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做自己的英雄

(2014-12-11 12:37:26) 下一个


              做自己的英雄– 再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上次听圣路易斯交响乐团的《英雄》是2010年2月5日,一晃四年过去了,2014年的1月24日,同样的曲目,同样的剧场,同样的乐团,同样的周五,连天气都相似,只是我的脸上又多了几道邹纹。

上半场是中提琴独奏,作曲者和演奏者都是同一个人并任职于圣路易斯交响乐团。在我看来,中提琴的位置在乐团中有点尴尬,既没有小提琴的高昂,又没有大提琴的低沉,更没有世界四大中提琴曲来为演奏者添彩。今晚的曲子还不错,但肯定没有贝多芬对我有吸引力。

上次听《英雄》时很感动,立即回家洋洋洒洒地写下了无数感慨,但有一部分我心里面总是有些疑惑,就是为什么他把第二乐章写成《葬礼进行曲》,虽然很美,在我这外行人看来,总觉得有点不和谐,好像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士刚冲上战场还没来得及和敌人搏斗就倒下去了。虽然有评论说是“人类抬着英雄的棺椁”,既然已经盖棺定论又何苦狗尾续貂地来了后面的两大乐章呢?当时想他可能用的是倒述的手法来讲述英雄的一生,但接下来的第三章是轻松诙谐的小调和第四乐章源自他自创的音乐剧《普罗米修斯》的主旋律,是典型的对英雄不屈不挠和凯旋归来的歌颂,和前面英雄之死的基调好像完全不一致。我相信任何一个交响曲的章节应该是前后辉映,主题思想是一致的,那么这部被贝多芬自己最喜欢的交响曲不可能是不连贯的,而且他的这部作品起初是为拿破仑写的,后来的副标题也是说为纪念一个伟人而作,更加不可能用互不搭界的几个乐章组成。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此刻,几千人的大厅是如此的安静:激荡,悲壮,不屈不挠,偶尔的沉静,呢喃的乐曲一气呵成地回旋在大厅,我听到了,不是我看到了贝多芬自己悲壮的一生:一位一生郁郁不得志的父亲,恐惧,不开心的童年,好不容易在音乐界取得了举世瞩目地成就,马上面临着双耳失聪,对他来说没有声音的世界将会是多么地黑暗,多么地寂寞,人世是多么地痛苦。根据他的自传,他的这部《英雄》就是在他面临失聪时创作的。我突然想到,这部作品他是为自己而写的,作品中的英雄就是他自己,他在第二乐章里,祭奠的是他自己,他的过去。过去种种比如昨日死,接下来的两个乐章写的是把自己置于死地而后生,以及新生的喜悦,就象普罗米修斯那样,为了盗取圣火给人类所忍受的痛苦和看到人类在火光的照耀下的幸福生活。贝多芬的英雄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是生活加给他的所有苦难,其次才是牺牲自己照亮他人,给他人送去光明和温暖。想到这里,我对他的第二章的安排没有任何疑义了。Mariah Carey的《Hero》唱的也是英雄就是你自己,你必须依靠自己去战胜人生的所有困难,我相信创作这首歌的人一定也是受了贝多芬的启发。

做自己的英雄,用自己的心照亮自己的人生旅途,小到寒冷的雨夜里独自行走,大到失去亲人,失去工作,失去一切所有后的重生。
 
楚江   初稿于1-25-2014 完成于 12-11-201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