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访贝

看过听过读过,亲历过思考过的,那些曾经带给我感动的东西,便是一枚枚散落在白色沙海里五彩纷呈的小贝壳。只悄悄地来看看他们。
正文

成功是一种态度和习惯

(2006-01-06 07:59:06) 下一个
有人说在职场中也有类似婚姻中的“七年之痒”。慢慢的热情就没有了,工作越来越像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平淡的工作象平淡的婚姻一样,很多时候都是态度和习惯导致的结果。 1. 活着的永动机 这两天,闲来无事,整理计算机上的文件,发现了很多老文件。这些files里分门别类的记录着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有一个file里记满了刚加入公司那段时间在工作中学到的新的词和短语用法。比如说:"I am really swamped(*) today and will callyou sometime tomorrow。" 看着厚厚的十几页纸,我不禁感慨万千。 刚进公司时说话,写作都不行,心里说不出的滋味。那时,每天都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每天把别人写的email,说的话记下来,学习商业用语;那时经常拿着一大摞报告回家,学习商业写作和分析。我的学物理的室友开玩笑说,“谁说世界上没有永动机,你就是一个活着的永动机呀。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搞的我们哈哈大笑。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我觉着自己适应了,得到表扬了,慢慢的就不再利用业余时间看和工作有关的材料。觉着工资就发那么一点点,还要用业余时间,不干了。 2. 我的三年之痒 再后来,开始抱怨工作一成不变,每天重复同样的东西,担当的职责不够多,升职论资排辈。开始东想西想,是不是要换个行业,换份工作;以自己的背景,呆在这里大材小用。 最近一次面试经历让我更是迷惑。我被以前的一个同事推荐去他们公司(也是四大)面试,我只是想认识一下同行业的人,多了解一下情况。第一个合伙人就给我一个下马威。他说:“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到我们公司?告诉你我们公司和你们公司没有任何区别。”“这个行业已经很成熟,很多工作越来越商品化(commoditized)。你既不是博士毕业,又没有法律学位,你成为合伙人的概率几乎是0。” (可能还没好意思提我是外国人。) 老头语重心长地说,“以你的背景,你为什么不去金融业,去一个面更广的行业呢?十年以后,如果AA(指我做的行业)没有了,你怎么办呢?”“看了你的简历,我觉着 - you are not a good fit。” 后来的一个合伙人感受是:做了15年,做什么也会很枯燥了。问了一下他对职业发展的想法,老先生说,现在大公司内部也开始in-house做我们这块业务,高层管理一年也能拿到$200K左右。要是10年前有这机会,他早就不在这了。 总而言之,这次面试加重了我的困惑。 不管是考验还是真话,我觉着所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3. 那么怎么办呢? 想了很久,觉得换工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前失业时,拿到了四大的工作,不也是激动的找不到北。再另人激动的工作,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很多时候不是工作造就了人,而是人define了自己的career。老公说的有道理:你的问题不是换不换工作,而是如何扩展你的career。一个人可以把事情越做越大,也可以越做越窄。 举身边的两个例子。一个台湾裔美国人,毕业就做AA(指我做的行业),后来又读MBA,毕业后一心要做 I-banking,并开始在Goldman实习。由于种种原因,又放弃I-banking,回来做他的小manager。后来芬兰office需要人,他就去芬兰帮着做项目。结果三年就做了合伙人。AA在芬兰没有前途,因为政府没有regulations。他就找准机会,开始涉足M&A services,把AA变成M&A services的一部分。他的客户关系多了,竟然以五个人的小组吞并了十几个人的Transactions Services (part of their business is M&A services) 组,成为芬兰FAS (Financial Advisory Services) 的lead partner。推算一下,成为合伙人时他可能才29,30岁。这斯说后来猎头公司找他,职位是著名投行的M&A managing director 一职。32岁时又开始了下一个挑战,去中国做AA的lead partner。AA这块业务,我们在中国只有5%的市场份额。 分析一下他和我老板的区别:观念和魄力。我曾经问我老板他是如何做marketing的。他说,我们不用自己做市场,我们组主要靠federal 和 international tax 来 refer项目。他的这番话让我很惊讶。客户关系应是他生存的根本,把生存权都放在别人手里,自然是当不了合伙人。上面提到的台湾美国人,在芬兰举办了一个conference,把大名鼎鼎的Michael Porter (如果没听说过,可以google一下这人) 请来。当然,他能把 Porter 请来,也是很多年积累的结果,决不是一件易事。Porter 要来,很多CEO,CFO就报名参加他的conference。结果一天下来,会议收入比AA小组一个季度的项目收入都多。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客户关系,为他做M&A services 打开了局面。 以前我和AA的Global Leader在一个office。这人以前是工程师。八,九年前MBA毕业后开始在我们这干。他实在是干到头了 - Global Leader。最近一个惊人的举动是辞职,做一个从S&P分出来的公司的AA组的头,帮他们开展业务,就等着公司成功上市,身价成几何级数增长。原来我们这么无聊的业务,都可以跟股票上市,创业 联系上。路,都是人自己走的。 试探了一下我老板会不会跟他走。我老板说不看好Global Leader 的选择,因为我们做的是国际业务,没有其它国家的支持和税务组的支持,业务很难开展。我想,这可能就是他们之间的区别吧:一个给自己创造出道路;一个守着原有的规则,玩一成不变的游戏。 相信这些人走到今天也不是一蹴而就。道路中的挫折,困惑也不会少。不过抱怨是没用的,聪明的人在别人抱怨时已经开始独辟蹊径,深谋远虑了。 4. 下一步如何做呢? 我认为有三点很重要的素质 (想起来别的在补充)。 1) 不能放弃学习知识的热情,不局限在日常工作范围内。想想以前的学习劲头,挺令人感动的。不过以前学的都是显而易见的东西,比如说,说和写,专业分析,并且局限在staff水平上。把自己换位成一个AA领域的expert,现有的水平能行吗?不够。现在就管理项目和客户关系,行吗?还差点。那为什么每天抱怨没机会学新东西呢,抱怨工作无聊呢? 我从认识的朋友中发现,按比例,女的更容易做事局限在眼前,容易抱怨,经常容易为眼前的挫折沮丧。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男的),刚进公司时是junior analyst,薪水大概5,6万。不到四年,他已经做到了vice president (中间有很多级, - senior analyst, director, assistant vice president),薪水和奖金大概也涨到了15,16万。公司的平均工资涨幅是每年5%,amazing!他这人做事非常可靠,专业水平很强,更重要的是善于人际交往,深得老板的赏识。 我们另外一个同学和他做同样的工作。她非常上进,想把事情做好。可是经常发火,觉着做的事情都是简单,无聊,重复,每天上班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和糊口的手段。她说,很多事情她不明白,别人花几分钟给她讲讲,就可以了。可是,没人给她讲,每天就是做无聊的事情。 相信那个男同学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硬着头皮,琢磨出来的。同样的事情,他会想办法改进,会夜里读文件到1,2点钟。他以前举了一个很小的例子,刚进公司时,工作是写SAS程序,run已有的模型。很多工作都要手工做。几年了,组里的人,包括Ph.D.,一直这么做。他就把整个process写程序给automate了。事情虽小,可是让人很impressive。 人们经常说:“leadership is a choice, but not a position。” 有道理呀。一个人可以被委任予responsibility,更可以自己选择responsibility,选择自己的position。当然,这种选择得和能力水平想匹配,这也就是为什么要不断的学习,积累,并且放宽眼界。不断积累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自己去选择道路的基础。 “Be proactive. Take more effort. Take leading roles in certain areas. Expand our knowledge horizon." 2) 做事要有坚韧的毅力,要学会忍耐,善于思考。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可能是工资低了,可能是怀才不遇了,可能老板太坏。有的人会一点点改变局面,让自己的才能显露出来;有的人会赌气撂挑子不干或走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上面的提到的朋友第一年下来,辛辛苦苦,大老板只给涨了几千块钱工资。简直是不可思议。再后来的三年,career火箭式上升。 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年终老板(据说是个啥都不懂,又压制别人的经理) 给得评语不是自己期望的,因为自己拿到绿卡不再有求于公司,就和老板闹翻了,一气之下走了。现在多少有点后悔当时的冲动。我在想如果是我会怎样,如果是我上面的提到的朋友又会怎样。同样一件事出来,每个人会把它shape成不同形状,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我工作的第二年,performance指标是 region 所有office最高的。前几天才知道,那一年,我的工资涨了10%,可是同组的一个女孩涨了25%,其它的人也比我高很多。而且发现连着三年,她每次都是15% 以上。我心里气得不得了,恨恨地想着下次可能得拿着别的offer来威胁公司。如果我来一个换位思考会怎样,我刚进公司时因为是硕士学位(而且还有两个),比她工资高2,3万。论学位,是比她高;可是干的活,做的贡献,凭心而论她比我强。她做事情极其有责任心,把每一个项目都当成自己SAT考试那样去做,文章写的好,而且钻研问题的能力也很强。虽然是第二年staff,我觉着她比一些熬年头上去的manager都强。她这人很bitchy (她用这词形容另外一个同事,我觉着她俩挺象。),但是很能干,很认真。事情交给她,你就放心吧。还是第三年staff时,她就掌握了美国最大电信公司的客户资源,并且成为IP转移这一大类项目的expert。当然,代价是有的,这个项目的高级经理半路离开公司,按常规是要再派其它经理。不过其它人谁也取代不了她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她知道项目的每一个细节。她就跟着合伙人,没日没夜的把上百万的项目给做下来了。中间GMAT也没考好。虽然她只是senior associate,可是实际上在承担一个manager,或者是senior manager的职责。她的辛苦和努力,自然会有回报。如果你问她,想不想长期做AA业务,她会斩钉截铁的说,“No。”那为什么她工作要这么刻苦,尽职尽责。我想这是她的习惯 - 把事情做的尽善尽美。成功是一种习惯。 想想自己,在工作中经常有懒惰情绪,觉着事情有别人罩着,我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完,就行了,多花时间在工作上,总觉得吃亏了,又没给我什么好处。成功是一种态度。 老公经常说,最怕一进公司就把自己当棵葱。以为自己是什么硕士,博士,就一定比别人强,要做比别人高级的活。Stay humble, stay hungry。另一方面心底里要aiming high,有vision,有耐心,,是Ph.D.就真正发挥出Ph.D.的作用。。 以前我有一个可能是错误的观念,认为"climbing corporate ladder"是一件浪费生命的事情,极其无聊的事情。而个人创业,才是真正的价值实现。其实,无论给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很多习惯,态度,和素质,都是一样的。只有自己才能打开封锁自己思想的枷锁。记得一年前,给在Oracle的印度同学(在找工作的文章中提到他)发email,问他近况如何。他说已经从database组转到product development/ marketing,正在实现他的几个新产品的设想。我说,“感到climbing corporate ladder很无聊,呆在公司里浪费生命。”他说:“我不这么认为。在公司里面还是有机会创新和发展的。如果自己的公司不鼓励创新,应该找一家有利于发展和创新的公司。”明白了,问题还是在人身上。如果我去了Oracle,估计每天痛苦挣扎,程序不愿意编,创新就更无处可谈。所以,很多的问题都是和个人相关的。前两天,看见网上争吵到底学会计的有没有前途。这争吵没什么意义,会计师和会计师的前途可以千差万别。别人的路是很难照葫芦画瓢地走的,没有自己思考过,尝试过,就永远也不知道其中的滋味和奥妙。 3)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事挺难,另外大家常说的一句话是“尤其是用英语,在一个不同的文化中,太难。” 反正这是个大坎,不过也得过。所以别无选择,拿出当年考G的决心。前年这时候去滑雪,摔得屁滚尿流,好羡慕,好羡慕得心应手的人。今年又去滑雪,忽然悟出来了,能自如的转弯,减速。和人 打交道,也有一个过程,从羡慕别人到顿悟,需要不断的琢磨和体会。这个方面想法和体会还不够成熟,而且提高人际交往水平是个大课题。以后一边体会,一边补充。 总而言之,first thing first. The first thing is to work on myself. --本文来自 hotdog [工作中的七年之痒] http://www.hotdogjob.com/forum/viewtopic.php?t=430 自言自语: 这篇文章很替我说了些话。说来说去,境遇只可以成为一个借口,关键是你真正努力了多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