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老吴

友风子雨,明月入怀。
个人资料
吴友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个50后的老知青看候舒拉

(2021-12-27 10:29:17) 下一个

一个50后的老知青看候舒拉 

       不久西雅图的候舒拉的去世引起华裔社区的震惊,他生前在西雅图华人社区里名气很大,也比我年轻,怎么这么快就走了?太可惜了!

       我在10年前才知道候舒拉这个名字,那时西雅图有个西滨网,候舒拉也在那里发帖,讨论一些时政和文体的话题,但他从来不和人吵架,感觉是个很温和的人。这个网站也常常有华人演唱会的照片和视频,很常见到候舒拉,他看起来五十岁左右,个子高,人也长得帅,眉宇间有一股豪爽的英气。

       他去世后,西雅图中文电台是用这样的标题报道的:西雅图男高音歌唱家侯舒拉先生追思会正式通知。西雅图中文电台作为中文的主流媒体,对他的身份定位是“男高音歌唱家”。但我认为,更准确的说,他只是华人社区的“男高音歌唱家”,和专业水平还有一定距离,但是,“歌唱家”是他给人们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因为他的去世,我才慢慢回忆起他的一些故事。我是1993年到美国的,一直住在西雅图,偶尔被朋友拉去看演唱会,就听到候舒拉的独唱。虽然演唱会中有的节目很专业,但水平根本不能和专业的演唱会对比,看多了像春晚那样高水平的节目,如果不是朋友送票又开车带我去看演出,我对华人团体的演出是不感兴趣的。

       最近,我从油管找到他的一些视频,认真地听了之后,觉得他的水平虽然比不上专业的歌唱家,但是也很不错的。

      候舒拉是和我同年代的老知青,1953年在北京出身,7岁那年随父母到上海生活,16岁到26岁在黑龙江省呼玛县插队落户中,学会做木工, 帮助很多朋友做结婚的家具,至今呼玛县城还有人家中保留着他当年打造的木工家具。

       我下乡11年,很想知道候舒拉在乡下的时候是不是和我一样,要插秧、积肥、田管和收割?是不是要在深山老林露宿改造低产田?我们一定有很多共同的经历,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这些细节。他的好友写到:“知青十年的艰苦生活经历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也锻炼了他勇敢直面人生挑战的能力。”

       人生可以有几个十年,但是16岁到26岁的青春十年只有一次,他把整个青春的热血和汗水洒在了那片土地上,那个他所热爱的第二故乡。

       我不知道候舒拉为什么要在乡下10年?在我认识的我们知青中,和我一样困在农村10年以上的微乎其微。出生好的、有背景的、有门路的和会走后门的,早就回城工作了。只有像我这样,出生不好,没背景没门路,又不会走后门的老实人,才会在农村生活10年。他的一位朋友还写到:“1979年因父亲落实政策,他得以回城到北京,一个人生活,在中国国际旅行社工作。”

       他的父亲在文革中遭遇了什么?为什么在1979年落实政策之后,候舒拉才得已回到北京?很遗憾,我对老知青候舒拉的了解只能到此为止。

       原来候舒拉和我一样,虽然在农村生活10年,还是单身汉。不过他比我还幸运,他回城的时候才26岁,我回城的时候已经29岁。

       候舒拉回城以后,在中国国际旅行社做导游,当导游英文一定很好吧,那么,他一定是在乡下就自习英文了,而且达到导游的水平。按照他的年龄,1969年他下乡的时候,只是小学刚刚毕业。那么,他在农村是怎样学习英文的?又是怎样达到导游水平的?我不知道细节,但是我知道他一定是个很努力生活的人,可以在任何艰难的困境里学习生活技巧,淡定地面对艰苦的生活。

       和他对比我差远了,我的英文水平不好,至今无法用英文深入解读美国社会,对美国社会的认识就是浮浅的。所以,我不敢深入写关于美国社会的文学作品,更无法融入英语语境的文化内涵。有时我在网络发表一些美国时政的话题,很容易被读者看出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出版的两本书,都是在中国生活的故事。

      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后,侯舒拉拿到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于1988年怀揣着30美元,踏上了自费留学之旅,重回校园,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以看出,从1979年回城到1988年留学美国,老知青侯舒拉一定有很多故事,1986年在帮国旅社接团担任导游期间,他认识了着美国旅游团去中国旅游的刘燕雨,刘燕雨是从小就随家庭移民到美国的,也一定是非常出色的,否则的话怎么可能肩负着带领一群人到中国旅游这样的重任呢?也许他们是一见钟情之后,结了秦晋之好。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有情人终成眷属。

       侯舒拉是个活雷锋,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上学期间,他无师自通掌握了汽车修理技术,经常帮助同学们修理汽车,同学们买二手车的时候,都请他帮忙鉴定车况以购车。

       从木工技术到修车技术,他都是无师自通,这和他的十年知青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如果他的父亲在文革中没有受到审查,他可能不要下乡,或者下乡镀金几年之后就参军或者工作,那么他就不必去学木工了。而当一个人学会一门技工技术之外,其他技工也容易多了,所以学修车也快。

        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毕业后,他先到丹佛工作。结婚后就定居在西雅图,生有三个孩子,老大和老三是男孩,老二是女儿。

        他帮助过非常多华人。每逢聚会,他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扛着大大小小的音响和扩音器。他从来不争,没和任何人吵过斗过。

        我看过很多50后的老知青,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勤俭节约,刻苦耐劳,真诚善良,乐于助人,这些优秀品质都在候舒拉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他们夫妇俩在Factoria Mall里开了一家小刺绣店。很多人都在那里给自己孩子的T shirt绣上运动队队徽。他的手艺又快又好又便宜。通常接一个活之后,首先要做的是在一个电脑软件里先编程,之后在电脑上模拟。好了之后,把程序输入进控制电脑控制机器运作。他为自己的工作骄傲。使得他的刺绣好于客户带来的原始样本。

       作为50后的老知青,自费留学到美国,又学会了编程,实在了不起。但是他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他要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

       他热爱生活,热情开朗,热爱交谊舞。他尤其热爱歌唱艺术。他花钱跟专业美声歌唱老师学习声乐,学习用意大利原文演唱意大利歌剧。他买了一架大三角钢琴放在他的店里。每周付费请钢琴老师来店里伴奏练习声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每在夜晚,商场里顾客稀少时,他在他的店里练上一会儿意大利歌剧,商场里的一些人都熟悉了他的歌声。他定期每月组织一小群声乐爱好者搞recital,先是钢琴伴奏的美声唱法,后半场是卡拉OK。每场recital都是他负责音响、租场地、到结束后他最后离开,把场地收拾干干净净。

     侯舒拉是非常可爱的,而且有点萌。他的小店里所在的大商场地处繁华地界,人来人往的能遇见很多人。他的一大优点就是自来熟,每见到生人,他能马上像老熟人似的聊天,临走问人要电话和email地址,以便将来有什么好的养生营养补品和好用的生活用品等推送通知。他虽60多岁了但却一脸的童真般的无辜表情,弄得任何人都无法拒绝这样的真诚请求。他有大西雅图地区几乎所有的有头有脸华人的联系方式。

       看到候舒拉这样热心热忱,我却在为他担忧,他虽然会使用编程做刺绣,但是他的生意方式跟不上智能时代,现在很多电脑编程工程师,年收入都是几十万美元的,根本没有必要和顾客打交道和求人。也许候舒拉模式的生意来源对我们老知青一代是很先进的,但是比起年轻的一代,还是差太远了。

       除了刺绣,侯舒拉开的店还做一些日常用品小生意,他的收入还是有限。三个孩子有一个人是自闭症,两个还没有成年。没有接触过自闭症的人可能不知道有一个自闭症儿童的父母要经历什么。那些给大公司做事的人可能也很难理解全家靠一个摇摇欲坠的小生意这其中的难处。他从来美国那一天,就没停止过奋斗。他修过车,导过游,卖过披萨,登过缝纫机,卖过营养药,卖过水机......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即使这样,他还是处处为别人着想。

       有人说,文革中的一代知青,是最复杂的,他们可以是最善的人,也可以是最恶的人。但是,我们在候舒拉身上,看到的是最真最善最美的一面,他是我们老知青的骄傲。

       在西雅图,有很多老知青的一代人,他们和候舒拉一样,默默无闻地为社区服务,他们不会接受媒体采访,不会去宣传自己,只是凭着他们真善美的初心生活。他们没有像候舒拉一样,能上台表演,只是在自己的生活舞台漫步。这些人就在我们身边,这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却把人间的大爱写得光辉灿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2)
评论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圆梦瑶' 的评论 : 请看悄悄话。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快乐玉子' 的评论 : 请看悄悄话。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侯舒拉追悼会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0BmJOyaEk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圆梦瑶' 的评论 : 谢谢!我们美国西北华文笔会在明年初会出一本书,专门有一个专栏会介绍侯舒拉的故事。
圆梦瑶 回复 悄悄话 昨天偶然看到你的博文,内心十分震惊,许多家族往事在脑海里浮现。我对舒拉的了解,仅停留在老一辈人的只言片语中,十分模糊。感谢你的文章,让我对他有了一个更真实的认识。他的自强不息,聪明好学,乐于助人,都是我欣赏的为人。我为有这样一位受人尊重的表哥而骄傲。你的文章我收藏了,算是对他的纪念。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上海知青一待就待了十年八年的不奇怪, 上海和北京不一样, 上海压根没有(极个别例外)没有从外地招回一个知青,到了别人的地盘,当地自然是先招”自家孩子“, 所以既不可能被招回上海, 就地被招工上调的机会又比较少,当兵被推荐的可能也不会太多, 所以只好待农村大有作为了,要不是九月九日,大概率就得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了。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千辛万苦一辈子,多才多艺一辈子。好人当了一辈子,结果还那么快就走了。这世道真是不公平。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说这一代是坏老人的人,也许本身就是坏人。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是的!67岁走还是太早了!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海外博客读者留言:谢谢分享!侯舒拉作为当年的老三届,能够在美国立足,并活出自己的精彩。非常不易!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海外博客读者留言:好文!认真的读完了此文章,因为是同龄人,因为有相同的经历,所以有同样的感慨!“有很多老知青,凭着他们真善美的初心生活,把人间的大爱写得光辉灿烂!“ 此文引发了我太多的回忆....感谢分享!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海外博客读者留言:
震惊。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是我亲表哥,我大姑姑的儿子。只是他家在上海,我生在东北,那个年代,由于条件限制,两家很少走动,所以并不亲近。但从你的叙述中,绝对没认错人。
他父亲侯敏曾是上海市书记汪道涵的机要秘书,当年权势很大,人也非常英俊帅气。我大姑也是个美人坯子,所以,孩子们相貌都不差。他在国旅当导游时,我妈还专程去看过他。那是他在国旅工作,绝对是个肥差,令人羡慕的工作。
如今,斯人已去,感叹不已。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知青一代大多没有受过很好教育,只有高中甚至初中文化,又是那样一个造反的年代给洗了脑,因此说这一代是坏老人。其实不够公允也不够宽容。坏的是时代,不能棒打一代人。他们是今天这一代的父辈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他是那代知青中的楷模,实在是英年早逝了。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快乐玉子' 的评论 : 谢谢你!我不认识侯舒拉,如果能够进一步提供他的故事细节,我会再写一篇感受。他的去世,让西雅图华人社区一片叹息。在文学城里,可能也有很多人认识他,希望更多认识他的读者留言,我们有几位文友正在收集整理他的纪念文章,他的事迹,是我们一代人的骄傲。
快乐玉子 回复 悄悄话 读完你的文章,禁不住流泪。舒拉是我小学和中学同学,都是上海第一医学院臭老九的子第。69届一片红,我们从此天南海北各奔一方。后天我们都到美国留学,直到有了微信,老同学才又联系上。忘不了他热情奔放的歌,更忘不了他的热心热肠。我更多看到的是他的上进努力,朝气勃勃,没想到他活得这么辛苦不易。友明兄,你的文章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善良真诚和美好。一个好人走了,留下无数温暖在我们的心中。愿天堂中的舒拉喜乐安康。谢谢你!
快乐玉子 回复 悄悄话 读完你的文章,禁不住流泪。舒拉是我小学和中学同学,都是上海第一医学院臭老九的子第。69届一片红,我们从此天南海北各奔一方。后天我们都到美国留学,直到有了微信,老同学才又联系上。忘不了他热情奔放的歌,更忘不了他的热心热肠。我更多看到的是他的上进努力,朝气勃勃,没想到他活得这么辛苦不易。友明兄,你的文章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善良真诚和美好。一个好人走了,留下无数温暖在我们的心中。愿天堂中的舒拉喜乐安康。谢谢你????!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溪姐姐' 的评论 : 谢谢留言分享!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l20120' 的评论 : 谢谢!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牟山雁' 的评论 : 同乐!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uemei-ky' 的评论 : 谢谢留言分享!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林海平兔' 的评论 : 谢谢留言分享!
小溪姐姐 回复 悄悄话 为这位老知青在天堂得着永生的平安献上祷告。
bl20120 回复 悄悄话 感情很真,很感动。
xuemei-ky 回复 悄悄话 心地善良的好人,值得悼念……
牟山雁 回复 悄悄话 吴兄好文。新年快乐!
林海平兔 回复 悄悄话
但愿从此舒心。。。
林海平兔 回复 悄悄话 但愿从此舒??。。。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看来在北方插队的知青时间比我们南方长,我们这里10年是少数,大部分都有机会回城,有的招工,有的病退,有的补员,我想主要原因是我们下乡的地方近,就不到100公里,想回家就回,在家里呆久了就有各种借口留城,很多人就是装病回城。
北方知青,尤其是大城市知青,回家一趟要千山万水,回城难啊!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谢谢!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吴兄的文章。虽然不认识侯舒拉,但是我也在呼玛插过队,呼玛县有七千多名上海知青,光我们一个生产大队,就有200多知青,上调的机会非常少,大多数人坚持了十年。那里只有100天种植期,亏得纬度高,夏天光照时间非常长,种小麦大豆玉米等,机械化程度较高,应该没有你在南方插队那么辛苦。
梅华书香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