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Leileima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从《非诚勿扰》看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别

(2013-08-01 12:36:09) 下一个

《非诚勿扰》是中国江苏电视台的一档相亲、交友类娱乐节目。
今年12号的那期,来了一个叫周立的小伙子,他是一个出生并成长在美国的第二代华人,说着一口相当不流利的中文,其实刚出场的他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的影响。然而随着他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一些小举动,让我不得不思考起了这样一个话题,那就是中美教育人的差别。
场上的一号女嘉宾是个长相不太符合我们东方赏美标准的未婚女孩,她从来没有过男朋友,甚至从没有过男孩子向她示过好,所以她相当自卑。刚出场的周立为台上的二十四位女嘉宾及女评委各自准备了一束鲜花,主持人估计为了调节气氛,当然也可能是想给一号女嘉宾一点鼓励,因此当帅气的周立推着一车鲜花出来准备请电视台工作人员,把它们分送给女嘉宾们的时候,主持人不失时机地给他提了个小要求,那就是烦请周立自己把一号女嘉宾的花送给她,并给她一个拥抱,周立小伙子高高兴兴地做了。

如果仅此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我还不至于会上升到中美教育差别这么个话题。因为说实话作为一个男人,给一个女孩子,送送花并拥抱一下,自己又没有失掉什么?不过是件举手之劳之事。然而就是这种举手之劳的小事,我们其他一些自认为条件不错的男嘉确不见得会乐意去做。不说远的,就拿周立出场前的那个光头男嘉宾来说,当有非他心动女生向他示好的时候,他表现得相当的傲慢和无礼。我同样见过别的很多期的男嘉宾大都有类似光头嘉宾这样无礼的举动。
接下来周立进入了男生权利,也就是说有三个女生表达了想跟他走的愿望,但按照游戏的规则,他开始只能从三个中选出两个,然后再跟他选的心动女生(也即是他想带走的女生)一道进入到下面的游戏。诚然为他留灯的三个女生都不是他想带走的,一个是一号,一个是二十二号,一个离异带着孩子的妇女,还有一个其他的。二十二号主动向他表白自己喜欢但配不上他,请求他去把她的灯灭掉。出其不意的是,小伙子上台并没有灭掉二十二号的灯,而是有礼貌地灭掉了另外一个的灯。明眼人都知道,他把两个条件差的留了下来,主要是不想她们难堪。接下来,他当然选择了自己的心动女生,但他表达选自己的心动女生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他说虽然台上的三位都很好,但他更喜欢他的心动女生。当其他两人离场的时侯,他轻轻地拍了一下一号,以示自己的歉意。就是这么个不经意间的轻轻一拍,让我们看到了小伙子与众不同的修养及素质。
尽管实质都一样,但是我肯定,失败的一号和二十二号一定会是心里暖洋洋,而没有太多的挫败感。

相反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很多国内出场的男嘉宾,甚至是被称为所谓的优质男一类的,对于他们认为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向他们提问示好的女嘉宾们,大部分的他们表现得并不是那么的友善,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以至于女嘉宾一听完他们的回答就知道对自己没有好感,而且有些男嘉宾的表现应该会让对他有意思的女嘉宾很是挫败。
其实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就不能友好一点呢?即使是对于你不喜欢的,你认为配不上你的,你也没有必要让别人难堪啊!因为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于你自己,你不愿意别人也不会硬要跟着你走的,表现得友善一点,让大家都感受到温暖一点有什么不好呢然而我发现国内大部分的男嘉宾都做不到这一点,再一联想到其它一些西方国家来的男嘉宾,大部分在对待非自己喜欢的女嘉宾的态度上都表现得很有礼貌,因此我不得不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从小所受的教育方式,造成了这样一种状况。

在中国读过书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教育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有了等级之分,优、劣之分。学生分们根据成绩抑或家庭情况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中国的小学有班干部、大、中、小队长,三好学生等等这样那样的评比及每次考试后的各种排名,学习好的,家境好的当上了学生干部,成了老师、别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模样。这样的孩子自然而然也会觉得自己比学习差的、没有当学生干部的高人一等。相反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学校又是什么样的呢?据我所知美国的学校是没有什么班干部、好学生这一说法的,虽然对于成绩超前的学生,学校会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予特殊的教育,比如天才班,荣誉课程等等,但学校老师并不强调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一般的学生有什么特别的区别,学校更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更看重每个学生自己的长处。我记得我儿子读学前班的时候曾回家来说过,老师不让他们在班上讲谁谁是自己的best frind。说那样是不友好的,会伤害别的小朋友的feeling

美国学校也会注重对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但那是建立在不损害其他孩子的自尊、自信心的基础上进行的。我清楚地记得我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学了美国的选举流程,因此老师让孩子们在班上选“desk inspector"desk
inspector
的主要职责是每天负责检查每个小朋友的课桌是否干净,然而就是这么个desk inspector也不是由老师随便根据某个小朋友成绩好而任定的,孩子们可是根据民主程序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又是演讲又是拉选票的,小朋友们忙得是不亦乐乎,最后当选的是个律师家的小孩,就职那天,西装领带的,搞得象真的一样。

另外,对中学生来说,课后有各种各样的club,但这样的club也并不是由老师根据你的成绩好坏来挑选的,任何学生都有同等的权利参与进来,没有兴趣或跟不上了,下次不来就行了,任何人都不会觉得我参加了什么竞赛就比别人高出一等,完全不是这样的感觉。我觉得美国的老师更加注重每个参加者参与的感觉,比如我儿子参加了一个他们中学与其它几所中学的智力抢答赛,虽然是一个记名次的比赛,但带队的老师并没有为了争得名次而只让答得好的孩子上场,而是平等地让队里的每个孩子都有上场的机会。这样的情况推广到美国其它的课处活动中也一样,比如棒球队、足球队一类的也是如此。教练不会因为你做得比其它队员好,就多给你出场的机会。在队友们面前,大家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当然如果你确实是这方面的天才,你可以选择更加专业的队。

这样的教育结果,使得即使是特别优秀的人也不会产生出那种飞扬跋扈的感觉,人与人之间更能平等和平地相处。
当然,美国的教育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在培养学生的某些基础能力上,与中国相比又略差一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