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文革”时期的外国歌曲——我的记忆(上)[原创]

(2012-03-29 14:19:36) 下一个
http://www.oao.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353&page=9


无论怎样搅动脑海中记忆的沉沙,我还是想不起我会唱的第一首外国歌曲是哪个。我小时候最早熟悉曲调的外国歌曲应当是《国际歌》(儿歌《两只老虎》虽然曲调是外国的,但只能算中国歌)。但是熟悉曲调并不等于会唱,我不能确定我会唱词的第一首外国歌曲就是《国际歌》。在我的记忆里,群众性地经常唱《国际歌》是在林彪事件之后。当时媒体还广泛宣传了列宁的文章《欧仁·鲍狄埃(为纪念他逝世二十五周年而作)》:“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相对准确的记忆加判断是,我能完整唱下来的第一首外国歌曲是阿尔巴尼亚的。1966年我上小学。刚上学就革命了。复课以后,天天读毛主席语录或者唱毛主席语录歌。许多毛主席语录都被谱曲,其中一首最别致的是阿尔巴尼亚人谱曲的《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阿两国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之间的革命的战斗的友谊,经历过疾风暴雨的考验。”这段话出自1966年中共以毛泽东的名义发给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一个贺电,但毛泽东后来说这个贺电的内容他不知道。“文革”初期,虽然号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但可以称为友好国家的没有几个。苏联是“苏修”,朝鲜是“朝修”,越南也不被看好,只有阿尔巴尼亚是“一盏明灯”。因此,那时可以唱的外国歌曲,除《国际歌》外,我记得只有几首阿尔巴尼亚歌曲。我藏有一册1968年8月由“首都红代会人大三红12·26战团”编印的革命歌曲集《纵情高歌东方红》,里面刊登了两首越南南方抗美歌曲。但我对这两首歌曲没有一丝印象。
当时在中国传唱的阿尔巴尼亚歌曲有《我们是真正的朋友》、《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地拉那—北京》等。其中《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最为流行。但我更喜欢《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在田野在工厂在工地上,劳动歌声嘹亮,祖国就像春天的花朵,一天天更美丽芳香。任凭那贪婪的敌人,对阿尔巴尼亚仇恨欲狂,它不能侵犯一寸土地,我们有英明的党。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建设祖国;一手拿镐,一手拿枪,保卫胜利。向前,永远向前,我们有伟大的党,引导我们向前,有伟大的党。”这两首歌我是从同院一些大孩子那里听来的,耳熟能详后就会唱了。大院里有些大孩子,喜欢在傍晚聚集一起在手风琴或者口琴的伴奏下合唱。他们喜欢异样风格的革命歌曲,如藏族的《想念毛主席》(远飞的大雁)。具有异国情调的阿尔巴尼亚革命歌曲更为他们所钟爱。虽然他们在当时显得有些另类,但大人们也无法说什么。我们这些小孩还没有资格与他们为伍,只能在远处看着、听着。但他们的歌声和琴声使我产生学口琴的想法。在反复把嘴角磨破之后,我终于学会了口琴和简谱。我学口琴,最初用来练习的曲子是《东方红》,而我会吹的第一首外国曲子是那首《我们是真正的朋友》。阿尔巴尼亚《宁死不屈》放映后,其中的插曲《赶快上山吧,勇士们》受到青少年们的喜爱:“赶快上山吧,勇士们!我们在春天加入游击队,敌人的末日就要来临,我们的祖国将要获得自由和解放。”这首歌也成为我口琴演奏的“保留曲目”。《赶快上山吧,勇士们》还有一个“副作用”,电影里的游击队员唱歌时是用吉他伴奏的,这使吉他这种被视为在工农兵革命音乐中派不上用场而流氓阿飞才使用的乐器获得“平反”。不少青少年开始名正言顺地学弹吉他。在中美关系解冻之后,阿尔巴尼亚认为中国背离马克思主义,中阿关系逐渐冷淡,阿尔巴尼亚歌曲也就鲜有人唱了。后来在中学上音乐课,我们还唱过一首阿尔巴尼亚歌曲,有一句歌词是“春风已吹过大地,群山也披上绿装”,但实在想不起歌名了。
1970年周总理访问朝鲜,中朝两国友好关系得以恢复。随后几年,不断有朝鲜电影上映,例如《南江村的妇女》、《摘苹果的时候》、《鲜花盛开的村庄》、《卖花姑娘》、《劳动家庭》、《轧钢工人》、《一个护士的故事》、《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朝鲜电影无论什么题材,都会有若干插曲,即使是反特惊险影片《看不见的战线》也有一首好听的歌:“啊,朝鲜,我们的祖国多么美好。”这些电影歌曲大多旋律优美,有些还是当时中国已少见的四三拍的,有些还隐约有苏联歌曲的味道,因而受到听烦硬性歌曲的中国人的欢迎。最先让我觉得朝鲜歌曲好听的电影是《南江村的妇女》。这个电影是个黑白老片,说得是战争期间留守妇女坚持生产、支前的故事,朴实无华。其插曲《故乡的骄傲》是影片最大的亮点。《摘苹果的时候》的插曲属于传统风格。《卖花姑娘》不仅故事催人泪下,而且有许多动听的歌曲,其中的《卖花歌》至今仍在中国传唱。但我更喜欢的是里面的那首轻快的《金达莱花》:“千朵花,万朵花,千万朵金达莱花。我爱妈妈的诚心,今天开出最美的花。啊,千朵花,万朵花,不如我心里最美的一朵花。”经常用口琴吹奏。《轧钢工人》现在似乎没有多少人提,但那段男女战友重逢时的插曲也很好听。《金姬和银姬的命运》译制上映时间较晚,可能是1975年,那时我已经不爱看朝鲜电影了,只觉得插曲《爸爸的祝福》还不错。
当时并没有出版朝鲜电影歌曲集,人们学唱主要是靠耳朵。有的电影看多了,里面的插曲就自然记住了。也有热心的人把朝鲜电影歌曲的乐谱记录下来,抄写传播。记得1973年,在刚刚看完《一个护士的故事》后的一天,我们上中国历史课。教历史的女老师爱唱歌,声音很好。这堂课她一开始并没有教学,而是把《一个护士的故事》主题歌的简谱和词抄在黑板上,带领我们一起唱:“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我们的心中充满欢乐。党的培养使我获得荣誉,战火中锻炼我茁壮成长。啊,伟大的领袖,我们无限忠于你。战士有颗火热的心,无限忠于你。”这样的历史课恐怕是空前绝后的。《一个护士的故事》还被改变为歌剧《党的好女儿》(或者是《一个护士的故事》改编自歌剧《党的好女儿》),曾经来华演出。当时我还根据录音,用口琴记录了这部歌剧几首歌的乐谱。朝鲜另一部歌剧《血海》更为著名,也来华演出过,其中的《赤胆忠心》,也是流行的。《血海》也有电影,但我没看过。
来华演出的朝鲜文艺团体也带来一些歌曲。遇到朝鲜的重要节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通常会有分寸地播放一些朝鲜歌曲助兴。最著名的是《金日成将军之歌》,它在朝鲜的地位相当于《东方红》。姜文导演的根据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用《金日成将军之歌》的吹奏乐作一个情节的背景音乐,很有时代特色。我家的一位邻居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一次她听我在家里用口琴吹朝鲜歌,便送给我一份内部印刷的朝鲜歌片,上面有几首歌。不过她说,其中的一首歌在朝鲜已经不能唱了。我记得她说的是《月飞山》。这首歌我仍然会唱:“月飞山,英雄山,俯瞰着千里南海,巍然耸立在祖国海防线上。在那痛打美国强盗的激烈战斗中,战士们和你一起保卫着祖国。月飞山,月飞山,祖国的山,月飞山,多么壮丽,多么雄伟,屹立在海岸上。”我不明白这样的歌会有什么问题。歌片里还有一首曲调优美的歌,我现在还可以用口琴吹出来,但歌名忘记了,歌词只模糊记得第一句,好像是“灿烂的太阳放射光芒”。朝鲜歌曲的流行在七十年代中期就基本停止了。这有其必然。首先是有些歌的内容令人肉麻,其次是形式风格雷同,听多了也腻烦。
在毛主席1970年发表五二零声明之后,中国和印度支那三国的关系比前两年友好密切。放映了一些越南电影,电台有时也播放越南歌曲。越南歌曲《越南—中国》是中越友好的标志:“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邻东海,我们友谊向朝阳。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哎,共理想,心相连,胜利的路上红旗飘扬。哎,我们高呼万岁胡志明、毛泽东。”听这首歌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几年之后中越两国会兵戎相见,《血染的风采》会成为流行歌。我还会唱一首越南抗美歌曲,《誓死要把祖国保》,歌词是:“美帝侵犯了我们的祖国,新仇旧恨比山高,全国掀起抗美浪涛。同胞们,同胞们,愤怒的火焰在燃烧,要把那敌人消灭掉。站起来,准备好,团结一心,战斗!奋勇向前,战斗!誓死要把祖国保!”当时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流亡中国,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和感谢,他写了几首歌颂毛主席和中国的歌曲,其中的《怀念中国》比较好听:“啊,亲爱的中国啊,我的心没有变,我永远把你怀念……”
“文革”后期,文艺管制有所松动。随着一批中国革命历史歌曲和《长征组歌》的解禁,一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歌曲如《华沙工人歌》、《红旗》、《同志们,勇敢地前进》等也被重新推出。这些歌曲也是“文革”时期外国歌曲的组成部分。这些歌曲都好听,但没有流传开来。当时中国与罗马尼亚关系很好,为进行文化交流,一些文艺团体也唱罗马尼亚民歌。1976年五一节,我们高中班同学参加颐和园游园活动,在国花台演出点维持秩序。那天,江西省歌舞团的一位女演员就唱了一首罗马尼亚民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