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对句点评技巧

(2010-02-10 12:03:10) 下一个
出、对句点评技巧   
             作者:空空道人   Post By:2008-6-3 9:18:00


一、好出句的标准
要点评出对句首先要会读句,只有读懂出对句,才能开展点评。好的出句除了必须符合对联文体特征外(这就不展开讨论了),总是求新的,新,就是新颖别致,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
1、立意新。这是出句的灵魂。意,就是出句中的“题旨”,一个出句,不仅要寓意明确,还要立意高远。或言风物,或溯历史,或以文采见长,或以技巧取胜,而成佳构。对于同一题材,一个好的出句必须以最新的立意取胜,道前人所未道者。一个出句,如果能让你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就说明这个句子是创新的。
2、角度新。也就是说出句构思途径要创新。多数题材,都被前人用对联的形式表现过,如果不另辟蹊径,只会低于前人或模仿前人,对前人的句子加以改造,为我所用,也能出新。
3、手法新。出句的表现手法是表现联意的载体,对联是很讲究修辞的,运用各种修辞方式,表现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和风格意境,是出句形象生动,内容深刻,是出句创新的有效途径,一个出句,如果表现手法平淡无奇,即使立意再好,也无法得当充分表现。因此,好出句总是表现出很高的汉语使用技巧。
4、语言新。对联的语言,应该是清新、典雅、自然、新鲜活泼的,陈词滥调、标语口号,是堆砌不出好出句的。用新的语言表现新的意境,是好出句成功的重要因素。有时候,一个新鲜灵动的词就会使出句增色不少。

另外构思奇特,语言奇巧,也是判断好联的重要条件。

二、好对句的标准
好的对句,除了和好的出句有相同的特征外,还要强调的是,要工、稳、贴、切。
1、所谓工,首先是指工整,对句要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对仗工整。这是对句的基本要求。其次是讲究凝炼。并不是凑足与出句相同字数,符合对联格律的就是好联,而是要求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要精炼。
2、 所谓稳,对对句而言,主要是要求与出句的强弱上要安稳。如上下联的主题大小、思想的深浅程度、抽象与具象,感情浓淡等。一般来说,上下联强弱要相当,也可以上弱下强。
3、所谓贴,就是合体。立意高远、主旨明确、态度明朗、措词得当。凡夸大其词、用词不当,出句和对句立意不一致(将另外重点提及)的对句,都不是好的对句。
4、所谓切,就是针对性强,表现准确。对句要切地切人,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句。

三、怎样点评
了解了好的出对句的标准,就可以开展点评活动。

1、出句点评。
1)  对联论坛中的出句,有着和对联蒙学出句相同的特征,它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对联的上联或下联,虽有立意,主题却往往似是而非。它就象一个刚刚挖出还没有进行深加工的树根,或似鹰,或似虎。而应对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对句使主题明朗化。这就需要应对者根据出句所提供的信息,重新构思。构思的途径就是把握出句立意的基本方向,重新梳理出句的主题,使对句与出句完全融合,达到主题统一、强弱相当的效果。把握立意的基本方向,重要的是要找到出句的主体。最近看到一个出句:燕子有情寻旧景,初看时,觉得是个写春景的句子,脑子里立即有了一个对句:桃花含笑对春风。但经仔细一揣摩,才发现,这是个“怀旧”性质的出句,因为出句的主题是“寻旧景”。我的对句明显偏离了出句的主题。对出句立意的把握,主题的疏理,是出句点评的第一步,如果扭曲了出句的主题,点评就会隔靴搔痒,于事无补。
2)  任何出句,都会通过一种或多种修辞方式来表现主题,修辞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出句的质量。点评者要考察修辞手法是否成功,首先要看这种修辞方法能否增强主题的表现力。许多出句尽管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段,但对出句的主题并没有起到提升的作用,这样的修辞手段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有个出句:醉邀风月共吟诗。出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试图表现人与自然相融相亲的境界。然而,风月堪入诗,风月又如何会吟诗?邀风月共吟诗,又能说明什么?本句显然滥用修辞方法,反显得出句的主题无法得到显现。
3)  语言是一切文学体裁的载体,联是写给人看的,好的出句总是言浅而意深,故做深奥、故弄玄虚的出句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出句,只能影响出句主题的发挥和读者的理解。出句:满怀月色桂香味,看了半天,才弄明白:秋天,洒在身上的月色充满了桂花的香味。立意是不错的,但语言的组织上杂乱无章,主次不分,导致读者理解阻隔。点评时,要明白地指出出句中语言表现力的欠缺问题。
4)  炼字。点评出句的语言特色,主要看出句炼字技巧。一个出句中,数量词、形容词、动词和虚词是十分值得“炼”的。

A、 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形容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对联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B、 对联的意象是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C、 在对联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5) 对联的字数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因此语言要求特别精炼。主语、连词、介词经常省略,这里要谈的是缺乏动词谓语的句子,这可以细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只用一个简单的名词性词组。例如: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第二种是把两个名词性的词组排在一起,让读者去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第三种是保留副词,省略动词。例如: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副词后省去了什幺动词,很难确定,但意思是很清楚的。
第四种是复合句,其中一个分句有谓语,另一个分句没有谓语。例如: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暮钟寒鸟聚,秋雨病僧寒。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再说倒装。 对联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往往可以把语序作适当的变换,这是句法上的倒装。散文虽然也有倒装的句法,但是比对联少,而且远不如对联自由。对联的某些倒装句,在散文里是不允许的。例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风折笋垂绿,雨肥梅绽红。)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新雨后怜竹,夕阳时爱山。)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永忆江湖归白鬓,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鬓归) 。这种语序的变换,从散文的语法来看都是不好理解的。但是,在对联里既适应了声律的要求,又能增加诗的情味。我们知道了对联的这些语法特别,才能更好地了解对联的意思,在点评就不至于拿读散文眼光去看对联。

6)  点评时要注意常识性错误。联都有个出句:溪畔桃花浮绿水。既说桃花在溪畔,又言桃花浮绿水。显然出现了认知上的失误。这些,在点评中,也是要指出的。

2、对句点评
对句点评和出句点评总体上是大同小异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句要求工稳贴切(上文已提到,可以参照,这里不再重复)。这里着重说说对句点评中的几个注意事项:

1)      如何判断“意隔”?这是一直困惑许多点评者的难点问题。对句属于被动创作,对句的主题、内容、意境、手法和语言风格都必须服从出句的要求。首先,要读通出句,把握出句的立意和主题思想,弄明白出句到底告诉我们什么?出句表现的主体是什么?中心词是什么?多数出句都能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结论。其次,在领会了出句的主旨后,点评者要在自己脑子里形成对对句要求的基本的框架。如果一时无法把握的,也可以用“实用主义”去判断:这个对句和出句结合后适合在哪里使用?是否表现了一定环境下的某种意境?最后,找出影响对句和出句“对而不联”的症结在哪里。

2)      出对句点评程序有哪些?出对句点评,文字一般不宜过多,先从立意着手,阐述出对句的主题,然后分析其构思途径、修辞手段、语言特色,炼字水平。出句用典的,要查询典故的出处,以便他人了解并应对,对句用典的,也用给予说明。对出对句有问题的,要给予说明问题所在,加以阐述,便于他人理解,点评要抓住要点,切忌隔靴搔痒,言之无物,也不必面面俱到,有一说一即可。目前对联论坛中对出对句的点评,语言枯燥贫乏,缺乏说服力,或者尽管发现问题,却不知道从何说起,点评者要加强对联理论的学习,提高文学素养。

3)      对联点评要注意掌握的原则:首先,点评的态度要诚恳,既不要高高在上,也不要低声下气。以一种平衡交流的心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讨论。其次,观点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游移不定,或自相矛盾,少用“可能”、“好象”之类的文字,以免给人没有主见的印象。第三,要有论据,下结论之前,应多查询资料,找到观点的证据。第四、要虚心接受不同意见,允许别人发表不同看法,发现自己的观点错误,要及时认错。最后,要注意的一点是,一般情况下,只提建议,而不要随意篡改出句或对句。
一、好出句的标准
要点评出对句首先要会读句,只有读懂出对句,才能开展点评。好的出句除了必须符合对联文体特征外(这就不展开讨论了),总是求新的,新,就是新颖别致,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
1、立意新。这是出句的灵魂。意,就是出句中的“题旨”,一个出句,不仅要寓意明确,还要立意高远。或言风物,或溯历史,或以文采见长,或以技巧取胜,而成佳构。对于同一题材,一个好的出句必须以最新的立意取胜,道前人所未道者。一个出句,如果能让你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就说明这个句子是创新的。
2、角度新。也就是说出句构思途径要创新。多数题材,都被前人用对联的形式表现过,如果不另辟蹊径,只会低于前人或模仿前人,对前人的句子加以改造,为我所用,也能出新。
3、手法新。出句的表现手法是表现联意的载体,对联是很讲究修辞的,运用各种修辞方式,表现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和风格意境,是出句形象生动,内容深刻,是出句创新的有效途径,一个出句,如果表现手法平淡无奇,即使立意再好,也无法得当充分表现。因此,好出句总是表现出很高的汉语使用技巧。
4、语言新。对联的语言,应该是清新、典雅、自然、新鲜活泼的,陈词滥调、标语口号,是堆砌不出好出句的。用新的语言表现新的意境,是好出句成功的重要因素。有时候,一个新鲜灵动的词就会使出句增色不少。
另外构思奇特,语言奇巧,也是判断好联的重要条件。
二、好对句的标准
好的对句,除了和好的出句有相同的特征外,还要强调的是,要工、稳、贴、切。
1、所谓工,首先是指工整,对句要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对仗工整。这是对句的基本要求。其次是讲究凝炼。并不是凑足与出句相同字数,符合对联格律的就是好联,而是要求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要精炼。
2、 所谓稳,对对句而言,主要是要求与出句的强弱上要安稳。如上下联的主题大小、思想的深浅程度、抽象与具象,感情浓淡等。一般来说,上下联强弱要相当,也可以上弱下强。
3、所谓贴,就是合体。立意高远、主旨明确、态度明朗、措词得当。凡夸大其词、用词不当,出句和对句立意不一致(将另外重点提及)的对句,都不是好的对句。
4、所谓切,就是针对性强,表现准确。对句要切地切人,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句。
三、怎样点评
了解了好的出对句的标准,就可以开展点评活动。
1、出句点评。
1)  对联论坛中的出句,有着和对联蒙学出句相同的特征,它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对联的上联或下联,虽有立意,主题却往往似是而非。它就象一个刚刚挖出还没有进行深加工的树根,或似鹰,或似虎。而应对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对句使主题明朗化。这就需要应对者根据出句所提供的信息,重新构思。构思的途径就是把握出句立意的基本方向,重新梳理出句的主题,使对句与出句完全融合,达到主题统一、强弱相当的效果。把握立意的基本方向,重要的是要找到出句的主体。最近看到一个出句:燕子有情寻旧景,初看时,觉得是个写春景的句子,脑子里立即有了一个对句:桃花含笑对春风。但经仔细一揣摩,才发现,这是个“怀旧”性质的出句,因为出句的主题是“寻旧景”。我的对句明显偏离了出句的主题。对出句立意的把握,主题的疏理,是出句点评的第一步,如果扭曲了出句的主题,点评就会隔靴搔痒,于事无补。
2)  任何出句,都会通过一种或多种修辞方式来表现主题,修辞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出句的质量。点评者要考察修辞手法是否成功,首先要看这种修辞方法能否增强主题的表现力。许多出句尽管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段,但对出句的主题并没有起到提升的作用,这样的修辞手段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有个出句:醉邀风月共吟诗。出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试图表现人与自然相融相亲的境界。然而,风月堪入诗,风月又如何会吟诗?邀风月共吟诗,又能说明什么?本句显然滥用修辞方法,反显得出句的主题无法得到显现。
3)  语言是一切文学体裁的载体,联是写给人看的,好的出句总是言浅而意深,故做深奥、故弄玄虚的出句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出句,只能影响出句主题的发挥和读者的理解。出句:满怀月色桂香味,看了半天,才弄明白:秋天,洒在身上的月色充满了桂花的香味。立意是不错的,但语言的组织上杂乱无章,主次不分,导致读者理解阻隔。点评时,要明白地指出出句中语言表现力的欠缺问题。
4)  炼字。点评出句的语言特色,主要看出句炼字技巧。一个出句中,数量词、形容词、动词和虚词是十分值得“炼”的。
A、 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形容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对联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B、 对联的意象是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C、 在对联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5) 对联的字数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因此语言要求特别精炼。主语、连词、介词经常省略,这里要谈的是缺乏动词谓语的句子,这可以细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只用一个简单的名词性词组。例如: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第二种是把两个名词性的词组排在一起,让读者去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第三种是保留副词,省略动词。例如: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副词后省去了什幺动词,很难确定,但意思是很清楚的。
第四种是复合句,其中一个分句有谓语,另一个分句没有谓语。例如: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暮钟寒鸟聚,秋雨病僧寒。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再说倒装。 对联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往往可以把语序作适当的变换,这是句法上的倒装。散文虽然也有倒装的句法,但是比对联少,而且远不如对联自由。对联的某些倒装句,在散文里是不允许的。例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风折笋垂绿,雨肥梅绽红。)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新雨后怜竹,夕阳时爱山。)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永忆江湖归白鬓,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鬓归) 。这种语序的变换,从散文的语法来看都是不好理解的。但是,在对联里既适应了声律的要求,又能增加诗的情味。我们知道了对联的这些语法特别,才能更好地了解对联的意思,在点评就不至于拿读散文眼光去看对联。
6)  点评时要注意常识性错误。联都有个出句:溪畔桃花浮绿水。既说桃花在溪畔,又言桃花浮绿水。显然出现了认知上的失误。这些,在点评中,也是要指出的。
2、对句点评
对句点评和出句点评总体上是大同小异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句要求工稳贴切(上文已提到,可以参照,这里不再重复)。这里着重说说对句点评中的几个注意事项:
1)      如何判断“意隔”?这是一直困惑许多点评者的难点问题。对句属于被动创作,对句的主题、内容、意境、手法和语言风格都必须服从出句的要求。首先,要读通出句,把握出句的立意和主题思想,弄明白出句到底告诉我们什么?出句表现的主体是什么?中心词是什么?多数出句都能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结论。其次,在领会了出句的主旨后,点评者要在自己脑子里形成对对句要求的基本的框架。如果一时无法把握的,也可以用“实用主义”去判断:这个对句和出句结合后适合在哪里使用?是否表现了一定环境下的某种意境?最后,找出影响对句和出句“对而不联”的症结在哪里。
2)      出对句点评程序有哪些?出对句点评,文字一般不宜过多,先从立意着手,阐述出对句的主题,然后分析其构思途径、修辞手段、语言特色,炼字水平。出句用典的,要查询典故的出处,以便他人了解并应对,对句用典的,也用给予说明。对出对句有问题的,要给予说明问题所在,加以阐述,便于他人理解,点评要抓住要点,切忌隔靴搔痒,言之无物,也不必面面俱到,有一说一即可。目前对联论坛中对出对句的点评,语言枯燥贫乏,缺乏说服力,或者尽管发现问题,却不知道从何说起,点评者要加强对联理论的学习,提高文学素养。
3)      对联点评要注意掌握的原则:首先,点评的态度要诚恳,既不要高高在上,也不要低声下气。以一种平衡交流的心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讨论。其次,观点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游移不定,或自相矛盾,少用“可能”、“好象”之类的文字,以免给人没有主见的印象。第三,要有论据,下结论之前,应多查询资料,找到观点的证据。第四、要虚心接受不同意见,允许别人发表不同看法,发现自己的观点错误,要及时认错。最后,要注意的一点是,一般情况下,只提建议,而不要随意篡改出句或对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