有时到了可笑的程度,这些刻板中体现了序在日本人生活中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

我曾在一篇讨论欧洲文明的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一个文明程度高的国家,其社会各层面都具有一种有序的多元性。既有规矩也有空间,而且尊重规矩和空间,此为有序;拥有选择和选择权,此为多元。

多元而有序。我所生活的美国,此次来体验的日本,归根到底就这五个字。

其二,传统之美

假如这次日本之行只允许我选择一个城市游览,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京都。

记不得是几年前,曾在当地图书馆看过一本旅游手册,上面提到京都被选为亚洲最美丽城市。手册中的照片,大部分拍摄于京都的日式庭院,静谧空灵。或许从那个时候起,我对有朝一日去日本旅游产生了期待,其中很大部分,其实是对京都的期待。

除了一个旅游者对异国风貌的好奇之外,这份期待对于我这个生长于西安的人来说,另有一种涵义。长安这座城,对外地人来说是用来拍照留念的旅游名胜,但对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来说,长安远不仅是一座城,甚至不仅是他们称之为家乡的一处地方,这座城和她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容,是一种氛围,从他们一出生就浸泡于其中,历年弥深,无法摆脱。这种氛围,即来自于随处可见的秦砖汉瓦,更来自于对远古繁华长安的一缕想象和哀伤。长安始建于周,历经千年而盛于唐,黄巢之变后一把大火,繁华的长安从此风光不再。

说不清是幸运还是不幸,世界上还有京都这样一座城市。

盛唐时,日本以长安和洛阳为版本,修建了两座城市,奈良和京都。京都起于平安时代,经历战国时期的纷乱,日渐衰败,曾几度被毁,后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手中得以回复,破落的寺院被翻修。二战后期,先是由于梁思诚的建言,京都避免了被盟军轰炸。美军最初制订的原子弹轰炸目标名单上,京都高居第一,因为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的极力反对,它最终被幸运地从名单移出,众多古迹得以完整保存。此乃人类文化之幸!

我们去京都的第一站是祗园。天色灰蒙,欲雨未落,沿着石板路高低且行,路旁是一户挨一户低矮的日式院落,极小,却青瓦白墙、廊曲帘幽,院内外高低错落地种着花草矮松,或繁或疏,都修剪得精巧典雅。院口檐下一般会悬一挂灯笼,也有人家高高地挑起一杆幡,写着几个字体古朴的汉字或日文,远远望去,颇有汉晋遗风。偶尔见一户院门口停稳一辆车,下来一位穿和服的年轻女子,踩着碎步款款走进院。我因毫无准备,匆忙中举起相机,快门尚未按下,女子已察觉,转头一撇,嘴角略过一丝笑意,挑起门帘闪入屋内。

带着些许遗憾朝前走,穿过几段曲径幽深,来到一处开阔所在。眼前一行石阶,在一片葱绿中徐徐延去,几名身穿和服的女子正拾阶而上。老婆比我手快,没有错过这个镜头,于是就有了这张照片。

跟团旅游的最大不利是时间和行程的不自由。因为这个缘故,此次游京都,我很想去的清水寺和龙安寺均未能成行,旅游总是会有遗憾的。

在我看来,繁华现代的东京或自然风光优美的箱根,她们的好处,初来不久即能感受得到。但京都不同,若想深切感悟京都之美,一需心境,二需时间。京都少见高楼林立,也没有可称道的自然风光,京都之美不是引吭高歌,也不是轻谣慢曲,而是一种沉吟,你需要远离现代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换下西服革履,暂时忘掉股票、房价、市盈率,轻装简行,来京都小住三五个月。你不必非得喜欢历史,不必非得知道松尾芭蕉,但要对传统保持一颗敬畏的心。京都之美,在于行走于街巷中,不期然望见远处树影里伸出的寺院一角;在于青石绿草间的池塘,不知何时跃出一只青蛙;在于闲坐庭院,正闭目养神,一阵微风吹过,传来禅堂钟鸣,惊觉而醒;在于一场不期而至的雨哗哗而下,打在青瓦屋顶溅起水雾,水顺着屋檐落下,滴在站在檐下躲雨的女子身上,她们花枝招展,色彩悦目。

京都是这样一座城市,她如同一颗宝石,其实深藏于每个人的内心,但许多时候,她从未被发现;或者被发现了,却又被遗忘太久。

其三,融合之思

这趟日本之行的最后一站是大阪。一天的行程,大部分时间行色匆匆,下午看完天守阁,我们被带到了道顿堀。“堀”这个字发音同“窟”,汉语里是洞穴的意思,在日文里表示运河。道顿堀两岸,遍布餐馆、小吃摊、戏院和娱乐场所,平时就热闹非常,我们到的时候是傍晚,接近晚餐的时间,因此更是人头涌动。由于小吃摊太多,而且都在露天营业,因此空气中无法避免地混合了各种味道。

道顿堀的街景,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阿西们的街》,里面的那首主题曲《阿西!阿西!》当年曾风靡一时,算起来,那应该是我们那一代人听到的第一首摇滚。记得电影里有些街景,背景里光怪陆离、霓虹闪烁,前景里一群年轻人穿着前卫,可惜记不清他们当时在干什么。不知为何,此时身在道顿堀街头,却想起了这部电影,或许是因为两边的游戏厅闪着类似的霓虹。

《阿西们的街》讲述的是七十年代,一家制造汽车配件的小工厂厂主为生意和生活打拼的故事,“阿西”是零件的意思,也是工厂工人们对自己自嘲的称呼。那个时候,正是日本经济起飞期,电影中的工厂主和工人是一代日本人的缩影。他们靠勤奋的干劲和一丝不苟的工作品质,以整体的努力为日本经济腾飞开创了局面,“日本制造”至今仍然是质量和品质的保证,阿西们是最大的功臣。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最早是从师中国,学了近一千年;江户时代,荷兰人将科学知识引入日本,被日本人称为“兰学”,日本的对外开放实际上开始于此。后来马休。佩里率军舰来到日本,并未使用武力就使日本同意开放国门,内中原因是“兰学”的传播已经让日本人打开了视野,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知道日本的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我们在一家名叫吉野的餐馆吃了晚饭,点的是鳗鱼浇饭,外加汤。这家只有吧台式餐台的店店面不大,非常干净整洁,一位极利索的老太太在前堂张罗。点完餐没多久,就全部上齐,尝了尝,饭和汤都很合口味,价钱也公道,平均每个人花了不到7美元。

在我们进餐过程中,陆陆续续进来其他顾客,都是日本人,从装束看,大部分是上班族。餐同样是很快上好,每个人默默地享用,整个店里除了背景音乐,十分安静。

杯中的抹茶绿色盈人,端起来呷一口。看着周围独自用餐的日本人,试图把他们和阿西联系起来,却发现并不容易。阿西他们那一代,包括他们的父辈祖辈,处于一个积累的时代,他们努力工作,改变自己的生活,也改变国家的状态。等到了他们的儿孙们接过班,发现自己面对的世界早已不是父辈时的模样,它不再是一个积累的时代,而是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一个消费的时代,人被技术与信息的海洋越来越多地淹没。

这一代日本人,同北京上海香港的同龄人一样,生活在一个信息极度丰富、程式化越来越高的世界,一切都有模式可寻,连上班族的穿着都变得只有一个模式。就象眼前这位年轻人,白色短袖衬衣,褐色西裤,系着领带,进店时斜挎着一只黑色公文包,此时那只包斜靠在脚边。我们在东京的公交车上、早班时间的街道上、东京都都厅的办公楼里见过的上班族,几乎全是一模一样的打扮。

阿西的后代们仍然努力工作,但根据最新统计,以“工作狂”著称的日本人的年平均工作时数仅在东亚地区就已经低于香港、韩国和中国大陆,而且数字还在逐年下降。

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地,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西方文明碰撞的过程,不同的只是这一过程有的惨烈,有的平和。受到西方文明冲击的不仅是物质层面,也有文化层面。如今,这些地区在物质和技术上已经基本被西方文明所同化,先后达到了不低的物质水准,但东方文化的精神领土在整体上不可避免地日益荒芜,我们变得茫然,如同在沙漠中失去了方向。一位诗人这样写到:“当我大汗淋漓地赢回奖品,却发现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或许,是时候放慢脚步,审视自己的文化,然后换一个姿势,重新思考文明的界线。

吃完晚饭,我们沿着一条热闹的街区朝里走,不断有穿着醒目的年轻人上来用日语招揽生意。行至街中间,右侧出现一条狭长的胡同。我站定,凝神片刻,拍下了这张照片。

如果让我选择一张照片作为此次日本之行的总结,我愿意选择这一张。在我看来,它传达的是一种融合,一种对视。

任何图象都不应当用文字解释,图象本身会传达一切,我还是就此打住,让一切尽在不言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7)
评论
温馨雪儿 回复 悄悄话 感谢分享、评论得也很客观。看了下面的评论有感:「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同样的照片、在不同人的眼里竟然如此不同。
chrisevan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180511' 的评论 : 哦,你就是倭女主播和嫖客的种
自来美 回复 悄悄话 Great!
Chinucks 回复 悄悄话 才去了几天日本,就以为很了解日本了,有点过了。日本人是很注重门面功夫的,夫妻打架,分手前一天,在外人面前都要做出夫唱妇随幸福家庭的样子。所以要了解日本,必须花时间深入日本的社会,和日本人交流。

日本现代化远比中国早。毫无疑问,多数方面比中国先进。由于日本的国情很多方面与中国相近,如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很少等,所以日本很多成功的经验很值得中国学习和模仿。日本的健康保险体系比美国都好,更值得中国好好研究学习。

但日本也有其深刻的问题,如僵化保守的企业体制,封闭的金融系统,封闭的市场等。国民思维的右倾单一化和强烈的民族主义使任何体制改革都寸步难行。所以日本经济停滞了二十多年至今无法自拔,工人平均收入比二十年前低20%。同时日本失去了成为亚洲领袖的机会。这些教训也值得中国借鉴。

很多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思维方式还停留在文革水平。把学习日本的好东西说成是媚日,把批判日本的坏东西说成是仇日。正常的思维应该是,好的东西,哪怕是对手和敌人的也要学,坏的东西,哪怕是朋友干的,也要批。祭拜战犯就是日本的坏东西。 这不是中日的恩怨问题。因为那些战犯所犯的是反人类战争罪,所以这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道德。

说到这里,日本旅行还是值得去的。可以开开眼界,看看日本特有风景,了解不同的文化。另外,在收入下降的背景下,日本服务价格和二十多年前几乎无变化,日本旅游不仅从相对昂贵变成相对便宜,而且有超值的感觉。
helmsley 回复 悄悄话 无知才会无畏。
见楼下Blue.Crab发言有感。 "一个不正常的国家有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日本经济富强已经成为历史, 从1980至2014年, 日本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仅0.5%"。
海边的微风 回复 悄悄话 各位朋友各述己见,都有其道理。我想强调的是,对待历史、也要辩证的看,一要正视战争给中国及人民带来的灾难及痛苦...也不要因为中日之间大约两千多年友好往来历史、而让这这纠结不休的战后69年而全部否定!我们要面向未来、而不是记住仇恨!我相信,每个人、都做一点点努力、和保有一颗宽容的心,中日之间关系一定会有未来!
Blue.Crab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灜客' 的评论 : 八十年代是中日关系最好的时光。 中国这一波反日浪潮钓从石原慎太郎的鱼岛国有化开始, 直接与这届日本政府的政策有关。 一个民族应有宽容之心, 但宽容只能对一个痛改前非的国家。 经过近70年, 日本为战争罪行道歉了吗? 我相信, 在下一届日本政府期间, 中日关系会改善。
AI浪淘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ocean9' 的评论 : 你媽媽沒有告訴你做人,說話要有人性嗎?侮辱,歧視性的發言給人的感覺是文革的遺風。
AI浪淘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180511' 的评论 : 您能說不是麼
无忌哥哥 回复 悄悄话 日本人的纪律性大概源于其传统的经济和政治形态,基本上直到明治维新才实现了土地私有,之前土地是诸侯领主之类的,这点与欧洲接近。这就是马爷爷说的封建制度——封土建国。而中国从商鞅变法就实现了土地私有,所以中国人自顾自的传统比别人多了2000年。看来采取先进制度得赶到点上,太早了也不好,除非你能趁自己NB的时候一统江湖。呵呵
Blue.Crab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180511' 的评论 : 日本不是亚洲第一强国, 日本是亚洲第一债务国, 现在日本债务是GDP的230%。 战后的日本, 至今没有完整主权, 一个不正常的国家有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日本经济富强已经成为历史, 从1980至2014年, 日本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仅0.5%。
18051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京V-02009' 的评论 :
您应该先去一次日本,再来发言。
18051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risevans' 的评论 :
请教女主播卖淫也是华夏文明吗?
灜客 回复 悄悄话 近来,十分关注生活在国内的,和生活在海外的朋友们来日后写的游记,几乎都是评价不错。不过放在网上后,批评的意见还是很多。有不少朋友不喜欢日本,他们也没有心情到日本看看真实的日本,他们总是批评。我想,他们的心情用两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纠结】这两个字了。
不知道世界上是否还有其他的两个邻国有着这么复杂的感情,用爱恨情仇来形容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时常想,如果二战之后,中国一举成为世界强国,而日本国运衰败,成为二三流国家的话,两个国家之间的感情还会这么复杂吗?以为,恐怕事情简单得多了。
二战后,日本满目疮痍,一下子从亚洲第一强国沦落到战败国,。从物质到精神上几乎没人看好它。可也就在这个时候,日本人憋足了劲,要在文化上、经济上证明日本民族的能力。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它真的成功了。在制度上,经济上,文化上,它又重新回到世界强国的行列。所以,日本得到了塞翁失马之福。
反观中国,二战后先是打了几年内战,中共建政后,政治运动频频,经济跃进失败。几乎是国将不国。好不容易到了改革开放,虽然现在说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在方方面面都和日本有很大差距。只要有勇气正视问题的人,是不会否认这一点的。
总之,中国人对日观要从复杂的感情中走出来,把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灾难引发的仇恨,与向日本人学习先进文明分开来。同时还要放下做了几千年的老师的架子,虚心向过去的学生请教。应该一码归一码,千万不能把所有的复杂问题统统纠缠在一起。该否定的就否定,该肯定的就肯定。
中国人对自己人,对外人的评价,喜欢非黑即白,非白即黑。要好均好,要坏均坏的两分法。这是要不得的。回想起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所有的人都患了亲日病,对日本的文化、商品喜欢的不得了。家里如果有一台日本的进口彩电,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其实那也有些太过分了。哪知道过了几十年的今天,电视里整天放抗日的连续剧,那时候谁也想不到的。
一个民族不能走极端,而且还要有宽容心。中国要成为有名有实的世界大国,这是少不了的。
京V-02009 回复 悄悄话 没去过日本。据说那个国家资源极其匮乏,人口密度却很大,不明白那个国家为什么不学中国搞计划生育?
匡吉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不管国人喜欢还是憎恨日本,他都客观地存在在那里。
ytwadk 回复 悄悄话 表面现象肯定是好的
ocean9 回复 悄悄话 日本小而(人工)精美,處處顯示出幾近瘋狂的對週遭事物及環境的控制與人工排序,這也赤裸裸的說明他們對生存環境的不安及被壓抑。 當然,居住環境的擁擠和自然災害的頻繁都不斷的驅使着日本人且更激發其「完全」控制的慾望,閣下的三張日本照片即證實了日本人對人間事的「條條框框」,他們對自己如此,對待別人更是如此,除非他們知道你比他強。

「作繭自縛」這就是日本人生的無奈,他們用「條條框框」來規範自己與別人,這些「條條框框」使他們生活於其中感到安全,但是一旦他們「躊躇滿志」後,就會設法不顧一切的去打破以前自己設下的「條條框框」,自己一人不敢做,只有在群眾中才敢盡情極勢萬般揮灑。

日本永遠的兩面性,拘謹有禮的個人及冷酷兇殘的群體,這就是日本。
zephyr2012 回复 悄悄话 nice , thanks for sharing.
vycnd 回复 悄悄话 照片说明,衣冠禽兽的活标本,就是日本
chrisevan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民族解放' 的评论 : 请教,男女混浴,全民动员南下婆罗州卖淫,这些个从华夏那个朝代继承的???
180511 回复 悄悄话 日本的确是亚洲第一强国和民主典范。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指导下走上了经济富强,政治民主,外交和平的光明道路。反观中国跟着共产主义走上了灭亡之路。
现在的中国政府除了教唆国民仇恨包括日本在内的一切外国,建造防火墙企图抵抗民主自由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不对外开战,中国就会被贪官整垮,开战的话会死得更惨。习近平无奈之下只好叫人民做各种各样的梦。
18051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lue.Crab' 的评论 :
共产党为了自己的利益教唆中国人仇恨外国人。真的还有你这种傻瓜被共党洗脑。
Blue.Crab 回复 悄悄话 你还记得69年前的今天是什么日子么? 日本和中国不是两个离得最近的陌生人。 过去, 日本和中国是你死我活的敌人。 令人遗憾的是, 现在, 日本和中国正再次走向战争。
民族解放 回复 悄悄话 日本人是华夏文明的真正继承者。
海边的微风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您、细腻而真实的描述、(两个离得最近的陌生人)概括得好形象啊!希望经常看到您的文章。
整全的教育 回复 悄悄话 摘自《整全的教育》第二部第七章

走出去

冈山县位于日本西部,离东京大约八百公里,乘新干线列车三、四个小时就能到达。即使跑得那么快,但稳稳当当,安安静静。车厢分自由席(随便坐)、指定席(对号入座)和吸烟车厢。把吸烟的人集中到一起,既保护了不吸烟者的健康,又捍卫了吸烟者的权利,同时还让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因为车窗是封闭的,几十上百人在车厢内吞云吐雾,使得空气中尼古丁、一氧化碳、甲醛的浓度上升得比车速还快。烟民们在滚滚浓烟中呼吸,心安理得地循环利用由大家共同产生的“乌烟瘴气”。

由于烟都从车里出不去,其它的东西也就进不来。因此站台上或铁轨上看不到卖茶叶蛋、水果、猪蹄等的小贩,也没有任何饭盒、报纸、塑料袋之类的东西。沿途是错落有致的农田,不过在田地里劳作的人不多。住宅都是平房,最高的建筑都是些工厂的烟囱,从里面冒出来的一缕缕轻烟,既像棉絮又似白云。当目光从远处收回至铁路边时,车窗外变化多端的景色就快速向后退去,如同给坐在车里的人放电影一样,比坐飞机有意思多了。一点没感到疲倦和无聊,就到了冈山。而且,八百公里的火车旅行后,居然头发不腻,鼻孔不黑,脸也不花,这无疑都受惠于发达的科技、清洁的环境和体贴的服务。

然而,不像旅途那样轻松,三天半的动物学会,让人既受益又受累。没有观光旅游的时间,白天都在会场里听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人演讲、讨论。晚上和毛利、奥野以及他们的同僚到饭馆、酒店用餐。特别是到了酒店后,很多人如同进了澡堂一样,脱去伪装,赤诚相见。就连毛利也一改平日谨言慎行的作风,三杯黄汤下肚,九分胆气上来,开始谈笑风生、收放自如。他的本行是生物学,专攻鞭毛运动的机理,但人缘遍及动物学、医学、畜牧学、农学等领域。合作者来自大学、国立研究所、私立研究所和海外。毛利的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无疑得益于他的能说会道,但同时也离不开其学术能力和科技成果。比如说,在不惑之年以前,未出国就命名了微管蛋白(Tubulin),且独自一人将结果发表于英国的《自然》杂志上。受他的影响、激励和感染,周围的同僚和后生们也都各自把名字载入了《自然》或美国的《科学》(Science)杂志。可以说,毛利在建立一个既系统又深入的研究领域时,也同时建立起了一个梯队、一种次序或者说是权力。这也是日本社会较为普通的一个现象或规矩:要做牵引者、带头人的话,靠投机专营、拉帮结派行不通,得先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会的盛宴结束了,离开了热闹非凡的会场,我和导师踏上了归省的旅途。他的家在濑户内海中的一个小岛上,属冈山县管辖,乘轮船不到一小时就到了。岛上有二十来户人家,不过成员都是年长者,因为年轻人全进城了。导师的父母早就搬到东京和他们同住,全家一年回来一次,算是度假。这么长时间没有人居住,我担心回去首先要做的事,岂不是要打扫卫生、烧水煮饭?要是那样的话,是不是还得先去买菜买米呢?但岛上有商店吗?疑问一个接着一个,脚步一串跟着一串,很快就到家了。刚放下行李,忽然听见外面有人来。导师出去应酬,我趁机巡视了整个屋子。厨房宽敞干净,地板光亮如新,榻榻米一尘不染,丝毫没觉得有城乡之别。正在暗自感叹之时,导师回来了,说是隔壁的老太太过来问候。正是她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他们看管房子,因此才常常保持门庭整洁、窗明几静。看来,他们也都明白“宅院不动,家运难兴”的道理。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