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世博会(浦西)展区附近南车站路和大同大学历史 (图)

(2010-05-15 16:05:29) 下一个



南车站路大同中学

浦西世博园区

1937年,一张题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



南车站路

1906年,浙江、江苏两省商民分别组成商办铁路有限公司,承建沪杭甬铁路,并在上海旧城之南建造沪杭铁路的客货始发火车站。该站大门南临车站前路,后门朝北靠车站后路(今瞿溪路),东端跨越今南车站路,西面贴近今西藏南路,有3幢楼房、3座月台,1座天桥横跨三山会馆和后来的大同大学之间。1908年4月,车站落成,首次开行上海至松江的客车。当时每逢春季龙华寺庙会期间,加开龙华专车,从老城厢去龙华寺参加庙会的人,是该站的主要客流。

不久为了沟通南火车站与县城之间的交通,在陆家浜路和安澜路之间筑了一条街,定名黄家阙路,大林路以南段人称大新街,1909年人们发现公共租界有一条新马路叫“大新路”(今天的湖北路),为了避免重复,取谐音改名为“大兴街”。同年从利涉桥北堍大兴街南端至沪杭火车站辟筑一条石砂马路,以南火车站命名,习称车站路。这样,通过大兴街——南车站路,上海县城与火车站之间的交通便捷起来。由于车站码头向来是假冒、滑头生意最猖獗的地方,大兴街就在南火车站与县城相通的必经之路上,城里去赶火车往往慌不择货,车站下客的客人又人生地不熟,最容易上当受骗。于是大兴街就成了滑头商贩们弄虚做假、坑蒙拐骗的集中场所,大兴街上的商品“大兴货”也成了假冒伪劣商品的代名词。

由于南北两个车站分别位于城市南北两侧,有所不便,于是在1916年,在城市西侧修建了沪杭甬铁路与沪宁铁路的连接线(沪新铁路),上海北站成为铁路沪宁、沪杭甬两路总站,而沪杭铁路上海站改名上海南站。

“八一三”以后,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当时上海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相出逃,南站拥挤不堪。1937年8月28日,第1批4架日机首先向南站投弹炸死难民500多人,不一会,又有8架日机飞抵南站上空投弹,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得稀烂,炸死候车妇孺200多名,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上面还压着铅皮和木板。日机投掷的燃烧弹使车站及站外的外揭旗和郑家桥燃起大火,惨似人间地狱。当时任美国米高梅公司《今日新闻》电影摄影师王小亭正在黄浦江旁的巴特菲尔德大楼上,王小亭回忆道,“铁轨上、月台上到处是炸死炸伤的人,断肢残体处处皆是,只是由于工作,才使我忘了所看到的东西。我停步装上片子,看到脚上的鞋子已满帮是血。我穿过铁轨,以燃烧着的天桥作背景拍了好几张全景,这时,看见一个男子从轨道上抱起一个幼孩,把他放在月台上后,又回去抱另一个受重伤的孩子。孩子的母亲已经死在铁轨上。我在拍摄这幅悲惨的情景时,听到有架飞机又飞回来了。我迅速对着那个孩子拍完了剩下的几呎胶片,然后向孩子跑去,想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去,但孩子的父亲回来了。”之后一张题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的照片震惊了全世界。这次轰炸后,南站主要楼房及行车设备均被炸毁,运输被迫中断。上海沦陷后,日军又将南站铁路全部拆除,至此沪杭铁路上海南站不复存在。只留下了南车站路、车站东路、车站前路、车站中路、车站后路、车站支路等几条路名。


大同大学

大同大学1912年3月由立达学社在肇周路南阳里创办,当时的上海,新学虽比较发达,但除了南洋公学等少数官办的带有大学性质的学校外,绝大多数都是教会学校,学校办学很辛苦,一年之后,有了一定数目的积蓄,便在南车站路北首购地9亩,自建校舍。1922年,大同学院改名为大同大学,以理工闻名沪上。
今天的南车站路大同中学

1932年2月6日,上海市教育局准予中学部立案,改称附属中学,全校大、中学生近千人。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因连天炮火和飞机轰炸,大同学府被毁于一旦,从南市迁至租界。1938年9月,租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律师公会大厦为临时校舍。1939年9月,新闸路新校舍建成,并附设附中二院,原在律师公会大厦的附中改称附中一院。

抗日战争胜利后,附中一院迁回南车站路旧校舍,即今上海大同中学,大学部及附中二院(即今五四中学)仍在新闸路。至1948年,大同大学部学生人数已达2700人,中学部学生达2500人,在当时上海公立和私立学校中占第一位。1952年10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大同大学的商学院并入上海财经学院,理学院并入复旦大学,工学院相关科系分别并入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和华东化工学院,文学院(文学系、哲学教育系、史地政治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大同中学至今仍存,而部分“八一三”时被毁的校园于1953年改建为蓬莱公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