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Leileima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当年一声再见

(2022-01-25 05:47:04) 下一个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本人概不负责。

 

二十多年前的德国首都柏林,东柏林卫星城那一带一个研究所公寓里,四家中国人正在给一个小男孩庆祝他的一岁生日。跟小男孩一起玩的还有一个四岁的男孩和一个七八岁的女孩。

 

为了理清人物关系,暂且叫这四家中国人ABCD吧!

 

A是过生日的主人家,B是四岁男孩的父母家。AB是同一个研究所出来的,那就算师兄弟吧,其实AB老板都不是一个,不过当时的研究生不多,一个研究所总共也就几十个人,所以都认识。

 

C家有一个跟A家男孩同岁的女儿,没有带出来,留在国内给父母照看,这几个人中C毕业的学校最牛,国内的T1AC家是在使馆教育处举办的招聘会上认识的,A家其实不喜欢这种活动,架不住D家的盛情邀请,就去了这么一次,A的老婆抱着小孩在外面晃荡的时候,遇到了C的老婆,C老婆应该是看见跟自己女儿同龄的孩子,想起了自己的女儿,于是伸出手来想要抱A的孩子,当然我们也不排除A小孩挺可爱的缘故。A老婆居然没有一丝犹豫就把手里的孩子递给了C老婆,两人于是就聊了起来,比较合拍,然后就进到里面介绍了互相的丈夫,这下可巧了,AC都是科学爱好者,更巧的是AC都是第二届一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一个物理一个化学,两人名字就在前后。

 

D家是这四家人中的长者,自然是那个八岁女孩的父母了。D家来自内地的一个研究所,D对柏林并不陌生,以前来过,博士学位就是TU还是FU的。D夫妻俩挺会忽悠,据D说他还上过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的东方之子节目,D不是那种专心做学问的人。

 

ABD三家拿的都是洪堡基金,关于洪堡我就不介绍了,感兴趣的自己放狗去搜。因此AD家的相识是AD的老婆一起上洪堡提供的德语课,D老婆上课老是跟着老师念,一起上课的美囯人说影响他听课,自己试着跟D老婆沟通看她没反应于是求助于A把他的意思翻译给D老婆。

 

只有C家拿的是马普。

 

洪堡通常是一年,可以延期。马普也差不多。

 

C家是最早离开柏林的,C说他的导师叫他早点回去,怕晚了以后沒有好位置。

 

B家住在一堆中国学生挺多的地方,平时喝酒打牌,请人吃饭不要太热闹了。B老婆说美国对他们没有吸引力,B在回去的选择上挣扎了一下,B最开始是想整一个什么学者一类的回,但B的文章不够,B其实也不是特别享受做学问的人。后来有个新成立的公司让他回去当经理,推销德国的科技产品。

 

A一门心思就想来美国。

 

多年以后??

 

A来美国,先当了一两届博士后以后,稳定了下来,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科研工作,有一个小组,离四十万还有一定的距离,解决温饱应该不成问题。

过生日的小男孩进了美国的T10,后面还生了个女儿。

 

B买下了原来做经理的公司,还把当年某个领导人去访问德国的时候跟一堆去教育处混饭吃的留学生们的合影打印岀来,挂在公司的显眼位置,取名为领导关怀。B现在是大富,回去又生了一个儿子,据说两个儿子不是那么喜欢读书,送去了英国还是德国读书。

 

CT1认真的做着教授,有自己的组,女儿国内的T5毕业以后,今年冒着疫情来美国的一个藤读研究生。

 

D当年回去以后,据说当过他们研究所的正还是副所长,他女儿大学毕业后也来美国读研究生,然后留在了这边,老两口那边有好处就往哪边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