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伴人生

愿我们旅途中的欢乐常伴人生.
正文

秦川访古 穿越时空 (中)

(2015-01-19 13:08:03) 下一个


昨天:
   西安西线——茂陵,乾陵,法门寺

清早,伴随着西安人晨练的乐曲,我开始了西安西线的访古之旅。

茂陵--汉武帝的长眠之所:在辽阔高傲的咸阳北塬上,西起兴平茂陵,东止渭城区阳陵,东西近百里的一条直线上,竟然埋葬着西汉王朝11个皇帝中的9位帝王,其中还不乏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等众多的陪葬墓。这些墓葬依照汉家厚葬的规矩,每一个都有着厚厚的封土堆,气势巍峨,放眼望去,实在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

茂陵正坐落在这条直线西端的顶点,以无以复加的气魄镇守此处,远望着长安的子孙。作为西汉帝王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墓,据说在二战时期,有很多开飞机的美国大兵在飞往日本的途中,都把这个巨大的陵墓称作“东方金字塔”而当作导航地标参考。


茂陵的左边,有一生7次率军攻打匈奴的大将军卫青墓;还有少年大司马霍去病墓;也有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墓,这位以“准皇后”身份入葬的女人,正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典故中的美人;还有那位耍宝的“智圣”——东方朔墓,这位奇才最后还大着胆子,居然把自己的墓地置于最好的风水之上。

来到这座“东方金字塔”一般的建筑面前,不仅仅是对汉武帝这样一个帝王文治武功的怀念,更是对卫青,霍去病这些汉家英雄的集体膜拜。

现在的茂陵博物馆其实是建筑在霍去病的墓上——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山。他墓前那些国宝级的石刻吸引了绝大多数游客的眼光,这些线条流畅,简单而传神的石刻都是绝代的艺术品,尤其是那座“马踏匈奴”的石雕,混沌的石头,自然起伏中是人的手,马的头,胡夫的惨败与战马的胜利。

 

或许人们也更愿意走到后山下供奉这位英姿勃发的少年将军的庙里,去踩踩那块据说很灵验的“去病石”,完成了这两项工作,似乎茂陵之行就可以结束了。

其实据史料记载,汉武帝从即位的第二年就开始了营建自己的陵墓,每年用掉全国赋税的三分之一,一共花费了53年,可见茂陵的规模!据说到了汉武帝死时,他的陵墓里已经堆满了稀世珍宝,再也塞不下了。不过也许是这位皇帝对自己的威严太过自信,茂陵的防盗措施是有史以来最差劲的,光是历史记载的大规模盗墓就有四次,再加上民间的盗墓,这位显赫的君王最后连块棺材板都没落下。

冷落的茂陵上风飕飕,草青青,间或还会惊飞起一只美丽的长尾野鸡。茂陵那方表明身份的青石大碑,已然破落的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汉武大帝的墓碑。陵墓的期其中还不乏皇亲国戚,亡故

乾陵:这里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安眠之地。世界上唯一埋藏着两位既是夫妻又同为皇帝的陵墓,关中唐十八陵中唯一不曾被兵匪盗掘的陵墓。

因山而陵的乾陵海拔1049米,建在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上。站在远处眺望,乾陵宛若一位美人,静穆地仰卧在茫茫苍穹之下,梁山主峰是她微微仰起的头颅,司马道是她的玉颈。走过长长的司马道,沿路的巨型石像神态各异,路的尽头就是著名的无字碑和述圣记碑了。当年武则天在垂危之时下诏,去掉自己的帝号,改称皇后,并立一座无字碑,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

 

与无字碑东西对峙的述圣记碑,由武皇撰文,中宗李显书写,记述的是高宗一生的功德。述圣记碑上,李显的遒劲书法已无法辨认,对面无字碑上原来的图案也已模糊不清,这两个石碑一千多年来就这样在皇陵外陪伴着,沉默着,回忆着。。。。。。

 

紧靠两通石碑的北侧,竖立着61尊番臣石像。高宗驾崩后,各国的王侯与使节,纷纷来长安吊唁,并亲往乾陵送葬,为纪念当时的盛况,武则天便命人将参加葬仪的各地王宾和使节,按照真人服饰和大小雕刻成61尊石像分站两旁。可惜的是这些石像不知为何都失去了头颅,也成了乾陵中的一大谜团。

 

对于史学家来说,乾陵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未被盗挖过。两位盛世皇帝的冥宫,谁都不难想象,必定是世界上埋藏最丰富的陵墓。有专家称乾陵地宫中的宝物多达500余吨。据说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寄埋在乾陵之中。如此诱人的乾陵居然从未遭到盗掘,也是一个奇迹。而民间的传说则是因为有“天神”守护的缘故。

乾陵的附近,还分布着17座陪葬墓,分别依墓主人生前的地位高低,由远及近排列。在这些墓中一共出土了一百多幅精美的墓室壁画。《宫女图》,《打马球图》,《客使图》,《狩猎出行图》,《观鸟捕蝉图》。。。。。。那些画面实在令人惊艳叫绝。

从乾陵出来,我直奔昨天的最后一站-----法门寺。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院”,因安置释迦牟尼指骨舍利而成为举世仰望的佛教盛地。

 

法门寺作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寺庙之一,一次意外的闪电劈开了这座宝塔,打开了这座曼茶罗地宫,埋藏在地宫里的千年秘密由此揭开,那个让全世界佛教徒顶礼膜拜的佛骨舍利也终于重见天日。

你也许无法想象一千年前这样的场面:整个京城仪幡浩荡,梵诵盈天,成千上万的人们穿着自己最光鲜的衣服涌上街头,匍匐在用鲜花,锦绸,金玉以及珍珠铺成的道路两侧磕头不止,有的人甚至自残肢体,只为了能更接近佛骨舍利。。。。。。这便是大唐之时,帝王六次迎奉舍利时的壮观场景。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为弘扬佛法,将佛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而到今天,其他的舍利都消失不见了,全世界就只剩下法门寺还保存着佛骨舍利,足以见其珍贵。现在的人再也无法体会古人的那种疯狂。法门寺也在唐的鼎盛之后渐渐归于沉寂。

虽然现在的法门寺只有唐时的二十四分之一大小,但仿唐的赭红色建筑恢弘壮观,庄重淳厚,一瞬间,皇家寺院的高贵气度又穿透时空展现在我的眼前。

法门寺寺内并不大,三进院落,最前边是大殿,进香的善男信女在这里点燃香火膜拜,熙熙攘攘,热闹不停。环绕大殿西侧是长长的一条长廊,廊宽过丈,窗棂条条,青砖墁地,肃穆悠长。东侧是一排耳房,后侧是僧人们的寝室,楼高一律两层。窥视其中,现代化的设施齐全,出家之人早已脱离了青灯古佛的死寂和离尘。

 

1981年,塔忽然没来由地就倒塌了,而且是直上直下地倒去一半,剩下一半就那么孤零零地站立着。所有的人都感到惊讶不已,于是就拉倒残立的一半,准备挖基重修。就在这个时候,地宫被发现了,露出一室罕世珍宝:释迦佛祖真身指骨从重重宝函中大放光芒于全世界。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也许佛祖就是特意要用这种世人无法理解的方式,穿过时间与空间的封锁,让人们感受到佛道的力量?

进入地下,狭小的空间里挤满了人。当年金碧辉煌的地宫已被封闭,空无一物,只留下一扇小窗户供人一窥。据说当年考古工作者打开地宫时大吃一惊:从地宫踏步到平台,撒满了唐代历朝的铜钱,称之为“金钱铺地”。

绕过地宫入口,墙上粉饰着佛经里的各种故事,天花板上是数以万计的佛祖浮雕。但几乎没有人愿意为此稍作停留,甚至连同灵骨一起出土的晶莹碧透的影骨也无法更多地吸引人们的目光。人头攒动处,大名鼎鼎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正在接受着众人的膜拜。

供奉舍利的供桌前,烛光摇摇,香烟袅袅,神秘的轻纱笼罩着舍利宝函和佛祖卧像。红烛与灯光的光辉交织在一起,轻柔的笼罩着佛指舍利,泛起橘红色的光晕。供桌旁一个年老的和尚,眼睛深陷,面容清瘦,执灯焚香,敲击着木鱼。

在寺的东院,我在真身宝塔前驻足,仰首观望着这座13层高的八棱砖塔。这时刚才在供桌前敲击木鱼的老和尚朝我慢慢走来。我连忙双手合十,向老和尚问好。老和尚不紧不慢地停下,亦双手合十,向我答礼道:“施主好!”看着老和尚似乎愿意和我交谈的样子,我便与他攀谈起来:

“请问师傅在此主持多久了?”

“四十有七了”

“师傅每天都在重复做同样的事吗?”我继续问道。

“基本上差不多。遇到特殊的日子,会更忙一些。” 当得知我来自北京时,老和尚接着说道:“我去过北京的潭柘寺,那也是个很古老的寺庙。”听到这里,我连忙接道:

“是啊!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老和尚面无表情地缓缓答道:“如果把中国悠久的历史比喻成一颗枝叶繁茂的大树,北京就犹如上面的树冠,而我们西安则是大树的根!”还未等我答话,老和尚再次双手合十道:

“幸会施主。再见!”说完,老和尚便转身离去。

望着老和尚渐渐远去的背影,我不无感慨地自语道:“这秦川大地的历史地位及对中国发展的巨大贡献是任何其他地方都不可比拟的啊!”

。。。。。。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