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独立”一词什么时候出现在藏语里?

(2010-05-15 16:05:28) 下一个
西藏康马县乃宁寺的乌孜大殿里,20多位喇嘛正在齐声诵经,酥油灯把整个殿堂照耀得温暖祥和。殿外,阳光明媚,几只放生犬正蜷伏在地上享受着好天气。

然而,喇嘛进出的乌孜大殿门上却布满弹孔,寺内还醒目地矗立着几处废墟……它们都昭示着这座看似普通的寺庙有着一段不平静、不平凡的历史。

“106年前,英国军队入侵西藏时,这里曾是主战场之一。”乃宁寺的主管僧人洛桑强巴说。46岁的洛桑强巴在这座寺庙已经生活了近30年,对乃宁寺的历史了如指掌。

据介绍,乃宁寺始建于1200多年前,在鼎盛时期,该寺有6个扎仓,近万名僧人。1904年6月,由于乃宁寺处于拉萨至亚东的路上,是英国侵略军运输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也是保卫江孜的前哨阵地,因此成为英军的主要攻打目标之一。

洛桑强巴向记者一一指示当年英军的攻打路线:“由于高大围墙的保护,英军第一次攻打失败后,便兵分两路,一方面继续轰击围墙,另一方面绕道寺后的山上进行偷袭。”

在乃宁寺的围墙上,至今仍残留着一个高8米、宽10米的缺口痕迹。

在一座高大的废墟前,洛桑强巴语调沉重地说,这里曾是寺庙的主殿,建有五层,供奉着释迦牟尼等众多佛像,当年全部毁于英军的炮火。英军攻破寺庙后,掠走了大量的文物、经书和贵重金属器具。

“当时英军用的是步枪、新式机枪和火炮,而藏军和民兵用的则是藏刀、弓箭、土枪和抛石器。”洛桑强巴向记者展示了寺中收藏的当年的抗英兵器。他说,装备差距太大,当年的所谓战争几乎是一场屠杀,当年驻守乃宁寺的数百名藏族军民和僧侣多数牺牲。

从乃宁寺往北约20公里,就是藏南地区的门户——江孜。高达百米的宗山城堡至今挺立在江孜城的中央。在一百年前的那场反侵略战斗中,守护城堡的藏军一直拼到弹尽粮绝,部分未能突围的藏军全部跳崖。

据记载,英军攻破城堡,占领宗山上的法王殿后,抢走了大量文物和经书,并将佛堂改成食堂,肆意践踏寺庙和佛器。记者在法王殿看到,被炮火震毁的墙体、零乱的弹坑……仍在诉说着当年的情境。

江孜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拉巴介绍说,1903年至1904年,西藏军民虽然奋勇抵抗,但最终未能挡住英军侵略拉萨的步伐。

1904年8月初,英军闯入拉萨,这座圣洁古城千百年来第一次遭到侵略者的践踏。9月7日,被数个世纪的赤脚朝圣者打磨得圆润光滑的布达拉宫石阶上,第一次踏上了侵略者的皮靴。当天,西藏地方政府被迫在布达拉宫签署了不平等的“拉萨条约”。

由于给养和通讯得不到保证,英国侵略军于1904年9月下旬离开拉萨。

“在外国势力侵略西藏的活动中,英国的侵略历时最久,它于1888年和1903至1904年发动的两次战争都是赤裸裸的武装侵略。”西藏社科院教授阿旺次仁说。

阿旺次仁认为,通过战争,英国侵略者开始在西藏僧俗上层中培植亲英势力,怂恿西藏与中央政府对抗,试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将其变为英国的附庸,变为抵抗俄国势力、保护英属印度东北边境的一个“缓冲区”。

阿旺次仁曾长期研究西藏历史文献。他发现,“独立”一词正是在1904年英国殖民者侵略西藏之后才开始在藏语里出现,此前藏语词汇里并没有这个词。

“所以说,所谓‘西藏独立’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历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他说。

“我希望乃宁寺能一直保持现在的面貌,让参观者永远记住这段历史。”洛桑强巴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