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20多年前的巴黎印象 - 城市风光与风情

(2019-12-30 12:33:01) 下一个

这一集照片比较多,所以要先说说照片。那时我先生用我们攥下的一点银两买了一个最初级Pentax相机,套头,没钱置办三脚架了,因此旅游时白天黑夜他是一律手擎,靠的全是臂力和经验,既要留下纪念照又不能太浪费胶卷,绝非这年头的数码来得容易。我十年前根本不摸相机不拍照,所以凡是我现在写的十年前的故事,全部是由他出照片我码字。家里有个扫描仪,因为不常用,我就把那根线放在了一个稳妥的地方。大家可能都有这个经验,那就是你的东西放的地方越稳妥到用时越找不到,所以那根线到现在我都没找着,无奈只能用照片翻拍!嘿嘿。我坚信啥时不用它时它一定会蹦出来。

闲话到此,继续1992年的巴黎印象,城市风光与风情。20多年飞越而过,每每想起巴黎,概括地说是个深深的印象,那就是巴黎的美真是美不胜言; 而仔细回想起来,很多细节都已成为一种模模糊糊的美。多亏先生那时拍下的照片,我俩如今才能合作回忆彼时在欧洲的晃荡生活。虽然那些照片只记下当时星星点点的巴黎见闻,现在翻翻看看也很有趣。记得当时从伦敦那种古老的城市来到巴黎这座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城市,真的感到眼前一亮又一亮。伦敦和巴黎是两个相当漂亮而又相当不同的城市,巴黎的美及那种法国人的艺术创新想象力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坐落在塞纳河岸壮丽夺目的巴黎圣母院。 那时站在这里近距离观看这世界著名景点感觉如梦幻一般。欣赏这壮观的宗教圣殿的同时更加欣赏其建筑艺术,细节做工甚为精湛讲究,里面庄严无比,外观造型漂亮之极,设计及建筑艺术令人感叹。如今被一场突然而来的大火毁于一旦,要想重现昔日的光彩想必不很容易。

艾菲尔铁塔,巴黎的标志,游人必去的地方。类似这种主要景点我们基本上是白天和夜晚各去一次,完全是不同的风光不同的感觉。不知铁塔周围现在游人的数量有多大,当时的白天是这样的。近距离欣赏这个充满着智慧,科学,创新,果敢,艺术等等合为一体的宏伟建筑,确实很震撼。

巴黎精美的雕塑到处可见,数不尽道不完,这是Alexandra 大桥上的雕塑。站在桥上眺望艾菲尔铁塔,那耸入云端的铁塔现已融入周围美丽的宏观世界,很是秀美。

举世闻名的凡尔赛宫,以它最雄伟,最豪华,最壮观,最宏大的气势显示着十七世纪王权的尊严。当然法国人绝非等闲之辈,王权的奢华及统治最终以惨重的代价告终。管窥皇家大花园一小瞥。。。。

园中豪华的音乐喷泉秀,记得是每周开放一次,每次两小时,而且园中所有的喷泉全部喷水,居然被我们碰上了,运气不错。

泉水迷雾中金光闪闪的雕塑,宏伟的艺术杰作把母子一家水雾中欢乐情景展现得栩栩如生。

喷泉中的骏马活灵活现,有着一种战无不胜的气势。

举世闻名的卢浮宫,世界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我们去时由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刚刚建成第三个年头,当时属于仍然具有很多争议的东东。卢浮宫里的艺术藏宝令人大饱眼福,诸多展品中找到蒙娜丽莎的画像,记得画像比想象中的尺寸小很多。由于油画不大,围观的人不少,有时甚至要找个空间踮着脚才能看到全像。我们站在世界最著名的油画前亲眼看到蒙妹那神秘的微笑时不免有种奇妙的感觉。这么多年过去,馆里作品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幅画像。

蓬皮杜艺术中心,周围游人乌泱乌泱的,从建筑到内容通通有其特色。当时买了博物馆通票,巴黎有名的博物馆通通看了一遍。蓬皮杜艺术中心也进去看了一圈,觉得里面的有些作品很有意思,人的想象力真是无限。本人有个缺点就是有时选择性地不求甚解,抽象艺术属于俺不求甚解的区域,呵呵。俺的看法是感觉不懂的艺术其实并不需要死气白咧地去懂它,只去欣赏那别具一格的创意和想象力足以,正是那些不同的形式和风格让这个世界充满了情趣。

蓬皮杜中心的现代化建筑也和周边的传统建筑形成有趣的对比,不同风格的建筑给城市带来了活力和趣味。

毕加索博物馆也没漏掉,老毕的作品很是独特,有些很好玩,拿来一个看看,既形象又不千篇一律。

矗立在香榭丽大道上的凯旋门,在夜幕中又多了一些辉煌。那天白天正赶上一些首脑人物在那里搞纪念活动,周围聚集着一些西服革履油头粉面的官员,似乎仪式刚刚结束,官员们在闲聊八扯着什么。我们晚上又去了一次,那夜光下的色彩比白天好看得多。

巴黎大剧院,想象应该和20多年后的今天没有太大变化?估计前景儿会有很大不同。:)

这种瀑布喷泉及雕像艺术很有一种迷人的美,虽然这么多年后都想不起具体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东东,无疑是巴黎美的一部分。

位于巴黎娱乐区的Moulin Rouge, 国人称之为红磨坊,与伦敦的West End有一拼,比较热闹的的地方。在巴黎玩了一周,除了溜达主要景点,看博物馆占去很多时间,也就没有时间闲逛娱乐区了,只是擦边而过,很喜欢那醒目的大风车。现在回头看看,那街上跑的车基本都快成古董了。

Basilique du Sacre-Coeur, 国人称之为白教堂,很漂亮的白色罗马天主教堂,也很值得一看。俺更感兴趣的是周围的艺术气氛,的的确确为这个地方增添了很多风彩。这里艺术人才云集,他们在这里做油画,做素描,作画卖画,很是吸引游人。以至于这么多年后,一想起那个地方,脑子里首先出现的是以白教堂为背景的那些艺术画面。

巴黎的街头艺人表演,当时见到这种表演感觉很有意思,那身行头很抓眼球,俺也是透着是孤陋寡闻见什么都新鲜。后来这么多年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年代看到数次跟这个一模一样的表演,再也没找回来在巴黎第一次看到的感觉。由此得出一条真理,那就是凡事只见一次,只尝一回,只听一遍,只一无二。:)

巴黎的露天市场也很精彩,其实只看内容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些普普通通的瓜果蔬菜,杂七杂八的东东。出国之前北京刚刚有三三两两的自由地摊,几种小菜摆在地摊上。伦敦虽有一些露天市场,但蔬果装在容器中平摆在台子上,平平常常的摆设,当然摊主们不同的文化使得小摊子有着另外一番风采。可是看看人家巴黎的菜摊子,不用和摊主交流,那菜摊自己就给出不凡的信息: 平平常常的生菜,茄子,瓜果,,,居然从筐子里面一泄而出,那捆捆的小红萝卜也居然像围绕花园边上的一排小红花,普普通通的菜摊儿显示出法国人的艺术想象力。

装菜的容器不是乱七八槽的塑料盒子什么的,而是这样一把一把看似形状随意的篮子,生生地把个小菜摊搞得充满着生活情趣。

最后聊聊当时给我印象深刻的巴黎新区La Defense. 这个地区说是新,其实也不算太新,50年代末就开始兴建了,我们去时已建了30多年,但和巴黎的历史相比这个地区绝对是巴黎的新生儿,而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总在发展着,从刚开始那些不太养眼的新式高层建筑发展到后来的新型艺术设计建筑。1992年我们去La Defense时,那条地铁延长线刚刚建成,我们去那里乘坐的是全新的地铁。地铁站的地面处由几何图形组成大圆形出入口,也显示其设计匠心。走出地铁的出口,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崭新的天地,很多高层建筑虽说不上好看,但和传统老区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几座建筑设计相当的前卫现代化。

La Grand Arche,当时国人把它称为新凯旋门,和老凯旋门在一条轴线上。“门框”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办公室,“新凯旋门”顶下的空间悬挂着一个看似随意图形的“网状物”,当时琢磨半天不得其解,感觉很好玩。周围一些建筑和雕塑也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与巴黎其它地方的传统建筑和雕塑形成鲜明的对比。“新凯旋门”右边,我们面对的照片左下角部分,有个大型超市,当时感觉硕大,印象中和现在的综合大超Wal Mart之类的规模很有一拼。那时国内还没有超市,伦敦也没见过如此规模的大超,里面让人眼花缭乱的感觉。

当时新建的工业技术中心使我赞叹不已,感觉有一种震撼的美,没有耸入云端的高度,没有灼灼逼人的豪华,而是那顶端轻轻地一折就折出了那特有的魅力。现在看来可能不觉得这建筑有什么新鲜或震撼,可那时是1992年, 从国内到英国,从英国到巴黎,La Defense 是我第一次看到建筑风格如此不同的地方。就这个建筑生生地看了好一会。。。

博物馆的通票包括凯旋门和“新凯旋门”,可以登顶观赏巴黎市区布局,远远望去矗立在香榭丽大道上的老凯旋门隐约可见,景观很令人心旷神怡。

广场周围点缀着一些现代风格的雕塑,它们多数色彩鲜明,有的形像有趣,有的构图抽象,为新区增加了活力。这是其中之一,当然现在看起来并不感觉有多么卓越,但1992时首次在这种环境见到这样的雕塑确实有耳目一新之感,与广场边上的鲜花相映成趣。

夜晚的"新凯旋门",泉水伴随着音乐在照明灯光下高低起伏,吸引着众多观光者坐在长凳上观赏,人们时不时地发出来自心底的赞叹声。

一周的巴黎游以观光 La Defense 结尾,当时给我留下的是无限的感慨和赞叹,感慨和赞叹法国人的创意和想象力。巴黎的美着实令我激动一阵子,以至于20多年来,每每想起巴黎都有一种再去看看的欲望。加之本人还有个不小的优点,那就是走到哪里觉得哪里漂亮,看到什么都觉得好玩,即便迷了路都觉得是无意中看了一个计划之外的地方。嘿嘿。以后有机会真的很想巴黎再逛荡一趟!

谢谢各位浏览,祝新年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栗子湾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庄七光' 的评论 : 谢谢留言。那时真是没有几个中国游客,总的来说不觉得那时的游人有现在的多。
栗子湾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larry' 的评论 : 谢谢llarry, 同感。
庄七光 回复 悄悄话 那时没有一堆堆的,提着名牌商店口袋,大声在公共场所高谈阔论的中国游客。
llarry 回复 悄悄话 永远的巴黎,永远的第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