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坐家

一无所长,唯余文墨,一息尚存,笔耕不辍。
个人资料
大坐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谈谈“初心”

(2018-02-25 08:38:58) 下一个

神州隔三差五就出一些神句,用意当然是鼓舞鞭策打气。看到国人或频频点头;或闻鸡起舞,或摆出揎拳捋袖的架势,我总有些纳闷,有些困惑。啥都不想,似乎还明白;略一思索,便恍兮惚兮;而细思,更是极恐。也许制造神句者出发点不错,但我却总能看出些不伦不类煞风景的东西。

比如,什么叫“初心”?字面上很好解释,“初”就是最初,开始的时候,也即胡传魁的“想当初”。国人喜欢想当初是几千年来落下的老毛病,古代爱吹嘘祖上曾经阔过,文革时改为老几辈穷得活不下去,现在又回去续编早年闪光的家谱。大抵上年老了,便怀念年轻时;婚姻缺激情了,便忆起初恋;腿脚不灵走不动了,头脑便开始回放活蹦乱跳时的画面。“心”更好懂,就是心愿、愿望、理想、梦想。但合到一起,就不那么简单了。对我党来说,“初”自然指的是建党初期,若以一大为例,应该说上溯到源头了吧?但是翻检史料,可以概括为:党之初,性本乱。中共是在以俄国为主的共产国际、以标榜新文化运动先锋的《新青年》和后来成为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的《民国日报》以及其它混杂各种内容的报刊杂志共同鼓动撺掇下得以诞生的混血儿,一开始就不纯粹。这让人想起中国近代史上极具戏剧性的一幕,满清与南方革命党的和议代表会面时的景象,满清代表唐绍仪西装领带呢大衣法式皮帽,俨然华侨;而南方革命党代表伍廷芳则是老式长袍,活脱遗老。似乎接触之初,就清楚表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中有旧,旧中有新。这种结构成分贯穿了中国近现代的各党各派。中共也不例外,新瓶旧酒的特质,时有表现。

以参加会议的十五人来说,荷兰人马林、俄国人尼克尔斯基与十三位中国人的心思一样吗?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刘仁静、李汉俊、毛泽东的心思一样吗?以谁为标准?谁可以代表党的初心?人不好说,那以共同认定的一大党纲为标准。中共第一个党纲是由戴季陶起草的,国民党的元老起草中共纲领,本身就有点滑稽。即使有人授意,也应该包括了其本人的认识。不忘初心,显然要包括戴先生的心。但是戴季陶可能不肯认账,因为很快他便彻底否定那些思想,转变为坚定的反共干将。且不说老戴,单看内容,就让人感觉锈迹斑斑。其中规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联合第三国际”。这个“初心”,还捧得起来吗?那时中国是资产阶级国家吗?用彻底剥夺的办法消灭阶级可行吗?一百多年的国际共运史已经充分证明马列主义的“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全面失败了。赫鲁晓夫与尼克松“厨房之争”的结局、“苏东波”大潮,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后遗症,无不宣告了这一点。就算再退一步,以马列主义标榜成立的党,懂马列吗?十几个人有几个真懂?毛在七十年代犹自感慨,我党真懂马列的不多,几十年前就懂?当时对马列了解最多的李达,只有半瓶子醋,其他人顶多一知半解,但没过两年,李先生也退出了。直到中共取得政权,才被毛重新拉入党内,十几年后在文革中又弃之如敝屣。那么中共的初心是什么?是模糊的感性认识,是砸烂旧世界,中共后来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在此找到根源。至于怎样建设新世界,并不清楚。不忘初心,是要继续坚持错误?改革开放的前提之一,是邓小平声明放弃阶级斗争观念,曾经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不忘初心,是要恢复阶级斗争吗?是要重新剥夺资产者的资产吗?还是要争取外援,让外国人来指导中国事物?想当初并不都是那么美好,有不少家丑,人们念念不忘的究竟是什么?

至于个人入党动机,怕是更加说不得也,投机者、混世者、找出路者、逃婚者,不胜枚举。即使怀揣理想的知识分子,其思想也多杂乱混沌,工农分子更是大半抱着打天下坐天下的腐朽观念。不忘初心,守住家业,这是目的?或者不忘初心是要有所选择,专挑白菜心?但是只要选择,就可能选错,历史上我们选错的还少吗,哪次错误不是全党全国的选择,鼓了掌,拍了手的,谁能脱得了干系?

“初心”,习总也解作“赤子之心”。那么,什么是“赤子之心”呢?抛开古人繁琐的考证,“赤子”可以简单理解为婴儿或幼童,“赤子之心”是纯真天然无伪的心态,或者也可以说是人最初的心智状态。老子出于崇尚低调不争和“绝圣弃智”的思想,对婴儿情有独钟。《道德经》五千言里,五次提到“赤子”或“婴儿”与“孩”,在他眼里,赤子就像蕴含深厚道德的人,毒虫野兽猛禽都伤害不了,他筋骨柔弱但抓住东西便不撒手,虽不懂男女之事,但小鸡鸡能勃起不衰,精气旺盛。他整天啼哭,却不损身体,有自我调和的至上能耐。与婴儿生机勃勃相反,一到中年则趋向老化,会逐渐衰亡。因为赤子或婴儿状态是老子心中人的理想状态之一,所以主张“复归于婴儿”。而明确表示珍惜“初心”的是佛教(见《大方光佛华严经》)。可见,这一口号饱含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观念,而且区分初心与后心,还是佛教的观念。仅就这一口号,仍然显示出,我党思想家的头脑陈旧混杂,毫无新意。

中共以前一直把历史经验总结为: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中,为党的幼年,各方面都很幼稚,一路失败;遵义会议后才开始扭转,七大才标志着进入成熟期,很快取得全国胜利。这一认知基本符合历史事实。现在强调“初心”,是要复归幼稚或复旧,还是追忆失败教训?显然不是后者,倒像是刻意否定前总书记提出的“与时俱进”方针大计,另树一帜,开展两条路线的对峙。

过去,党的教育一直秉持入党前和入党初期,思想难免不纯,还有许多杂念和毛病。在党的大熔炉里经过几番考验,才会改造转变成“特殊材料制作的人”。现在大概党的教育早已变异,不教还好,一教反而变坏,于是干脆还是保持原初的本色更妥当些。这样的话,按照逻辑推理,应该忘掉的是这个党和党的教育。不忘初心,还入党干吗?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里的“大人”是指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大丈夫”,大丈夫还保持着幼童纯真无伪的天性,便是完美的人格。但是,孟子并没有要人重返赤子状态,而是作为对大丈夫人格的充实。

老子不同,他要求“复归于婴儿”,就是“复归其根”。听上去跟当今口号如出一辙。但是老人家的本意是:“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也就是说,只有归根,不乱来,才能做大,才能长久,高高在上,平安一生。不知这是否也是“不忘初心”的目的。

古人不忘过去,是要总结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毛在世时也经常讲,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虽然他回顾历史常常是为了算旧账的狭隘目的。但比起有选择的不忘初心,还算是直面正视。从有形的历史,到无形的初心,真是一步步在走向梦想,化入虚幻。也许发展下去,又得提倡写古代的“修身历”或雷锋日记,不断检查自己。不过古人都知道,修身历是给人看的,通篇冠冕堂皇,而那些没记载下来的,才是最真实的,也是最见不得人的东西。再进一步发展,可能就会重现“斗私批修”的火爆场景。人可以蒙人,历史发展的逻辑从不骗人。

三千年前,周人总结历史,得出这样一条结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人耳熟能详,承认者多,否定者少。否定者一般都是攒下了家业,要传给子子孙孙的人。然而人类几千年,还没破除这道魔咒。当然可以不承认,接茬与天斗,自嗨自乐,但结果却改变不了。

想当初,肯定是回不去了。不忘初心,不过是给初心整了容,通了血管,按摩复苏后,让自己陶醉一下罢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world1peace 回复 悄悄话 五十年前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检阅,一片山呼海啸,我心说大丈夫当如是....五十年后我不忘初心,心想事成……摘自近平自传
愚若智大 回复 悄悄话 说啥做啥,只为一桩:在位不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