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犇的博客

音乐欣赏, 往事回顾
个人资料
正文

留学回忆(10):博士综合考试与论文选题

(2021-09-19 06:04:05) 下一个

博士综合考试(Doctoral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是对考生在本领域多方面知识的把握以及概括论述能力的全面考核,必须通过这个考试,才可能获得到博士候选资格。

 

匹大音乐系的综合考试一般是在博士生入学后第三年开始安排,即已取得硕士学位,课程也修了大半以后进行。考题由本系本专业的教授们集体制定,每年都不一样,但大致范围和框架基本相同。试卷也是由这些教授们集体审阅,只有通过和不通过两种结果。如果考生一次没通过,可以再考一次(系里每年都安排一次);假如两次都没通过,就不能取得博士候选资格,只能中止学业或转学了。

                                        

音乐系每年发给准备应考的研究生“博士综合考试指南”(Doctoral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Guild)。其中除了总体目的,管理和评审方式等,还分别讲述作曲/理论,历史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三个专业考试的具体方法,同时提供考题样本。这个指南对准备考试帮助很大。遵照导师荣鸿曾教授的建议,即在可能的前提下尽早通过这个考试,以便进行下一步;我登记了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参加综合考试。为了备考,我把已经学过的相关课程的要点重温了一遍,还到图书馆查阅了本领域近年出版的书籍和论文等。此外我还根据系里发的考试指南和考题样本,对相应材料进行了重点的重温。

 

 1995年秋,我如期参加了综合考试。与我同时参加考试的还有同届和上届的两三位同学。系里给每个考生安排了一个单间和一台电脑,考题已经在电脑里,考生只需把答案打出存在电脑里就可以了。正如“综合考试指南”所说,整个考试分三大部分,前两大部分“笔答”各三小时,分两天进行,记得好像都是在下午1点到4点进行的。考题的形式和“考试样本”基本相同,当然具体问题都不一样。第三大部分是音乐分析与听辨,是在那个星期五把考题与录音带发下来,让我们各自带回家去做,下星期一上午交卷。这部分虽然是开卷,但考生必须独立完成,不得与他人商量。考试过后几天,我收到系里的通知,祝贺我通过了综合考试。这使我在攻读博士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上图是匹大音乐系关于我通过博士综合考试的通知,是由当时的音乐系研究生部主任达维德·布罗德贝克(David Brodbeck)教授于1995年10月13日签署的。

 

通过综合考试以后,下一步是要通过博士论文选题。这很关键,实际我自从到匹大,就开始考虑将来博士论文的题目。在完成了硕士以后,博士的选题更是提到日程上来。记得是导师荣鸿曾教授最早建议我看看有关清代宫廷音乐的史料,看是否可以在这个范围定一个题目作论文。我于是按这个范围,花了大量时间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包括清代的一些典籍和后世的有关论述。当时主要是到匹大的总图书馆希尔曼图书馆(Hillman Library),特别是其中的“东亚图书馆”(East Asian Library)查阅资料。那里的中文藏书量很可观,据说在全M的图书馆中也是数得上的。经查找,那里有不少清代相关的重要文献,如《御制律吕正义》,《钦定大清会典》,《皇朝礼器图式》,《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等。我首次摸到这些史料,就是在匹大的“东亚图书馆”。

 

 

上图是匹大的总图书馆希尔曼图书馆的外景(照片来自网络),“东亚图书馆”就在这个建筑内第二层。

 

通过浏览有关资料和思考,我初步确定博士论文以清代宫廷仪式音乐为对象,包括清代从明代承袭下来儒家的那套祭祀仪式(祭天,祭地,祭孔,祭历代帝王,等等),还包括满清统治者从东北带入的萨满教,以及藏传佛教的多种仪式,对这些仪式及音乐与清代统治的关系做历史性研究。确定这个选题主要考虑到一是这边有相关的史料;二是这个选题的范围(即包括多种宗教文化背景的仪式)和角度(即这些仪式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以前没人专门研究过。

 

1996年秋,我按要求向系里提交了关于博士论文的题目及研究写作计划,并在四位教授的专门会议上向他们做出说明,获得通过,从而取得了博士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的资格。参加我选题论证会的四位教授组成了我博士论文的答辩委员会,他们是音乐系的荣鸿曾,阿金•尤巴(Akin Euba),玛莉•路易丝(Mary Lewis)三位教授,和历史系的爱维琳•罗斯基(Evelyn Rawski)教授,因为必须有一名外系的教授。我的导师荣鸿曾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的主席。

 

荣鸿曾和尤巴两位教授在我以前的回忆中已经分别做过介绍。玛莉•路易丝教授在音乐系教西方音乐史,我曾随她上过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历史音乐学概论”,以及研究生课程“中世纪音乐”(Seminar in Medieval Music),从她那里学到了很多,特别是根据音乐史料,包括古代的曲谱与文字记载,进行音乐研究的方法等。(近年从网上得知,路易斯教授于2017年去世。深切怀念路易斯教授!)

                                   

爱维琳•罗斯基教授在历史系主要教世界历史,特别是东亚历史。我曾上过她的“东亚阅读”(East Asian Reading)课,还曾就我的博士论文选题征求过她的意见。她对我选这个题目很支持,并且在阅读史料方面给过我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对我的帮助也很大。

 

记得在听证会上我说明了论文写作计划以后,路易斯教授说,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因为在欧洲,一个国家的宫廷操办两种不同宗教的仪式是不可想象的;而清朝宫廷却操办儒家,萨满教,及藏传佛教的仪式,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很有趣。我回应说,这些正是我的论文要回答的问题。

           

 

上图是匹大文理学院关于我取得博士候选人资格的通知,是由当时的文理学院凯瑟琳 M. 德瓦尔特(Kathleen M. DeWalt) 副院长于1996年11月4日签署的。

 

我的博士选题通过以后,动笔之前,要进一步做图书馆工作,特别是继续查阅清代的有关典籍。我的导师荣鸿曾教授是从哈佛大学毕业的音乐学博士,他告诉我,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中文藏书比匹大的东亚图书馆还多。因此他建议我到哈佛燕京图书馆去一趟,找找匹大这边没有的相关史料,把有用的能复印的复印;把需要细读的记下来,以后通过馆际互借借过来看。荣老师还告诉我,他当年的导师赵如兰教授家离哈佛大学不远,我如果去,可以在赵老师家借宿几晚。

 

我当然愿意去,因为去那里查书对我的论文很有必要,同时借宿赵如兰教授家是向她请教的好机会。我此前与赵老师曾多次见面,于是很快与她取得了联系,买了从匹兹堡到波士顿的往返火车票(为了节省没乘飞机),在1996年秋季学期结束后的一天出发了。经过一夜的行程,火车于第二天上午到达波士顿,又乘地铁到剑桥镇( Cambridge)。赵老师如约在地铁站接到我,由她先生汴学簧教授开车,不一会儿就到了她家,也就是她父亲赵元任先生当年住过的地方。我必须抓紧时间,当天就到燕京图书馆去看书了。

 

 

上图是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照片来自网络)。

 

当天晚上回到赵老师家与她聊天,向她汇报了我准备论文的情况,得到了她的指导和鼓励。记得那次我在赵老师家住了三个晚上,白天到燕京图书馆看书,最重要的是看到清代全套的《御制律吕正义后编》(后来又通过馆际互借借到此书仔细研读,那是后话),完成了预订计划。那以后,我给赵老师打过几次电话,向她致谢,问候她,并汇报我的学业。后来从网上得知,赵老师于2013年在剑桥镇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深切怀念赵如兰教授!

 

 

上图是赵如兰教授晚年在家中(照片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Chang_L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格利' 的评论 : 谢谢评论和鼓励!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名师指导,自有高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