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庄

丁庄秀园的马甲,呵呵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黄菊花开了吗】 清泉/丁庄

(2014-05-04 07:35:58) 下一个


【黄菊花开了吗 /清泉/丁庄】下载听歌

男:黄菊花开了吗摘一朵给我吧
女:你知道我从来都很喜欢盛开的黄菊花
男:你是这样说我也想给你承诺
女:等黄菊花开了我一定会送给你一朵

合:黄菊花开了你已经走了你是否还记得
记得在花开花开的时候摘菊花给你的承诺
合:黄菊花开了我背上行囊,就这样走天涯
摘一朵菊花最美的菊花夹在给你的信里
告诉你今天今天的清晨黄菊花开了

(结束)男:永恒的青春永恒的承诺
菊花般----开----着----

这首歌歌词来自这篇《黄菊花开了散文诗(关于一个山区教师的故事)》,链接:
http://www.axny.g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76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有兴趣的网友们可以去读读,我就不介绍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再来听庄主唱的黄菊花.我也制作了一个MV: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9200/201405/6348.html
DingZhu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单眼小猫' 的评论 : 河殇是禁片,确实里面有些不妥的内容,只是一时想不起来别的可以引用的。
最近的新闻似乎有很多中国关于治理污染的动作,我想只要是要做,就是能够做好的。

闽姑是个油管视频的高手,有很多Youtube作品,也帮我做了我的“诗菜谱”系列六首,至于那个猫猫就不知道了:)

这首歌要邀请清泉合作了,应该也是会不错的,谢谢各位的喜欢!
木呆呆 回复 悄悄话 很感人。黄菊花的美一点都不输给雍容华贵的牡丹。
单眼小猫 回复 悄悄话 听说过苏晓康的河殇,不过没看过。见庄主提到特意去搜了一下,负面评价不少,说全盘西化、洋奴主义。跟国际接轨确实老百姓眼界更开阔了,可惜许多不能再生循环使用的资源也被挥霍了不少。其实台湾有些做法是值得大陆借鉴的,比如对环境的保护。

庄主这位朋友也是猫咪的图标啊?还是一只树上打盹的猫。哈哈,在避暑可能。我记得以前在文学城首页看过她写的健康方面的文章。估计是个专家了。

这首歌正因为您唱的到位,不能常听,太伤感了,比听伤感的情歌叫人难受多了。
DingZhu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闽姑' 的评论 : 闽姑好,好久不见啊,问好!
DingZhu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单眼小猫' 的评论 : “河殇”就有这样的镜头,介绍过中国人不愿意迁出那极为贫瘠的地方,这是一种恋家的情节。但是我们也知道有的小孩为了一个Iphone,可以什么都愿意做,追求的不一样吧!
刚查了黄菊花开了散文诗:http://www.axny.g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76
上面留一个链接,谢谢你!家坛准备继续做公益事情,这首诗很好,
找了一下没有找到“青葱”的歌谱,歌曲还是不错的,似乎有伴奏,有空来看看。
闽姑 回复 悄悄话 这首歌很好听啊,庄主演绎得深情.赞!
单眼小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ngZhuang' 的评论 : 庄主助学多年,有不少第一手资料,肯定对他们的情况更为了解。如果上一辈被安置出来又搬回去,新一辈却向往外面的世界,于是边远支教的人断不了,黄菊花老师的故事也许又会再次上演。说句不厚道的话,如果上辈自己都不对下辈负责,凭什么外人牺牲那么大呢?希望他们当中固执的人越来越少吧!不过怀念故土也是人之常情。
新鲜空气我觉得还是重要的,国内污染不知什么时候缓解。山里娃出来很多去了血汗工厂,还有不少误入歧途。城里房子贵,估计他们居住环境好不到哪里去。也许这就是人生吧,各种状况有各自的喜与忧,得与失。
这首歌被您演绎得非常感人!我上回帮您找蔬菜的歌,发现有歌叫青葱,只看了歌词,发现两版,更喜欢女版的歌词。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蔬菜歌。那您就可以少跟风一次啦~
DingZhu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单眼小猫' 的评论 : 小猫周末好!
照片重新上传一次,既然曾有过问题,现在肯定不会了。
你的说边远山区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其实有很多政府把村民们迁到交通方便的地区的事情,但是村民们又自己搬回到原来的地方,生活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但是新的一代就会有不同的生活观念,我想他们肯定多数是希望走出去,走进城市那个喧闹的世界。清新的空气有多重要呢?这个应该当事人最清楚,其他的人给他们提供方便就好了,譬如办学等。他们自己选择路吧!
单眼小猫 回复 悄悄话 怪了,一点击回复又看到了,难道您设置的是不回复不显示专针对俺这号懒人的?周末愉快!西海情歌也有类似的伤感背景。音乐工作者应该为丛飞老师和邢丹写首歌。
单眼小猫 回复 悄悄话 看不见图,看不见播放器,却能听到歌声,循环听了好多遍。。。
有时候觉得很困惑,边远山区的孩子们如果能走出大山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空气有形无形更浑浊。他们适应起来肯定和受穷一样痛苦。为什么政府和慈善组织不考虑把村民们迁到交通方便一些的地区安置呢?是不是归根结底人太多?其实捐钱捐物的人都没啥了不起的,了不起的是把物资送到村民手中的人,还有那些驻扎的外来教师们。他们就象黄菊花,人淡如菊,开在秋天,把收获的季节带给别人。敬个礼!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