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通俗与高雅

(2008-01-01 08:13:41) 下一个



通俗与高雅

在我住的那城旁边,有一座建于公元前四百年罗马人入侵盈格鲁时期的小城—Chester. 那里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地方。我有事没事都喜欢去一趟,反正都不太远。那里保留着很多古老的建筑,城墙,斗兽场,虽然现在看起来,尤其是跟我们的北京长城一比,像是过家家的玩意儿,但是我就是喜欢那些古老却不破败的斑驳,那些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木结构房屋和石板路。但是常常让我感动的是,星期天,不能太早,大概是中午时分,你会看到在那矮小的城墙边,那座搭在河边的简易舞台上,一组非常正规的乐队在演奏。一群人,大多数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散坐在舞台前方一排排供游客休息的长椅上,他们安静的倾听,奏完一曲维也纳森林,他们报以温文尔雅的掌声。任凭其他游客在旁边走来走去丝毫不影响演奏者和听者的投入关注。英国人对此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他们要听的是音乐,关注的是曲目。而我,说实话,很多次了,我都并没有去听音乐,我是在看那些听音乐的人,在感受清清的河水,河水里游戈的白天鹅和撒在他们白发上的阳光。我享受他们享受音乐的样子。

去年我途经上海回家探亲,顺便去虹桥公园鲁迅博物馆一游。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在公园里我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情景让我难忘。也是一群人,年龄也是至少在五十岁以上,男男女女一个挨着一个围站成一圈,而且还里一层外一层的好几个圈。一个五六十岁的男子,站在一棵大树旁,一只手扶着一块挺大的挂在树上的木牌,木牌上挂着一沓过去写大字报用的那种纸,上面有用毛笔抄写的简谱和歌词,另一只手有力地摆动打着拍子,他情绪激昂,挥汗如雨。这圈里的人也是那么专注的,毫不在意周围的观者,热情洋溢的唱着……,他们唱的是我非常熟悉然而却早已遗忘的那首《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天气是那样的炎热,虽然是在树荫下,仍然能看到这一群人的大汗淋淋,老公竟然也跑过去跟着喊了一嗓子。我没有跟着唱,虽然我还完全记得,可是我心里被触动了,我欣赏他们自我陶醉的样子。

这里或许有通俗与高雅之分,但没有欣赏与陶醉之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何必去管它高雅与否!那位在南京被失望弄得愤然而泣的法国音乐家,其实不必太生气,那些不懂欣赏的听众也不必太自责。 只是下一次,不爱听的不要勉强去听,至于演奏家,你永远都不会缺少真正的倾听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凛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罢了的评论:
我非常认同你的看法。其实常常都是通俗中包含着高雅,高雅中透着通俗是最让人舒服的。自然最重要。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在我眼里,没有通俗与高雅之分;所谓的通俗与高雅,都是人为的,强加于事物之上的东西。在我心里只有真和假,只有自然和刻意,只有美与不美。与我而言,美的极致不是高雅,而是真和自然。

年轻的时候也曾一度追求过“高雅”,其实那些只是“附庸风雅”而已。后来不知怎么搞得,人们一提到 “高雅”两字,我就会觉得矫情,心里即生出粉饰和雕琢的感觉。这当然是我的问题,我这人总有那么一点“愤青”情结。

我觉得,那个没听音乐的你,比听音乐的他们,感受更要深刻一些;因为他们只是在感受着外物,而你却感受到了外物在他们心灵和灵魂上的折射。

高雅的东西常常令人欣赏却很少令人感动;就像当你看到你老公冒着炎热与一群大汗淋淋的人一起高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时候,那通俗的歌声,那通俗的人群,却触动了你那颗高雅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让你生出了感动。而感动在我眼里是一种最真,最自然,最神圣,最美,最高雅(也套用一下)的感情。

千万不要误解,我只是有感而发而已,其实我看过楼主不少文章,挺有思想深度和独到见解的,我很喜欢。
登录后才可评论.