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茶语

喜欢写写,有时用笔,有时用心。
正文

刻在记忆里却又不堪回忆的三次国内医院就诊经历

(2021-01-20 09:37:09) 下一个

虽然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多年,回国后还是能够在24小时内立马融入国内的生活节奏和人情世故的。但是在国内有过的三次医院就诊的经历让我每次想起都不寒而栗,心有余悸。

第一次是儿子在急诊室

儿子大一的时候暑假回国,美国的teenager 碰上了中国酒吧就像小朋友走进了糖果店,失去了控制。终于有了这一天,儿子向我求救了:Mom, I think I am sick. I have a fever for two days and feel very tired". 儿子从来都不生病的,看来这次是真的不舒服了。我就建议去隔壁的八一医院看个急诊。

急诊室人满为患,先挂号,然后在门口排队等着见医生,人排得里三层外三层。终于等到我们进去了,发现房间里仍然是满满的人,医生被黑压压的人头给严严实实地盖住了,我数了一下,大概有13个人。我们是最后一个。不知道等了多久,好容易到了第七个,挤进来一个妈妈,带着孩子,拼命地往前挤,然后推我。我站在不动,说“不要挤,请到后面排队。” 她说,“我孩子发烧。”,我头都没有回,“我孩子也发烧。”

我们前面还有三个人,这时一个男的火急火燎地跑进来,直接冲到正在给病人用听诊器诊断的医生,“大夫,大夫,我孩子被车撞到了,你给他看看吧。”我拽拽他的衣服,说,“你赶快去让护士带你去急诊外科医生那里。”他似乎觉得我的建议有道理,离开了。

终于轮到我们了,医生很认真,询问儿子的情况,正在医生诊断之刻,旁边的病人们开始插嘴了,“他是喝酒喝多了。”“酒喝多了,睡睡觉就好了。”“喝点蜂蜜水也能解酒。”。。。儿子在众人的围观和议论之中。我看着对周围一切毫无反应的医生,对周围一切十分热情的病人们,和对周围一切不解和愤怒的儿子,什么也没说。

第二次带一对美国夫妇看中医

那年暑假,我的一对年轻的老美夫妇去中国领养一个弃嬰,同时想让我带他们去看看中医是不是有可以治疗不孕症的方法,因为他们的宗教反对体外受精,代孕等生育手段。

那时候还没有特别门诊,我在省中医院挂了号。当医生看到是一对老外病人时,他很认真,当然也引进来了一批病人,顿时我们背后站满了看热闹的人,有的人竟然挤到了医生的背后。我的朋友们很不自在,问我,“Why are these people here?" 我十分尴尬,请医生让他们回避一下。好像国内的医生没有这个感念似的,他看看周围,继续在写病例。我的朋友又问了一遍,“Who are these people? Why are they all here?"。 我终于忍不住了,说,“你们可以出去一下吗?” 没有人动,他们的好奇心大概还没有得到满足。医生在给我的朋友诊断,我不愿意翻译,不愿意让那些好事人得逞。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了,终于喊了出来,“大家出去一下好吗。看病是个人隐私,要尊重别人的隐私。请出去吧!” 几个人边往外走边不情愿地说:“看病有什么隐私?有病啊!”

我真的是无语啊!不过,我又能说什么呢?

第三次是我妈妈出院

妈妈90岁了,因喝水呛着引起肺部感染住院,由于担心饮食饮水再导致呛,就用了鼻饲插管。感染很快就控制住了,医生说随时可以出院了。我提议是否可以把鼻饲管拿掉观察一天后再出院。她说“我建议病人一直用鼻饲管,如果不用,出院那天拿管子。” 我十分强调地跟她解释说插了鼻饲管病人的生活质量会降低,况且妈妈没有到插鼻饲管的时候。她还是不同意。

早上查房的时候,医生(她是科室主任)带着一群实习生走进来,站在妈妈的床边指着妈妈说,“这个病人今天出院,我让家属保留鼻饲管,她们不同意。那她出院的时候给她把管子拿掉,以后再呛到活该,她自己负责。”我简直不能相信我的耳朵,我猛地站起来走到这群白衣大褂中间冲着她,说,“这是你说的话吗?你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一点点同情心,你有没有一点点爱心。你有没有职业道德?你有什么资格这样说病人?活该是什么意思???” 她愣了,然后带着那群人走到另一个病床去了。在她给她的实习医生们交待事宜的空隙,我又忍不住地大声冲着他们说,“当个医生有什么?不会关心病人的医生其实跟凶手差不多。我觉得你们医学院的第一门课应该是学“人情,人性,人爱”,不该是“人体解剖”!” 

他们有的看着我,有的低着头,有的开始往外走。这一次,我说了,忍不住地说了!

回家后告诉我妹妹,我今天骂医生了。她说,”你怎么敢骂医生?”

直至此刻,我在写博客的时候,我的心在颤抖,我的手在发抖。

每次想起这三次在国内医院的经历都会勾起非常不愉快的记忆,想把它们从记忆中抹去,但是总觉得是刻在了我的记忆中,这么不堪回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4)
评论
人参花 回复 悄悄话 看病有什么隐私?有病啊!哈哈,经典。
tina0 回复 悄悄话 中国的现实就是这样,还自吹自擂。
smeagolrocks 回复 悄悄话 啥多了都不值钱人也一样。
菜籽花花黄了 回复 悄悄话 这个跟医疗资源有限有关也没有关,和习惯也有关。大概10年前,我在家乐福超市排队付款,一个年轻的老太太排在我后面,我嫌她贴的太近,往前面挪了一点,她马上跟进,我又挪,她又跟,三次后我让她别跟我太近,因为她手上的肉容易蹭到我,她说肉是干净的,让我放心。我心里万马奔腾。
不吃胡萝卜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哈,笑死我了。回想我家老爹看门诊的时候,人也是这么多。我家老爹倒是不说不负责任的话,可是对自以为是的病人家属,心里也是不以为然的。中国有这种现象,也是人太多,生存太难了,无论医生病人。
Norstar 回复 悄悄话 这就是大陆普通人的生存现状,不少海外的人总喜欢回国看病,大概都是有路子有关系的。知道有一位大学教授,要割甲状腺,非常简单的一个手术,非要回到上海托关系,结果做手术的时候伤到了声带,再不能大声说话,上不了讲台了。因为是托的关系,还不好意思打官司,连去质问都没有。
花老虎 回复 悄悄话 这点儿小事儿您就不寒而栗,心有余悸,最好就不要回去了。国内大家都这样,习惯成自然,谁会在意你怎么想。
newGSDowner 回复 悄悄话 这只是一个折射,根子不在这儿,你骂他们他们也没有办法,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也是受害者。
灵动的双子 回复 悄悄话 讲到隐私,很久以前回上海去医院找朋友,她是痔疮科医生。她的病人在一小隔间里的床上撅起屁股被诊疗时外面等候的病人看得一清二楚。
哈德逊河畔的茶馆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墨尔本大叔' 的评论 : 是的。在国内骂是没有用的,再说我也不会骂,但是我会非常镇静地跟他们说道理。如果他们再无理,我会在临走的时候说一句,你刚才做的/说得是错的。然后拂袖而去,头都不会回。
哈德逊河畔的茶馆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儿子那次是2015年(南京),朋友那次是2013年(南京),妈妈那是就是去年(常州)。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博主没有写出具体年月,觉得现在国内也不至于了吧,至少大医院。近十年有几次回京陪父母去看病的经历,印象里没有见到这种现象。但我知道过去肯定是有的,因为我自己92年去北京协和看过敏就经历过,当时极为震惊,倒不是为自己的隐私担心,那时还没这个意识,而是看到医生在那种环境下诊病,居然还能做到基本心平气和,实在佩服。换了我估计早疯了。
墨尔本大叔 回复 悄悄话 骂一顿有助于医生改变说话方式。学生也学到了。大家都记住了!

如果医生面带笑容和颜悦色的把出院的注意事项讲清楚,哪些是医院不能负责任的,同样的操作,估计您也会接受的。

医患冲突,哪里都有发生。澳洲墨尔本各大医院都在醒目位置贴出警示牌:对攻击医护人员的行为零容忍!广播电视里面也经常播广告保护医护人员。可是,有时候有的医生护士表现的非常差劲,脾气暴躁的人直接就干仗啦。我有一次肾结石发作痛的死去活来去看急诊,护士要我把衣服都脱掉,换上单薄的病号服,大冬天的,房间暖气也没有,我担心肾结石没有看好,反而会患上感冒肺炎。不一会儿,护士过来,对着我就大声嚷嚷:要你把衣服都脱掉,换上病人服的,怎么还不换啊?我说太冷,需要把暖气开大点,并要她拿一床加热过的毯子来(俺是老病号了,环境熟悉的),护士只好嘟嘟囔囔的过去拿热毯子,整个过程都非常不友好。也难怪病人和家属会发脾气的。不过,发达地区的人大部分都非常友善,有耐心。碰到低素质人的机会相对比较少一些。

国内现在很多地方也跟发达国家看齐了。比如银行大厅,都有一米线,等待区。政府办事大厅的工作人员也非常友好,等待区,茶水,软硬件设施都非常到位啦。

仓廪足而知礼仪。

希望我们的故土国家,经济更加发达,人们能够知书达礼,更有人情味儿。




ggww 回复 悄悄话 不管怎么说似乎文字很生动
6ba6 回复 悄悄话 还有医院资深医生带实习医生巡房制度,这是中国医院的优良传统,美国医院是没有这种做法的,每个医生单打独斗,互相保密,遇上庸医只能自叹运气不好。医院实习医生几年当牛做马自己摸索治疗,累得半死。
6ba6 回复 悄悄话 我胖我的 发表评论于 2021-01-20 10:43:13
第一和第二与国内医疗资源有限有直接关系,资源有限的时候,如果要生存,隐私是首先要被放弃的.....

"我胖我的" 说得对,大家都生病的时候,也就同病相怜,大家也不认识,有何隐私? 医生在众目睽睽,也不敢赚病人便宜乱开高价药! 相反,美国医生以隐私为名,对病人一吓二滥三瞒去那里说理去? 还有连做什么检查都不给病人看视频,把人麻醉过去,就是维持治疗优势,为过度治疗大开方便之门。跟修车黑店修车有何区别? 我宁愿回中国做检查,起码我也看片看视频!
ajaja 回复 悄悄话 正确的看病方式是挂特需门诊。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都不要去,病人多医生态度就差。特需门诊由于挂号费贵(北京的不知道,上海的公立大医院也就300人民币,比发达国家看医生的花费少的多),病人就特别少,医生态度特别好。同时挂了特需门诊的在其他检查方面(比如验血或者B超等等)也不需要另外排队。而且也就只有挂号费贵一些,其他检查和药费都跟普通门诊一样收费。
基本上所有主要科室都有特需门诊,但通常不是每天都有。去之前在其官网上查查哪天有。
温莎公爵 回复 悄悄话 十几年前某次回国去北京,在王府井的一家邮局办事,长长的玻璃墙上开出几个拱形的窗口,但只有一个窗口里有办事员接待。排队长长的,尽管感觉到身后的人在躁动,但我还是坚持与前面一个人保持一米左右距离。待我办完事离开窗口走了几步,回头望去,七八个人围成一堆,那窗口已经看不见了。首善之区尚且如此......希望现在好些了吧。
helloworld1000 回复 悄悄话 That is why I never want to go back if possible.
GoBucks! 回复 悄悄话 国内的医疗服务质量差,改革非常需要,但很难进行。
哈德逊河畔的茶馆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注册很麻烦' 的评论 :
我是师奶级的老师,可以不看稿子说上半天!
哈德逊河畔的茶馆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我胖我的' 的评论 :
同意!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第三情景对如此没文化的医生应该骂,这么多句子都能骂的出来不简单!
我胖我的 回复 悄悄话 第一和第二与国内医疗资源有限有直接关系,资源有限的时候,如果要生存,隐私是首先要被放弃的。你想,如果国内医院空间足够大、医护人员足够多,能够给所有病患都隔离开、每个人都有一群人照顾,人们怎么还会扎成堆?隐私需要有地方去隐。我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也都很不舒服,实在没办法走开的情况也出现过。没办法,实在忍不下去。

第三完全是医生素质问题了,怎么这么说话呢?素质太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