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十子”和“七子”

(2019-01-10 16:48:01) 下一个

“五十子”和“七子” 
      —中朝关系可能超越对台关系么? (原创)

1月8日朝鲜金正恩访华,受到习近平主席亲切会见,并在北京度过了35岁生日。这个时间恰逢美国贸易代表团来华谈判,并且习近平主席刚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对台重要讲话。所以我评了句:“小金访华时间赶得好啊,可以把中国给美国和台湾的福利通吃了。”

这里我讨论一下中朝关系是否可以超越中国对台关系。

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庆典上,《七子之歌》被选作主题曲,并迅速在海内外流传唱响。
《七子之歌》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节,“七子”分别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他们是近代帝国主义侵华被割让租借的中国土地。闻一多将这七处中华失地联想为《诗经·凯风》中因母亲落难而生活流离悲惨的七个孩子,深情渴望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台湾现在是“七子”中唯一流落在外还未统一的。这次习主席在对台重要讲话中主张对台实行“一国两制”,应该也是参照香港澳门把台湾作为中国曾被长期割让的殖民地来处理的。(1895年《马关条约》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

那么“五十子”又是什么意思呢?

中国在历史上是东亚强国,如果说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中国则是整个东方文明的摇篮,并主导整个东亚文明圈,在汉武帝时,中国就拥有了50多个藩属国,主要集中在西域(新疆、中亚)地区,同时也包括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家,我们将之称为“五十子”。到明朝和清朝,中国还拥有40多个藩属国,包括新疆、西藏、蒙古,朝鲜、琉球,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暹罗(泰国)、爪哇(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锡兰(斯里兰卡)、马六甲(马来西亚)等。中国对藩属国采取怀柔政策,厚出薄进,拥有外交权,并提供武力保护。

清末中国势力衰落,对藩属国渐渐失去保护能力。近代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侵华,首先就是从离间中国藩属国,使其独立,脱亚入欧,再进一步占有进行的。日本占有琉球,朝鲜就是用的这样的手段。对于日本一步步侵华的野心,熟谙中华历史的毛泽东是看得最清楚的,早在辛亥革命时期,毛泽东只参与了一年新军就退出了,就是因为毛泽东更看到了日本将大举侵略中国,认识到当时亡国灭种才是中华民族面临的主要矛盾。在1937年4月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的前夕,中共号召全民抗战,并终于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并共祭黄帝陵,宣誓誓死抗日。毛泽东亲拟的祭黄陵文中写到:“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即是对日本占琉球,台湾,朝鲜,然后侵略中国东北-华北,并进一步鲸吞全中国的侵华步骤的揭露。在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毛泽东主席坚持要出兵朝鲜,并献出自己唯一的儿子,也是看到了朝鲜对中国历史和未来的意义,毛泽东主席所构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要让中国再次恢复成一个亚洲乃至世界的最强国。

如果台湾坚持要做最怨艾顽冥不肯回归的“七子”之幺,而朝鲜肯坚持和中国保持意识形态一致,做中国最忠诚强悍的“五十子”的长子,那么中国为什么不该把更多的利益和恩泽给予朝鲜呢?


“爱我中华”-迎恩门 (2018/9/10)

2018年9月9日,朝鲜为庆祝建国70周年,在平壤五一体育场举办《光辉祖国》大型团体操表演。除了传统的歌颂社会主义和劳动人民的章节,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展现朝鲜外交姿态的“国际友谊”章节,团体操演员排出“团结合作、善邻友好”的中英文字样,一些外国名曲也被编排为团体操,其中就包括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爱我中华》,于是想起朝鲜历史上那见证了朝鲜近代归属兴替的“迎恩门”。

朝鲜王朝自1392年开国以后就是中国明朝的属国(1637年后为清朝的属国),恪守藩属之道,奉行事大主义,重视与宗主国中国的宗藩关系。(评:就像英联邦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等国家重视与宗主国英国的关系一样。)

1407年(朝鲜太宗七年),朝鲜王朝模仿高丽王朝在开京(今朝鲜开城)的“迎宾馆”,在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西郊修建了“慕华楼”(1430年以后改称“慕华馆”),作为迎接中国“天使”的国宾馆(注:这是天使在汉文的真正含义),慕华馆前立有两柱红木,称为“迎诏门”或“延诏门”。1539年(中宗三十四年),明朝使臣薛廷宠来到朝鲜,他对“迎诏门”的名称发表意见说:“所迎有诏、有敕、有赏赐,而名以‘迎诏’,似偏矣!”于是题写“迎恩门”三字,作为该门的新名称。


[图片]

迎恩门在朝鲜壬辰倭乱中第一次被毁(注:1592年,日本的丰臣秀吉派兵16万第一次侵入朝鲜。1597年,丰臣秀吉再派水陆两军约17万人第二次侵入朝鲜。1598年,日军被中朝联军击退被击退。朝鲜史称“壬辰倭乱”,中国称“万历朝鲜战争”。这是中国抗美援朝的抗日援朝先例。)重修后明朝使臣朱之蕃于1606年(朝鲜宣祖三十九年)重题“迎恩门”匾额,并落款“钦差正使金陵朱之蕃书”,挂于其上,此后该门沿用了近三百年。

朝鲜王朝时期,中国明朝和清朝使臣来到朝鲜时,朝鲜国王都要亲自出城到迎恩门去迎接“天使”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即所谓“郊迎礼”。迎恩门搭建一个结彩黄帐殿,并“设黄屋、龙亭、香亭于帐殿正中,陈列金鼓、黄仪仗、鼓乐于其前”,当天早晨朝鲜国王穿翼善冠衮龙袍,率宗亲、百官来到迎恩门,向中国使臣鞠躬致敬,将敕书置于龙亭中,而后与中国使臣一同穿过迎恩门,入城前往王宫举行正式大典。(感:2010年加拿大国庆节期间,我们曾访问加拿大多伦多,本想体验一把乘直升机俯瞰多伦多的旅游项目,兴冲冲赶到乘机地,被告知因为英女王到访,所有飞机不能升空,项目已取消。)
[图片]

1873年,高宗成年亲政,大院君停止摄政,闵妃外戚集团掌权。1876年,日本军舰进入汉江口,迫使朝鲜签定不平等的《江华条约》。1884年12月4日,要求改革的“开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划,依靠日本军队发动政变,杀死守旧派官员,宣布和清政府断绝关系,即为“甲申政变”。袁世凯统率的清军应守旧派要求,于6日开进王宫,击败日军,杀死开化派首领,部分开化派首领逃往日本,守旧派重新掌权。(注:这是年轻的袁世凯第一次在大清军事外交界崭露头角,为1912年承清帝逊位执掌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奠定基础。)

1890年(朝鲜高宗二十七年)秋,清朝派遣使臣续昌、崇礼前往朝鲜吊祭神贞王后赵氏,当时汉城一带已有很多日本殖民居住。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不愿前往迎恩门郊迎。最后,在时任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的压力下,被迫亲自前往迎恩门举行“郊迎礼”,这也是迎恩门前举行的最后一次“郊迎礼”。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控制了朝鲜,并扶植亲日傀儡政府。1895年1月,朝鲜政府颁布洪范十四条》,正式宣布“割断附依清国虑念,巩固自主独立基础”,同年2月,迎恩门被朝鲜亲日政府拆除。


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政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宗藩关系。

1896年,朝鲜高宗在俄国的支持下,“升级”为大韩帝国,从此李氏朝鲜改国号为“韩”。(原来俄国和韩国也曾经有一脚,就如苏联和国民党也有一脚。)

1896年11月,朝鲜独立协会又开始在迎恩门原址上修建“独立门”,而原迎恩门只剩下两根花岗岩石柱。

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发生东学党政变,日本强行干涉,在朝鲜获取了驻军权,朝鲜成为日本实际上的属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