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驴=屁股:英美词汇差异趣谈

(2009-06-30 08:26:16) 下一个

毛驴=屁股:英美词汇差异趣谈

廖康

 

不知您纳闷过没有,ass明明是毛驴嘛,怎么美国人用这个词,意思通常是屁股?后面要是再加上hole,一般可不是指身体器官,而是骂人了。而且,由于这个意思太通俗,您要想说毛驴,就不得不另选一个词donkey,免得让人家觉得口腔不卫生。记得在英国没有这个麻烦。但当年在英国学习,我是首次出国,体内抗精神污染的疫苗还在起作用。两年下来,在英语系拿到了硕士,可愣是连一句骂人话都没学会,我甚至不知道那f打头的四个字母的动词是什么意思。但有一个词,在我脑子里留下了隐隐约约的印象,那就是arse,这可不是听来的,是在斯威夫特那篇《书之战》里读到的:“Do you think I have nothing else to do but to mend and repair after your arse?(Battle of Books by Jonathan Swift, 1704)查查字典,果然如此,原来这“啊”音到了美国经常变成“唉”,arse听上去就成了ass了,以讹传讹,毛驴就成了屁股。

 

关于英语的英美差异,萧伯纳说过一句笑话:“美国和英国是被同样一个语言分开的两个民族。”(America and England are two nations divided by a common language.)且不说语音不同,这句话:A lorry of rashers was driving on the spaghetti junction when it fell off the flyover您就是把它写出来,拿给老美看,我敢保证,也没几个人看得懂。敢情lorry是大卡车,rasher是咸猪肉,spaghetti junction 还不算太难,美国人也这么叫那横七竖八的路口,但是管立交桥叫flyover,他们可跟不上英国人那想象的翅膀!

 

英国人的想象力有时候还真丰富,您再看这句:“Watch out, mate, there’s a Jam Sandwich behind that lollipop lady.”老美都糊涂了吧?您的英国哥们这是叫您当心哪:那位保护儿童过马路的女士身后有辆警车。您问这话从何说起呀?您没看见吗?那女士手里拿着个巨大的棒棒糖,噢,不是糖,那是让您停车的牌子。您再瞅瞅那警车,白不呲咧的,一圈橘黄,不像果酱三明治吗?可我最喜欢的词儿,还得算sleeping policeman;不是我开车不守规矩,老盼着警察睡着了。这个词儿啊,就是美国人说的speed bump,够形象的吧?可您要是跟美国人说:Slow down, mate. There’s a sleeping policeman ahead,他准保犯糊涂。

英国人的词汇可绝不是都这么形象,有的真让人莫名其妙。订旅馆,您准保要碰上en-suite,那就是带厕所的房间。这是最可能把老美鼻子气歪了的奢侈,旅馆的房间还有不带厕所的吗?美国的大车店motel也没有共用厕所那一说呀!怎么着?用上这么一个法国字,就多收钱呢?什么世道! 不过,那儿的老板娘一般都挺热情,挺会关心人的;就是她们的话有时候难懂:“It’s rather chilly today. Won’t you put on your pullover and muffler?”人家可不是说汽车上的消音器呢,pullover是套头的毛衣或绒衣,muffler是围巾。要是没听懂,客气的话,应该说:“I beg your pardon?”可千万别像美国人那样说:“Pardon me.”那是英国孩子不小心当众放了屁才说的话。

按说,人家的语言,再难以想象,咱也得学呀。其实,那些词儿并不比咱们教老外“抱怨”之类的词汇更难学,那才是满拧呢!生词还好办,不懂您就查,就问呗。最怕那些您自以为认识的字,架不住它换了地界,词义就变了。美国人在英国下馆子,人家要是问您:“Do you care for some afters?”您可别不懂装懂,那是问您要不要来点甜食。吃完了,您跟人家要帐单,得说bill,可千万别说check;否则,服务员八成会纳闷:“你小子又吃又喝的,怎么还跟要支票?噢,你是问我收不收你的支票吧?”英国人到美国来,要是问哪儿有power point,他多半不是要计算机软件,而是找电源插座呢。他要是在餐馆里要serviette 服务员准保反问他:“Servie-what? 我们这儿管它叫napkin

这些小词儿,误解了也就是一笑了之。可有个很普通的词table,曾经让老英老美争了个脸红脖子粗。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英国人想讨论一项提议:“Let’s table the proposal.”老美诧异道:“Why should we table such a great proposal?”说了半天才弄清楚,原来table作为动词,英国人的意思是“放在桌子上讨论”,而美国人的意思是“搁置”,正相反。人家法国人说了:“我们明白英国人,也明白美国人,就是他们之间交流有问题,需要翻译。”

 

英国人还喜欢大题小作(understatement)。当年,克什米尔战争打起来的消息传来,英王轻描淡写地说:“We’re not pleased at the news.”我的一个英国朋友特别喜欢中国食品,无论我请他吃什么,他都恨不得扑上来、吞下去,但他总是憋着那馋虫,拢着哈拉子,拿腔拿调地跟我说:“Hmm, I won’t say no to that.”有情景,有上下文,这种大题小作并不难理解,但要是猛不丁地冒出个自以为熟悉,却是人家谦逊的词汇来,很多人都会误解。我一哥们曾在电话上给英国人做过翻译,对方说是从home office 打来的,那不就是自个儿家里的办公室吗?有什么值得说明的?可他越译越觉得不对劲儿,对方分明是个政府官员呢!稀里糊涂地译完了,后来跟我聊起来,他才明白,敢情那电话是从英国内政部打来的。

那位说了,英国人有时候也小题大做,屁大个后院,她们愣管它叫garden!夸张就夸张吧,可他们管急诊室叫什么casualty,这不是吓唬人嘛?干脆叫停尸房算了!还有一个词才可恨呢!明明是私立学校,他们却叫它public school。这可能让所有的外国人都犯懵:约翰牛可真牛气,公立学校怎么这么少,这么贵!其实英国的公立学校比比皆是,根本不要钱。

实际上,不光是美国人到英国有语言差异的问题,英国人到美国也得当心。买烟的时候,您可别说fag,这在美国一般都是骂人话。您也别管橡皮叫rubber,在这儿得说eraser我当年学广播英语时,有个例句:May I use your rubber?初到美国,我照本宣科了一次,闹了个大红脸。幸亏我是跟一位男生借橡皮,要是女生,非告我性骚扰不可。其实在英国,安全套也有个别名,叫Rubber Johnny,但简称取了后面的 Johnny。喜欢郊游、露营的主儿得记住了,在美国,球鞋叫sneakers,手电筒是flashlight;您要是说trainers torch,非让人误解不可。想找提款机,您要是问cashpoint在哪儿,可没人懂,得说ATM,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是也。您要是内急了,问WCloo 在哪儿,您就憋着吧!

当然,我这篇小文大大夸张了英美词汇的不同;写着好玩而已,您可别当真,以为英美的词汇真有那么大差别。其实啊,没那么邪乎,我这不是把它们都撮一块儿堆了嘛。真正困难的,还是英国的口音。英国人到美国还比较好办,口音和方言跟时间的关系远比和空间的关系密切。历史悠久的国家比幅员辽阔的国家口音重、方言多。这儿的人说英语,英国人基本上都能懂。美国人头一次去英国,尤其是在伦敦东区的大街上,保证会像《新概念英语》里那哥们儿一样纳闷:“英国人说英语吗?”要是去了格拉斯哥,得了,您就更找不着北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