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前三三 后三三

(2013-06-06 08:01:54) 下一个

说起五台山的佛寺名头, 那是无人不知吧?

五台山与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四大佛教名山。《华严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住处,海拔均在三千公尺左右,“曾无炎暑”,因此又名清凉山。





年纪小时知道五台山的佛寺,却是因为<<水滸>>里花和尚鲁智深。话说鲁提辖关外一时仗义救了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杀了镇关西,人命在身,东躲西藏无处安身。到底得金翠莲的孤老赵员外搭线, 无奈上了五台山文殊菩萨院出家做了和尚。可见不一定和尚就一定是看破了世情,很多人出家,是为个出路。虽然鲁智深到最后的确是堪破了世情,但当时并没有。当时只是为了藏身,所以即使做了僧,落了发,被赐号智深,还是那个两眼不看佛,双手不上香, 欺佛祖,喝观音,不看经卷的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逮个机会就溜下山去,打起62斤水磨禪杖,菩萨院前山门舞动,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山下金鼓远处号角。。。





五台山是鲁智深一生的转折点, 之前他是大宋提辖鲁达, 之后是游方落草花和尚。。。

说起来五台山的智清长老也是禪意非凡。 <<水滸>>中鲁智深跟随招了安的宋公明再次上山拜见长老师傅,长老一见便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 智深默然。只是这个默然,鲁智深终于是鲁智深了,不再是花和尚鲁智深。

中国的文字就是好, 一片深意,不是一遍两遍可以看出来的。所以佛和中国文字相交相宜,于是有了禪宗。

说起禪,想起一段记载。 说的是文殊菩萨化一老和尚与无著和尚谈南方佛法和北方五台山佛法,看似闲笔,文字禪义上看,绕有意趣。



文殊问: 南方佛法如何住持?

无著答: 末法比丘, 少奉戒律

文殊问: 多少众?

无著答: 或三百, 或五百

于是无著问: 此间如何住持?

文殊云: 凡圣同居, 龙蛇混杂

无著问: 多少众?

文殊云: 前三三, 后三三

单看这对答,文殊菩萨的文字意境果然不同凡响,富于天然妙趣,一句”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前一半让人联想到清初五台山出家的顺治皇帝, 而后一半又不禁失笑地想到那个大闹道场的花和尚鲁智深…

最妙的是文殊回答无著五台山有多少僧人,一句 “前三三, 后三三”真是绝妙好答! 此时的文殊菩萨一改平日庄严至尊像,简直就是个好玩逗乐的老顽童!

把它翻译成白话也是妙趣横生。

无著问: 你们这有多少僧人?

文殊说: 哦,我们这有多少和尚啊? 让我想想, 嗯…庙前面有那么一些,庙后也有那么一些.

这”前三三, 后三三”就是藏在中国文字里的意境。





中国文字里的意境无处不有, 它藏在水里,云里,月光里, 也藏在<<红楼梦>>林妹妹那双似嗔非嗔含情目里.

这种文字里的意境到了为人处世, 就化作了中国式的含蓄.

含蓄有多种,林林总总都让我迷恋着.

有一女友, 介绍起心爱的东西给别人, 总爱认真地反复说:这真是不错的. 其实很多次,

对她介绍的东西一点也不感兴趣, 微笑地听着, 只是为了听她讲: 这真是不错的.

现在含蓄不太多了,也不太时兴了罢? 所以, 一句:”这真是不错的” 会让我开心好多天呢.










by吉小闲@06/06/2013







 

不经吉小闲同意, 请不要擅自转载本文, 谢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