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犇的博客

音乐欣赏, 往事回顾
个人资料
正文

插队生活回忆(27):曲曲抑扬琵琶乐,声声难诉弦外音

(2010-12-11 11:02:49) 下一个

这已经是插队第三年的冬天,我在北京开始学琵琶,老师曾是著名琵琶演奏家李廷松先生的弟子,他当时被借到一个样板团的乐队里,那是个西洋管弦乐队,只用一把琵琶,演奏的人也只有他一个,没有替补。由于经常要演出,排练,他很忙,不能每周按时教,常常是两三周才通知我去一次,每次大约能学四五十分钟。一开始就是教些基本的指法和练习曲,上了两三次课后,教了半个曲子:古曲<霸王卸甲>的前半部分,因为这部分有多种指法的组合,也是为了练基本功。老师的意思很明显,他要我先把基本功打扎实,不急于求成。

当时正值农村的冬闲,我在北京没别的事,就把全部精力几乎都用在了练琴上,每天大约都练五六个小时,坐累了就站起来活动活动,再接着练。老师布置的东西都认真去尽量做到,以便下次回课时能让老师基本满意,好布置些新东西。就这样,那年冬天一共跟老师上过五六次课,就到开春了。我告别了老师,说好等到当年秋收后再到北京来找他学。

回到村里后,白天就得下地干活了,琵琶只能晚上练。以前我晚饭后的黄金时间主要用来看书,但从这一年开始,改为主要是练琴了,每天都坚持至少练习两小时左右。那年YQ也来到了村里,并把他的扬琴也带来了。当时我村的知青已经走了有一半,剩下的人不多,所以住房富裕。我和YQ分开住,这样练琴时可以互不影响。那时一到晚上,我们知青那排房可热闹了,扬琴声,琵琶声,响成一片,好像是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其实呢?一位也在我们县插队的老同学曾送给我一首诗词,其中曲曲抑扬琵琶乐,声声难诉弦外音两句倒是当时那种情景的真实写照。

经过春种夏锄秋收,终于又到了冬闲的时间。我又回到北京,继续跟老师学琴。上了两次课以后,我看老师总是在搞我的基本功,就大胆把想要凭借琵琶找工作的打算向老师说了,希望他能教我一首拿得出去的曲子。没想到老师很理解,他当时就找出琵琶曲<浏阳河>的谱子,并给我弹了一遍,让我回去把谱子抄了,曲子自己先摸下来,下次他再给纠正。就这样,我把<浏阳河>连下来以后,老师给纠正了两次,就到开春,该回村了。我又告别了老师,就凭着以前学的半首<霸王卸甲>和这次学的<浏阳河>,开始去找工作了。

           那已经是插队第四年的春天,我在回村之前,先到大同想碰碰运气。当时的情况并不乐观,大同市文工团和雁北专区文工团都已经有琵琶了。我又问了两个大厂,他们虽然有文艺宣传队,也需要琵琶,但他们没有在雁北农村招工的名额,无能为力。还有人建议我去部队的单位看看,比如在大同郊区的六十九军军部就有宣传队。但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家庭出身去部队是不可能的,还是不要自讨没趣。当时唯一有希望的单位是大同的一个煤矿。

和我同村插队的一位好友已于前一年被招到大同煤矿当工人。他事先给我来信说,他们矿的宣传队正在排样板戏,乐队里没有琵琶,让我去试试。到了矿上,我随好友去了他们矿的宣传队,给人家弹了琵琶。宣传队的领导当时就表示愿意要我,问了我的大概情况以后表示,他们会请煤矿领导在下一次招工时(通常是在年底),专门给山阴县名额,把我从村里招上来。老实说,去煤矿并不是什么太好的工作,因为新招收的工人必须在井下至少干六个月才能转正,转正后才有资格被借调到宣传队,而且还随时有可能再被派回到井下干活。尽管如此,我觉得这总比在农村插队强。当时我插队已经四年多了,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人家宣传队愿意要我,能把我招到煤矿当工人就很不错了。心里有了这个底,我就回村去了,在坚持练琴的同时,只等着到年底煤矿来招工。

不久,我县几位知青用"音体美小三门儿找工作的事被编成笑话,广为流传:

知青甲背着画夹子到处走,到一个地方就拿出他的画儿来让人家看,这是素描,这是水彩,这是油画……”看完了问人家:要不要?”……“不要?一扭头,拉着长声儿:-

知青乙背着足球到处走,到一个地方就拿出球来给人家踢,没有操场就照着墙钔,叮呤咣啷是一通胡踢呀。踢够了问人家:要不要?”……“不要?一扭头,拉着长声儿:-

知青丙背着琵琶到处走,到一个地方就拿出琵琶来给人家弹,登棱登,登棱登,是乱弹一阵呐。弹完了问人家:要不要?”……“不要?一扭头,拉着长声儿:-

那个知青丙就是我,当然这笑话是用真名字说的。虽然好笑,还是有点苦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Chang_L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ID的D主' 的评论 : 谢谢评论! 同感。
ID的D主 回复 悄悄话 那时候学乐器目标明确,不觉得苦。我在插队前就苦学二胡,暑假每天练琴十几个小时呢。
Chang_L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格利' 的评论 : 谢谢评论和鼓励。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苦中作乐,有理想和目标,就有积极性和耐性。
Chang_L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带娃是持久战' 的评论 : 谢谢评论。关于练琴,我体会练基本功是比较枯燥,练曲子还是有乐趣的。我那时插队冬天回城没什么别的事,加上学琴有“突击”的性质,所以一天练五六个小时也没觉得有多难。
带娃是持久战 回复 悄悄话 不容易。练琴很枯燥的。佩服能一天练习5,6个小时
Chang_L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家宴' 的评论 : 好啊,那我们就是乐器上的同行了,祝你心想事成,学习顺利开心!
家宴 回复 悄悄话 想学琵琶。
Chang_L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高斯曼' 的评论 : 可惜我不认识。我的老师也是男的,叫秦树田,在中国歌剧舞剧院,已经退休了。
高斯曼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ang_Le' 的评论 : 我的老师是男的,还是袁世凯的后代
Chang_L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高斯曼' 的评论 : 是第三代,也可能算“堂亲”,哈哈!
高斯曼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ang_Le' 的评论 : 第三代而已,算是“表亲”的啦,哈
Chang_L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高斯曼' 的评论 : “我们出自一个师爷 李廷松先生,找到根了吧?!” 可不是,那我们不远呐,没出五福呐! :)
我先后有两把属于自己的琴,一把是插队时在山西应县买的,38元;后来上大学,及以后到雁北艺校教书,都是用单位的琴,离开时都还了。第二把属于自己的琴是来美国读研之前在北京买的,当时是市面上比较好的,红木的,两千多元,现在还在我身边。那把38元的旧琴临出国前送给一个想学琵琶的朋友了。
高斯曼 回复 悄悄话 “就凭着以前学的半首和这次学的,开始去找工作了”

=== 厉害! 到我那时“霸王卸甲”不让弹了,说是没有革命斗争意志。我们是有着共同命运的人,而且我们出自一个师爷 李廷松先生,找到根了吧?!哈哈
=== 我也是背着琵琶打天下,到处去考,弹“唱支山歌给党听”、“浏阳河” 还有必弹的曲子“十面埋伏”。
=== 我的第一把琴 50 元买的,后来又买了一把红木的,两把花梨木的。来美国时没带琴,姐姐寄给我一把,我居然有五把琴,两把好的,挺贵的,但需修理了;一把还行的,我现在用的;另外两把是纪念的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